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所述柱為工字鋼柱、十字鋼柱或鋼筋框架柱;所述梁為工字鋼梁或鋼筋框架梁,其中鋼筋框架梁包括X向鋼筋框架梁和Y向鋼筋框架梁;工字鋼柱與X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和鋼筋框架柱與工字鋼梁的連接均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十字鋼柱與X向鋼筋框架梁和Y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工字鋼柱與Y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為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理順了型鋼柱梁或鋼筋框架柱梁在節點處錯綜復雜的連接關系,并給出了在節點范圍內鋼筋框架中箍筋、主筋、輔筋和加勁板的空間布置方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的減小了施工時間及施工復雜程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特別是一種型鋼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節點結構,屬于型鋼混凝土中梁柱節點
技術介紹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具有鋼結構及混凝土結構的雙重優點,與鋼結構相比較具有節省鋼材,增加構件及建筑物的剛度,與混凝土結構相比,具有減小截面,重量,增大構件的延性等特點,因此在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型鋼混凝土結構實際施工過程中,對梁柱節點處的鋼筋穿插等方面會產生許多問題,從目前國內資料來看,對于型鋼混凝土梁柱節點的研究多是圍繞節點位置的受力情況以及鋼筋如何綁扎等問題提出各自的解決辦法。但是對于柱梁在節點位置的復雜連接關系如何理順,以及在節點范圍內柱箍筋與柱主筋、柱加勁板的空間布置未給出解決辦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以理順柱梁在節點位置的復雜連接關系,并給出在節點范圍內箍筋、主筋、輔筋和加勁板的空間布置方案,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構成的本技術的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為,該結構包括混凝土柱和梁連接結點,所述柱為工字鋼柱、十字鋼柱或鋼筋框架柱;所述梁為工字鋼梁或鋼筋框架梁,其中鋼筋框架梁包括X向鋼筋框架梁和Y向鋼筋框架梁;工字鋼柱與X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和鋼筋框架柱與工字鋼梁的連接均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十字鋼柱與X向鋼筋框架梁和Y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工字鋼柱與Y向鋼筋框架梁的連接為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前述結構中,所述鋼筋框架柱、X向鋼筋框架梁和Y向鋼筋框架梁均包括位于鋼筋框架中部的一組主筋和位于主筋周圍的一組輔筋;主筋與輔筋經加勁板連接,輔筋與輔筋之間經一組間隔設置的箍筋連接。前述結構中,所述分段焊接與繞行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工字鋼柱、工字鋼梁或十字鋼柱,和鋼筋框架柱或X向鋼筋框架梁;鋼筋框架柱或X向鋼筋框架梁中間的一列主筋和輔筋分為兩段,兩段主筋和輔筋分別與工字鋼梁或工字鋼柱的腹板相對的兩翼板平面焊接, 或兩段主筋和輔筋分別與十字鋼柱相對的兩翼板側邊焊接;兩段主筋和輔筋的端部設有鋼板牛筋;鋼筋框架柱或X向鋼筋框架梁中其余的主筋從工字鋼梁或工字鋼柱兩側繞過,鋼筋框架柱或X向鋼筋框架梁中其余的輔筋從工字鋼梁或工字鋼柱兩側直接通過。前述結構中,所述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工字鋼柱和Y向鋼筋框架梁; 工字鋼柱的腹板上設有貫穿孔,Y向鋼筋框架梁中間的一列主筋和輔筋分別從工字鋼柱的腹板上的貫穿孔穿過;Y向鋼筋框架梁中其余的主筋從工字鋼柱兩側繞過,Y向鋼筋框架梁中其余的輔筋從工字鋼柱兩側直接通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中的立柱采用型鋼柱,與型鋼柱連接的房梁采用鋼筋框架;或立柱采用鋼筋框架,與鋼筋框架連接的房梁采用型鋼梁;鋼筋框架與型鋼柱或型鋼梁的節點采用分段焊接、貫穿和繞行三種連接結構中的任意兩種組合結構進行連接。 本技術理順了型鋼柱梁或鋼筋框架柱梁在節點處錯綜復雜的連接關系,并給出了在節點范圍內鋼筋框架中箍筋、主筋、輔筋和加勁板的空間布置方案。本技術有效的減小了施工時間,以及施工復雜程度。具有一定得經濟效益。附圖說明附圖中的標記為1 —工字鋼柱,2 —十字鋼柱,3 —鋼筋框架柱,4 —工字鋼梁,5- X向鋼筋框架梁,6 - Y向鋼筋框架梁,7-主筋,8-輔筋,9-加勁板,10-箍筋,11-腹板,12-翼板,13-鋼板牛筋,14-貫穿孔,15-繞行的鋼筋,16-貫穿的鋼筋,17-切斷焊接的鋼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實施例本技術是根據下述的一種型鋼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節點施工方法所構成的,該方法中的立柱采用型鋼柱,與型鋼柱連接的房梁采用鋼筋框架(見圖3、5、7和10); 或立柱采用鋼筋框架,與鋼筋框架連接的房梁采用工字鋼梁4 (見圖I);鋼筋框架與型鋼柱或工字鋼梁4的節點采用分段焊接、貫穿和繞行三種連接結構的組合結構進行連接。