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能夠精確、快速進行雙向選刀的刀塔結構,屬于刀塔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市場上現有的刀塔結構結構復雜,運轉不平穩,定位精度低,動作不準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刀塔本體和刀盤,刀塔本體內設有腔體,在腔體內設有齒輪軸,齒輪軸通過支座支撐在刀塔本體上,所述齒輪軸前端固定連有動齒盤,動齒盤前端與所述刀盤固定連接,動齒盤的后端設有固定齒盤,且動齒盤、固定齒盤的外端面連有水盤,水盤前端與刀盤之間設有水封盤;齒輪軸與刀塔本體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有雙聯齒盤,雙聯齒盤與支座之間設有彈簧,雙聯齒盤與所述動齒盤及固定齒盤相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運轉平穩,定位精度高,動作準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刀塔
,特指一種能夠精確、快速進行雙向選刀的刀塔結構。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一般電腦數控車床的作業形式,主要是利用一組刀塔裝置裝設各式各樣的刀具,讓車床的主軸頭夾持固定一個工件并高速旋轉,使刀具對工件進行各種車削動作,而目前電腦數控車床作業形式已朝向多元化發展,于是研發出一種具備有車銑復合切削功能的刀塔裝置,借此對工件能更進一步地達到鉆銑加工的功能,而刀塔是實現這些功能的關鍵技術之一,市場上現有的刀塔結構不但結構復雜,而且運轉不平穩,性能差,定位精度低,動作不準確。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油壓鎖緊能夠精確、快速進行雙向選刀的刀塔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刀塔結構,包括刀塔本體和刀盤,刀塔本體內設置有腔體,在腔體內設置有齒輪軸,齒輪軸通過支座支撐在刀塔本體上,所述的齒輪軸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動齒盤,動齒盤的前端與所述的刀盤固定連接,動齒盤的后端設置有固定齒盤,且動齒盤、固定齒盤的外端面連接有水盤,水盤的前端與刀盤之間設置有水封盤;齒輪軸與刀塔本體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置有雙聯齒盤,雙聯齒盤與支座之間設置有彈簧,雙聯齒盤與所述的動齒盤及固定齒盤相嚙合。上述的齒輪軸由支座滾針軸承、平面滾針軸承支撐在刀塔本體上。上述的刀塔本體后端設置有與齒輪軸連接的減速器。上述的減速器連接有驅動組件。上述的驅動組件由伺服電機帶動其工作。上述的刀塔本體上設置有控制液壓缸內液壓油流動、伺服電機工作的近接開關。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結構簡單,定位精度高,動作準確可靠;2.本技術刀架可以雙向旋轉,就近選刀,節省換刀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速度快,安全平穩;3.本技術油壓鎖緊,夾緊力大,可靠耐用,可適用重切削;4.本技術具有絕佳的快速的換刀操控性能(剛性與精度),適合搭配高量產型工具機;5.內部采用三片離合齒結構,使刀塔在換刀時不會有抬起動作,避免鐵屑及水氣進入刀塔內部。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G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中標號含義1-刀盤;2_水封盤;3-水盤;4_刀塔本體;5_雙聯齒盤;6-彈簧;7-近接開關;8_支座;9_齒輪軸;10_減速器;11_驅動組件;12_伺服電機;13_動齒盤;14-固定齒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如圖I-圖2所示,刀塔結構,包括刀塔本體4和刀盤1,刀塔本體4內設置有腔體,在腔體內設置有齒輪軸9,齒輪軸9通過支座8支撐在刀塔本體4上,所述的齒輪軸9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動齒盤13,動齒盤13的前端與所述的刀盤I固定連接,動齒盤13的后端設置有固定齒盤14,且動齒盤13、固定齒盤14的外端面連接有水盤3,水盤3的前端與刀盤I之間設置有水封盤2 ;齒輪軸9與刀塔本體4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置有雙聯齒盤5,雙聯齒盤5與支座8之間設置有彈簧6,雙聯齒盤5與所述的動齒盤13及固定齒盤14相嚙合。上述的齒輪軸9由支座滾針軸承、平面滾針軸承支撐在刀塔本體4上。上述的刀塔本體4后端設置有與齒輪軸9連接的減速器10。上述的減速器10連接有驅動組件11。上述的驅動組件11由伺服電機12帶動其工作。上述的刀塔本體4上設置有控制液壓缸內液壓油流動、伺服電機12工作的近接開關7 ο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刀塔本體4的松開與鎖緊以及刀盤I的分度轉位分別是由液壓系統和伺服電機12 (交流)來實現。