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箱框架,具體涉及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屬機械產品的包裝防護技術領域。它由支撐腳、上短圍板、下短圍板、上長圍板、下長圍板和立柱構成,支撐腳之間通過橫梁板連接固定,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左右兩側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和下短圍板,前后兩端的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和下長圍板,中間支撐腳上的立柱頂端設置有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中部剛性好,兩端剛性弱,包裝物的重量中心與箱體支撐中心重合的特點,解決了現有包裝箱框架按一般包裝箱原理設計時會造成包裝箱四腳部位剛性過強,箱體中心剛性不足的缺點,特別適應紡錘形工件物流運輸用包裝箱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
本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箱框架,具體涉及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屬機械產品的包裝防護
技術介紹
現有中小型機械產品(以下簡稱為工件)的國內物流運輸大部分是以一個木質的包裝箱加瓦楞紙內膽的方式來實現,該種結構的包裝箱框架按普通木箱原理設計,能適應很多工件包裝運輸,對工件有很好的防護作用。但這種按傳統方式設計的工件沒有考慮工件的形狀與重量分布特點,特別是針對紡錘形工件的物流運輸,這種包裝箱固有的缺點尤為明顯。如這種結構的包裝箱中間部位剛性差,木材的用量多與現在的綠色環保概念不相符,包裝箱強度不高。如何尋找針對工件重量成紡錘形分布物流運輸包裝箱新的結構方式, 是工程技術人員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中部剛性好,兩端剛性弱,包裝物的重量中心與箱體支撐中心重合的特點,且符合環保理念,對包裝材料的消耗少,適應于工件重量成紡錘形分布的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它由支撐腳、上短圍板、下短圍板、上長圍板、下長圍板和立柱構成,其特征在于川字狀設置的支撐腳之間通過間隔狀設置的橫梁板相互連接固定,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左右兩側支撐腳上的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和下短圍板,各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和下長圍板,中間支撐腳上的立柱頂端設置有蓋板,中間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上分別通過斜支撐板與下長圍板固定連接,所述的各支撐腳之間的橫梁板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所述的支撐腳由底鋪板、頂鋪板和墊塊構成,底鋪板的上表面間隔狀固定安裝有墊塊,墊塊頂端固定安裝有頂鋪板。本技術的優點在于該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具有中部剛性好,兩端剛性弱,包裝物的重量中心與箱體支撐中心重合的特點,對紡錘形工件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包裝防護效果好,包裝箱所用材料減少.避免了現有包裝箱框架按一般包裝箱原理設計時會造成包裝箱四腳部位剛性過強,箱體中心剛性不足的缺點,特別適應紡錘形工件物流運輸用包裝箱使用。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鋪板,2、頂鋪板,3、墊塊,4、上短圍板,5、下短圍板,6、上長圍板,7、下長圍板,8、立柱,9、橫梁板,10、蓋板,11、斜支撐板,12、連接板。具體實施方式該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由支撐腳、上短圍板4、下短圍板5、上長圍板6、下長圍板7和立柱8構成,川字狀設置的支撐腳之間通過間隔狀設置的橫梁板9相互連接固定。支撐腳由底鋪板I、頂鋪板2和墊塊3構成,底鋪板I的上表面間隔狀固定安裝有墊塊3,墊塊 3頂端固定安裝有頂鋪板2。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8,左右兩側支撐腳上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4和下短圍板5,各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6和下長圍板7,處于中間位置的支撐腳上的立柱8頂端設置有蓋板10,中間位置的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上分別通過斜支撐板11與下長圍板7固定連接,各支撐腳之間的橫梁板9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12,以加強框架的整體強度。該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中部剛性好,兩端剛性弱,包裝物的重量中心與箱體支撐中心重合,因此對紡錘形工件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包裝防護效果好,包裝箱所用材料減少,符合環保理念。避免了現有包裝箱框架按一般包裝箱原理設計時會造成包裝箱四腳部位剛性過強,箱體中心剛性不足的缺點,且該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的支撐腳在寬度方向成川字型分布.有效的節約叉車空間或裝車空間,特別適應紡錘形工件物流運輸用包裝箱使用。權利要求1.一種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它由支撐腳、上短圍板(4)、下短圍板(5)、上長圍板(6)、下長圍板(7)和立柱(8)構成,其特征在于川字狀設置的支撐腳之間通過間隔狀設置的橫梁板(9)相互連接固定,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8),左右兩側支撐腳上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4)和下短圍板(5),各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6)和下長圍板(7),中間支撐腳上的立柱(8)頂端設置有蓋板(10),中間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上分別通過斜支撐板(11)與下長圍板(7)固定連接, 所述的各支撐腳之間的橫梁板(9 )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12)。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腳由底鋪板(I)、頂鋪板(2)和墊塊(3)構成,底鋪板(I)的上表面間隔狀固定安裝有墊塊(3),墊塊(3)頂端固定安裝有頂鋪板(2)。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箱框架,具體涉及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屬機械產品的包裝防護
它由支撐腳、上短圍板、下短圍板、上長圍板、下長圍板和立柱構成,支撐腳之間通過橫梁板連接固定,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左右兩側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和下短圍板,前后兩端的立柱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和下長圍板,中間支撐腳上的立柱頂端設置有蓋板。本技術具有中部剛性好,兩端剛性弱,包裝物的重量中心與箱體支撐中心重合的特點,解決了現有包裝箱框架按一般包裝箱原理設計時會造成包裝箱四腳部位剛性過強,箱體中心剛性不足的缺點,特別適應紡錘形工件物流運輸用包裝箱使用。文檔編號B65D6/08GK202743587SQ20122036002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專利技術者陳云堂, 文衛平, 馬萍 申請人: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物流運輸用包裝箱框架,它由支撐腳、上短圍板(4)、下短圍板(5)、上長圍板(6)、下長圍板(7)和立柱(8)構成,其特征在于:川字狀設置的支撐腳之間通過間隔狀設置的橫梁板(9)相互連接固定,各支撐腳上分別間隔狀設置有立柱(8),左右兩側支撐腳上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短圍板(4)和下短圍板(5),各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外表面分別設置有上長圍板(6)和下長圍板(7),中間支撐腳上的立柱(8)頂端設置有蓋板(10),中間支撐腳前后兩端的立柱(8)上分別通過斜支撐板(11)與下長圍板(7)固定連接,所述的各支撐腳之間的橫梁板(9)上分別設置有連接板(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云堂,文衛平,馬萍,
申請(專利權)人: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