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該系統包括:與吸收塔連通的預沉池,以及隔油池和曝氣池,其中:所述預沉池與所述隔油池通過第一連通口連通,所述預沉池與所述曝氣池通過第二連通口連通,所述第一連通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連通口,所述第一連通口上設置有可開閉的開關部件。通過本申請實施例可以達到去除油污的目的,提高了脫硫廢水含油處理的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脫硫廢水處理
,特別涉及一種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無旁路脫硫系統是相對于旁路脫硫系統而言的。旁路脫硫系統在鍋爐的煙道尾部、引風機之后設置有一個直接通往煙囪的旁路系統,從而避免鍋爐點火啟動階段未燃盡 碳及油污等雜志進入吸收塔,引起吸收塔排除的脫硫廢水中具有較多油污。而無旁路脫硫系統則沒有這樣的旁路系統,從引風機出來的煙氣經過增壓風機升壓后,直接進入吸收塔內,導致脫硫系統的脫硫廢水中具有較多油污。現有技術在吸收塔內設置有石膏排出泵,通過該排出泵將吸收塔內的含油廢水排出,排出的含油廢水被放置于事故漿液箱中進行沉積、散發。然而,由于上述方式采用自然沉積散發去除油污,時間長效率低,而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微油點火或機組投油助燃時無旁路脫硫系統產生的含油廢水處理問題,尤其在機組大油槍投運、廢水含油量較高的情況下,該處理系統更無法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油污。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以解決微油點火或機組投油助燃時無旁路脫硫系統產生的含油廢水處理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包括與吸收塔連通的預沉池,以及隔油池和曝氣池,其中所述預沉池與所述隔油池通過第一連通口連通,所述預沉池與所述曝氣池通過第二連通口連通,所述第一連通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連通口,所述第一連通口處設置有可開閉的開關部件。優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設置于吸收塔與所述預沉池之間的區域漿池,用于收集從吸收塔溢流出的含油漿液,所述預沉池通過所述區域漿池與吸收塔連通。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區域漿池與所述預沉池之間還設置有區域漿池泵,用于將區域漿池內的含油漿液泵入預沉池。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區域漿池與吸收塔連通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區域漿池泵與所述預沉池連通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二控制閥。優選地,所述預沉池、隔油池和曝氣池為組合體,該組合體內設置有隔離所述預沉池與所述隔油池的第一隔板,以及隔離所述預沉池與所述曝氣池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連通口位于第一隔板上,所述第二連通口位于第二隔板上。優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預沉池連通的堿液供給裝置,用于向預沉池供給堿液以調節預沉池內液體的pH值。優選地,所述曝氣池連通三聯箱,所述區域漿池連通事故漿液箱。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曝氣池與三聯箱之間設置有廢水泵,用于將曝氣池內的液體泵入三聯箱;所述區域漿池與事故漿液箱連通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三控制閥。本申請實施例設置三個連通的處理池(預沉池、隔油池和曝氣池),且三個處理池中的預沉池與隔油池連通的連通口低于預沉池與曝氣池連通的連通口,從而實現脫硫廢水的油污處理。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油污密度小,主要位于廢水漿液的上層表面,油污可通過預沉池與隔油池之間的第一連通口自動泄出,從而使得通過第二連通口進入曝氣池進行曝氣處理的油污量減少,達到去除油污的目的。而且,本申請實施例可通過開閉第一連通口上的開關部件根據需要隨時進行泄油處理,從而提高了脫硫廢水含油處理的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申請的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的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的三聯箱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為使本申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本申請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該實施例包括與吸收塔連通的預沉池101 (注圖中未示出吸收塔),以及隔油池102和曝氣池103,其中預沉池101與隔油池102通過第一連通口 104連通,預沉池101與曝氣池103通過第二連通口 105連通,第一連通口 104的位置低于第二連通口 105,第一連通口 104上設置有可開閉的開關部件106。在微油點火或機組投油助燃過程中,機組產生的未燃盡油粒會進入吸收塔,混合于漿液中導致漿液污染。當需要對吸收塔內漿液進行脫硫廢水處理時,吸收塔的漿液通過預沉池與吸收塔之間連通管路進入預沉池,如果預沉池內的液位達到預設位置,開啟第一連通口上的開關部件,使位于漿液表面的油污通過第一連通口泄入隔油池。當預沉池內的液體通過泄油處理后達到要求后,關閉第一連通口上的開關部件。預沉池內的液體經過積累后流入曝氣池,進行曝氣處理。本實施例設置三個連通的處理池(預沉池、隔油池和曝氣池),且三個處理池中的預沉池與隔油池連通的連通口低于預沉池與曝氣池連通的連通口,從而實現脫硫廢水的油污處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實施例至少可取得如下技術效果(I)由于油污密度小,主要位于廢水漿液的上層表面,油污可通過預沉池與隔油池之間的第一連通口自動泄出,從而使得通過第二連通口進入曝氣池進行曝氣處理的油污量減少,達到去除油污的目的。(2)本實施例在第一連通口上設置有開關部件,在進入預沉池內的漿液的含油量較高需要進行廢水油污處理時,該開關部件處于打開狀態;在進入預沉池內的漿液的含油量較低無需進行廢水處理時,該開關部件處于關閉狀態,因此,本實施例可通過開閉第一連通口上的開關部件根據需要隨時進行泄油處理,從而提高了脫硫廢水含油處理的效率。(3)由于本實施例的第一連通口位置低于第二連通口,預沉池內的漿液必將先流入隔油池,然后才會流入曝氣池,因此,本實施例的廢水油污處理過程與常規的其他處理互不影響。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本實施例的隔油池得到的油通常不直接排除環境,而是通過液下泵打到煤場,用于噴煤。上述實施例沒有限定預沉池、隔油池和曝氣池之間的具體形狀特征,盡管只要他 們之間具有連通關系即可實現本申請的專利技術目的,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優選將這三個處理池組合成一個組合體。參見圖2,該圖示出了本申請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由預沉池201、隔油池202和曝氣池203組成的組合體,在該組合體內設置有隔離預沉池201與隔油池202的第一隔板207,以及隔離預沉池201與曝氣池203的第二隔板208,第一連通口 204位于第一隔板207上,第二連通口 205位于第二隔板208上,第一連通口 204上設置有可開閉的開關部件206。本實施例同樣能夠取得前述實施例的效果。除此之外,本實施例由于將預沉池、隔油池和曝氣池這三個處理池相鄰池之間用一個公用隔板隔離,減少了總體面板數量,從而節約了材料。在本實施例基礎上,可以進行多種改進或變形設計,以滿足特定方面的需要。比如,可按照如下方式對前述實施例進行改進或變形設計(I)在吸收塔與預沉池之間設置區域漿池210,該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旁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與吸收塔連通的預沉池,以及隔油池和曝氣池,其中:所述預沉池與所述隔油池通過第一連通口連通,所述預沉池與所述曝氣池通過第二連通口連通,所述第一連通口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連通口,所述第一連通口上設置有可開閉的開關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松如,陳彪,金東春,錢洲亥,崔亞兵,曹志勇,樂園園,周曉耘,毛文利,李輝,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