安裝刀具的刀盤I與動齒盤13固定聯接,動齒盤13與主軸(齒輪軸9)固定聯接。當齒輪軸9帶動動齒盤13旋轉時帶動刀盤I 一起旋轉,旋轉指定刀位時,液壓推動雙聯齒盤5,雙聯齒盤5與動齒盤13及固定齒盤14三片齒嚙合充當離合作用。齒輪軸9與刀塔本體4內腔形成一液壓缸。雙聯齒盤5相當于活塞在壓力油的推動下可以左右移動。當機床接收到換刀指令后,從刀塔本體4上的雙聯齒盤5左腔通入液壓油,雙聯齒盤5右移,此時,雙聯齒盤5與固定齒盤14及動齒盤13脫開嚙合,近接開關7接收到信號,隨后伺服電機12啟動。經減速器10減速后帶動齒輪軸9旋轉,實現刀盤I旋轉換刀動作,轉位的速度及角位移是受伺服系統精確控制。刀盤I到位后,數控系統發出信號,伺服電機12停轉,壓力油從雙聯齒盤5右側腔內進入,推動雙聯齒盤5向左移動,使雙聯齒盤5與固定齒盤14及動齒盤13三片齒嚙合,實現刀塔的鎖緊動作,刀盤I完成定位夾緊后,近接開關7向系統發出信號,這樣刀盤I的換刀動作就完成。本技術是用伺服電機12經行星減速裝置(減速器10)減速后驅動齒輪軸9而使刀盤I旋轉,伺服電機12驅動的速度快,把下一加工步驟所需要用到的新刀準確地轉到工作位置,由于轉位快,定位精度高,能夠有效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生產準備時間,特別是在加工幾何形狀較復雜的零件時,加工工藝適應性和連續穩定的工作能力明顯提高。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刀塔結構,包括刀塔本體和刀盤,刀塔本體內設置有腔體,在腔體內設置有齒輪軸,齒輪軸通過支座支撐在刀塔本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動齒盤,動齒盤的前端與所述的刀盤固定連接,動齒盤的后端設置有固定齒盤,且動齒盤、固定齒盤的外端面連接有水盤,水盤的前端與刀盤之間設置有水封盤;齒輪軸與刀塔本體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置有雙聯齒盤,雙聯齒盤與支座之間設置有彈簧,雙聯齒盤與所述的動齒盤及固定齒盤相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由支座滾針軸承、平面滾針軸承支撐在刀塔本體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塔本體后端設置有與齒輪軸連接的減速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刀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減速器連接有驅動組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刀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組件由伺服電機帶動其工作。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刀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塔本體上設置有控制液壓缸內液壓油流動、伺服電機工作的近接開關。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能夠精確、快速進行雙向選刀的刀塔結構,屬于刀塔
本技術解決了市場上現有的刀塔結構結構復雜,運轉不平穩,定位精度低,動作不準確的問題。本技術包括刀塔本體和刀盤,刀塔本體內設有腔體,在腔體內設有齒輪軸,齒輪軸通過支座支撐在刀塔本體上,所述齒輪軸前端固定連有動齒盤,動齒盤前端與所述刀盤固定連接,動齒盤的后端設有固定齒盤,且動齒盤、固定齒盤的外端面連有水盤,水盤前端與刀盤之間設有水封盤;齒輪軸與刀塔本體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有雙聯齒盤,雙聯齒盤與支座之間設有彈簧,雙聯齒盤與所述動齒盤及固定齒盤相嚙。本技術結構簡單,運轉平穩,定位精度高,動作準確。文檔編號B23B29/32GK202742115SQ20122038503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4日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刀塔結構,包括刀塔本體和刀盤,刀塔本體內設置有腔體,在腔體內設置有齒輪軸,齒輪軸通過支座支撐在刀塔本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動齒盤,動齒盤的前端與所述的刀盤固定連接,動齒盤的后端設置有固定齒盤,且動齒盤、固定齒盤的外端面連接有水盤,水盤的前端與刀盤之間設置有水封盤;齒輪軸與刀塔本體的腔體內腔之間構成一個液壓缸,液壓缸內設置有雙聯齒盤,雙聯齒盤與支座之間設置有彈簧,雙聯齒盤與所述的動齒盤及固定齒盤相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堅勇,
申請(專利權)人:溫嶺市三和數控機床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