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皮帶輸送機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包含有與輸送帶裝置機架聯接的外套管(1)、設置在外套管(1)中并與外套管(1)和輥軸(9)轉動式聯接的內套管(2)、設置在外套管(1)與內套管(2)之間并位于外套管(1)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Ⅰ、設置在內套管(2)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中間部位的滾動裝置Ⅱ、設置在內套管(2)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Ⅲ、設置在滾動裝置Ⅰ上的密封裝置Ⅰ、設置在滾動裝置Ⅱ上的密封裝置Ⅱ,設置在滾動裝置Ⅲ上的密封裝置Ⅲ,設置在滾動裝置Ⅰ上的外側面的密封裝置Ⅰ設置為至少兩級密封并其中的一級密封設置為迷宮式密封,因此增大了調偏的角度,并使調整靈敏度顯著提高,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皮帶輸送機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固定密封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皮帶輸送機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
技術介紹
在礦山和煤礦的生產中,由于輸送帶裝置具有連續運輸的性能,都使用輸送帶裝置進行礦石和煤塊的轉運,因此輸送帶裝置是一個重要的礦山設備,為了保證托輥自動地調整皮帶到中心位置和延長其使用壽命,用于輸送帶裝置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裝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現有的用于輸送帶的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中,一種方式是通過托輥中間的定位銷進行自動調整中心,其缺點在于徑向竄動量大、軸徑磨損嚴重,從而縮短托輥的使用壽命;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調心軸承擺動進行自動調整中心,由于軸承外徑的限制,需要增加托輥直徑,增大了托輥的重量;同時調偏托輥的密封結構簡單,防塵和防水效果不好, 致使托輥的使用壽命縮短。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輸送帶裝置的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因此增大了調偏的角度,并使調整靈敏度顯著提高,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與輸送帶裝置機架聯接的外套管、設置在外套管中并與外套管和輥軸轉動式聯接的內套管、設置在外套管與內套管之間并位于外套管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I、設置在內套管與輥軸之間并位于內套管的中間部位的滾動裝置II、設置在內套管與輥軸之間并位于內套管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 III、設置在滾動裝置I上的密封裝置I、設置在滾動裝置II上的密封裝置II,設置在滾動裝置III上的密封裝置III,設置在滾動裝置I上的外側面的密封裝置I設置為至少兩級密封并其中的一級密封設置為迷宮式密封。當皮帶出現偏離中心線時,在輸送帶的重力作用下,或固定在內調偏托輥上的側托輥的摩擦阻力作用下使調偏托輥沿調整軸轉動,由于轉動后產生的摩擦力使皮帶回歸中心,由于在外套管和內套管中間的軸承外設有雙密封裝置,防塵、防水效果好,增加了使用壽命,由于焊接在輥軸上的調整軸設有滾針及輥軸兩端的導向套內設有滾針,導向套又支撐在內套管的滑動槽道上,使軸受力均勻減少了軸的尺寸,因此增大了調偏的角度,并使調整靈敏度顯著提高,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本技術設計了,與滾動裝置III接觸聯接的輥軸的部位的直徑設置為小于與滾動裝置II接觸聯接的輥軸的部位的直徑。本技術設計了,滾動裝置I設置為軸承,滾動裝置II設置為包含有滾針I、滾套和調整軸,滾動裝置III設置為包含有導向套、滾針II和卡套圈,密封裝置I設置為包含有雙唇式密封圈和迷宮式密封裝置,密封裝置II和密封裝置III設置為雙唇式密封圈,內套管設置在外套管中,在內套管和外套管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在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的軸承的外側面依次設置有迷宮式密封裝疊和雙唇式密封圈,在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的軸承的內側面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內套管中間設置滾套,調整軸設置與輥軸固定聯接,調整軸設置在內套管的滾套中,在調整軸與滾套的豎向之間設置有滾針I,在滾針I與輥軸之間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在內套管的兩端部位設置有U型滑動槽,導向套設置為與內套管兩端的滑動槽滑動聯接,在導向套與輥軸之間設置有滾針II,滾針II的一端設置為與輥軸的臺階面接觸聯接并另一端設置為與導向套的一端接觸聯接,導向套的另一端設置為通過卡套圈與輥軸聯接,滾針I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包含有外套管I、 