所述鋼筋框架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位于鋼筋框架中部的一組主筋7和位于主筋7周圍的一組輔筋8 ;主筋7與輔筋8經加勁板9連接,輔筋8經一組間隔設置的箍筋10連接。所述型鋼柱采用工字鋼柱I或十字鋼柱2。當鋼筋框架柱3與工字鋼梁4相交時,采用分段焊接和繞行兩種結構的組合連接方式;所述分段焊接結構如圖1、3、7所示,是將鋼筋框架中間的一列主筋7和輔筋8在工字鋼的上下翼板12表面處切斷,其斷點與工字鋼腹板11的中心線對齊,采用鋼板牛筋13與工字鋼的上下翼板12表面焊接;所述繞行結構是其余的主筋 7在工字鋼梁4位置按1:6的坡度從工字鋼梁4兩側繞過;其余的輔筋8直接從工字鋼梁4 兩側通過。當工字鋼柱I與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相交時,X向鋼筋框架梁5與工字鋼柱I采用分段焊接和繞行兩種結構的組合連接方式;Y向鋼筋框架梁6與工字鋼柱I采用貫穿和繞行兩種結構的組合連接方式;所述貫穿結構如圖5所示,是在工字鋼柱I的腹板11上鉆貫通孔14,將鋼筋框架梁中間的一列主筋7和輔筋8從貫通孔14中穿過;貫通孔14的面積不超過貫通孔14所在范圍內腹板11面積的20%。當十字鋼柱2與X 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相交時,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均采用分段焊接與繞行兩種結構的組合連接方式。按照上述方法構成的本技術的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如圖I 10所示, 該結構包括混凝土柱和梁連接結點,所述柱為工字鋼柱I、十字鋼柱2或鋼筋框架柱3;所述梁為工字鋼梁4或鋼筋框架梁,其中鋼筋框架梁包括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工字鋼柱I與X向鋼筋框架梁5的連接和鋼筋框架柱3與工字鋼梁4的連接均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十字鋼柱2與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的連接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工字鋼柱I與Y向鋼筋框架梁6的連接為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所述鋼筋框架柱3、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均包括位于鋼筋框架中部的一組主筋7和位于主筋7周圍的一組輔筋8 ;主筋7與輔筋8經加勁板9連接, 輔筋8與輔筋8之間經一組間隔設置的箍筋10連接。所述分段焊接與繞行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工字鋼柱I、工字鋼梁4或十字鋼柱2,和鋼筋框架柱3或X向鋼筋框架梁5 ;鋼筋框架柱3或X向鋼筋框架梁5中間的一列主筋7和輔筋8分為兩段,兩段主筋7和輔筋8分別與工字鋼梁4或工字鋼柱I的腹板11相對的兩翼板12平面焊接,或兩段主筋7和輔筋8分別與十字鋼柱2相對的兩翼板12側邊焊接;兩段主筋7和輔筋8的端部設有鋼板牛筋13 ; 鋼筋框架柱3或X向鋼筋框架梁5中其余的主筋7從工字鋼梁4或工字鋼柱I兩側繞過, 鋼筋框架柱3或X向鋼筋框架梁5中其余的輔筋8從工字鋼梁4或工字鋼柱I兩側直接通過。所述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包括工字鋼柱I和Y向鋼筋框架梁6 ;工字鋼柱I的腹板11上設有貫穿孔14,Y向鋼筋框架梁6中間的一列主筋7和輔筋8分別從工字鋼柱I 的腹板11上的貫穿孔14穿過;Y向鋼筋框架梁6中其余的主筋7從工字鋼柱I兩側繞過, Y向鋼筋框架梁6中其余的輔筋8從工字鋼柱I兩側直接通過。權利要求1.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包括混凝土柱和梁連接結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梁柱連接節點的結構,包括混凝土柱和梁連接結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為工字鋼柱(1)、十字鋼柱(2)或鋼筋框架柱(3);所述梁為工字鋼梁(4)或鋼筋框架梁,其中鋼筋框架梁包括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工字鋼柱(1)與X向鋼筋框架梁(5)的連接和鋼筋框架柱(3)與工字鋼梁(4)的連接均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十字鋼柱(2)與X向鋼筋框架梁(5)和Y向鋼筋框架梁(6)的連接為分段焊接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工字鋼柱(1)與Y向鋼筋框架梁(6)的連接為貫穿與繞行的組合連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閻濟源,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