內套管2、軸承3、滾針I 4、調整軸5、導向套6、滾針II 7、卡套圈8、輥軸9、滾套13、雙唇式密封圈14和迷宮式密封裝疊15,內套管2設置在外套管I中,在內套管2和外套管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軸承3,在內套管2和外套管I之間的軸承3的外側面依次設置有迷宮式密封裝疊15和雙唇式密封圈14,在內套管2和外套管I之間的軸承3的內側面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14,內套管2中間設置滾套13,調整軸5設置與輥軸9固定聯接,調整軸5設置在內套管2的滾套13中,在調整軸5與滾套13的豎向之間設置有滾針I 4,在滾針I 4與輥軸9 之間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14,在內套管2的兩端部位設置有U型滑動槽21,導向套6設置為與內套管2兩端的滑動槽21滑動聯接,在導向套6與輥軸9之間設置有滾針II 7,滾針II 7 的一端設置為與輥軸9的臺階面接觸聯接并另一端設置為與導向套6的一端接觸聯接,導向套6的另一端設置為通過卡套圈8與輥軸9聯接,滾針II 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雙唇式密封圈14。在本實施例中,在輥軸9與導向套6的接觸部位的輥軸9直徑設置為小于在輥軸 9與調整軸5的接觸部位的輥軸9直徑。在本實施例中,迷宮式密封裝置15己申請了中國專利,其申請號為 201120089253. 2 和 201120089254. 7。當皮帶出現偏離中心線時,在輸送帶的重力作用下,與固定在內調偏托輥上的側托輥的摩擦阻力下使調偏托輥轉動,由于轉動后產生的摩擦力使皮帶回歸中心,由于設計了內外雙密封裝置,使外套管I和內套管2之間的軸承的得到很好的保護,通過雙間隙使托輥防塵、防水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由于焊接在輥軸9上的調整軸5設有滾針4及輥軸兩端的導向套6內設有滾針7,導向套又支撐在內套管2的滑動槽上,使軸受力均勻減少了軸的直徑,增大了調偏的角度,并使調整靈敏度顯著提高,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本技術具有下特點I、由于設計了軸承和滾針,保證了軸向間隙的要求,又保證了內調偏托輥的調偏靈敏性,因此增大了調偏的角度,并使調整靈敏度顯著提高,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2、由于設計了滾針7和導向套6及支撐滑動槽,保證了輥軸9的移動的精度,減少了軸的直徑,增大了調偏角度。3、由于雙密封的作用,防塵、防水效果好,延長了調偏托輥的使用壽命,保證了外側的粉塵和水份不能進行軸承,因此延長了托輥的使用壽命。4、在支撐內套管2的輥軸9上的垂直旋轉軸5通過滾針4與內套管2的固定套滾動聯接,在輥軸9的兩端設置有導向套6,并通過滾針7以調整軸5為軸,沿內套管滑動槽道滾動,通過輥軸9上的導向套6沿滑動槽道對內套管2的支撐,減小了輥軸9的直徑,降低了成本,增大了調整角度,增強了調偏靈敏度。在用于輸送帶裝置的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
內;凡是包含有與輸送帶裝置機架聯接的外套管I、設置在外套管I中并與外套管I和輥軸9轉動式聯接的內套管2、設置在外套管I與內套管2之間并位于外套管I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I、設置在內套管2 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中間部位的滾動裝置II、設置在內套管2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III、設置在滾動裝置I上的密封裝置I、設置在滾動裝置II上的密封裝置II,設置在滾動裝置III上的密封裝置III,設置在滾動裝置I上的外側面的密封裝置I設置為至少兩級密封并其中的一級密封設置為迷宮式密封的
技術實現思路
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皮帶輸送機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包含有與輸送帶裝置機架聯接的外套管(I)、設置在外套管(I)中并與外套管(I)和輥軸(9)轉動式聯接的內套管(2)、設置在外套管(I)與內套管(2)之間并位于外套管(I)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I、設置在內套管(2 )與輥軸(9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皮帶輸送機的內調偏托輥的固定密封裝置,包含有與輸送帶裝置機架聯接的外套管(1)、設置在外套管(1)中并與外套管(1)和輥軸(9)轉動式聯接的內套管(2)、設置在外套管(1)與內套管(2)之間并位于外套管(1)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Ⅰ、設置在內套管(2)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中間部位的滾動裝置Ⅱ、設置在內套管(2)與輥軸(9)之間并位于內套管(2)的兩端部位的滾動裝置Ⅲ、設置在滾動裝置Ⅰ上的密封裝置Ⅰ、設置在滾動裝置Ⅱ上的密封裝置Ⅱ,設置在滾動裝置Ⅲ上的密封裝置Ⅲ,設置在滾動裝置Ⅰ上的外側面的密封裝置Ⅰ設置為至少兩級密封并其中的一級密封設置為迷宮式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牛之平,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金天牛礦山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