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該結構包括現有內壁(1)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鋼板拉筋(7)與內襯鋼板(5)焊接,內襯鋼板(5)與內壁(1)之間澆注有混凝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針對傳統的筒倉內壁混凝土剝離脫落后處理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種鋼錨板式加固法,通過簡易的方法可有效地對筒倉內壁進行加固,延長筒倉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砼筒倉,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屬于鋼筋混凝土倉內壁的加固
技術介紹
鋼筋混凝土筒倉是現代工業企業中常見的一種構筑物形式,它廣泛應用于礦山、冶金、化工等行業,用于礦石、生產原料等的貯存,常見形式顧名思義為落地式圓筒形狀,由于其一般采用的材料為鋼筋混凝土,在經過長期使用后,筒倉內壁由于長期受到其所貯存礦石等的沖擊,其內側混凝土經常出現剝離脫落現象,造成內側鋼筋外露,這樣會嚴重影響 筒倉的使用安全,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會認為其使用壽命已到極限,常做報廢處理,然而,除筒倉內側鋼筋外露,實際上其余部分并無安全問題,因此這樣的處理方式會造成很大浪費,另外,有時會在暴露的內側鋼筋外重新澆筑混凝土,但是,由于混凝土耐磨性較差,新老砼之間結合也不夠牢固,因此再次使用后常再次出現問題,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以針對傳統的筒倉內壁混凝土剝離脫落后處理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種鋼錨板式加固法,通過簡易的方法可有效地對筒倉內壁進行加固,延長筒倉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的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包括現有內壁中的豎向鋼筋和環向鋼筋,豎向鋼筋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和鋼板拉筋,鋼板拉筋與內襯鋼板焊接,內襯鋼板與內壁之間澆注有混凝土。前述結構中,所述內襯鋼板與鋼板拉筋焊接的一面均布有錨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采用內襯鋼板加固混凝土筒倉內壁,使得其耐磨性得到極大提高,可有效延長混凝土筒倉的使用壽命,與傳統處理方式相比,更加經濟合理,且施工操作也較為簡單。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內壁,2-豎向鋼筋,3-環向鋼筋,4-錨拉鋼筋,5-內襯鋼板,6-錨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實施例。本技術如圖I所示。本技術是根據下述方法所構建的,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加固 A、將出現問題的筒倉內壁I混凝土鑿毛,使內壁I中的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完全暴露出來;B、在已經鑿毛的內壁I上刷一道素水泥漿;C、在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 ;D、將內襯鋼板5與鋼板拉筋7焊接在一起;E、在內襯鋼板5與內壁I之間澆注混凝土。上述方法中所述內襯鋼板5與鋼板拉筋7焊接的一面均布的焊接有錨筋6。所述錨拉鋼筋4的直徑大于8毫米,長度為80 120毫米,間距為500 600毫米。所述為了便于焊接,內襯鋼板5由兩塊以上鋼板構成,分段焊接而成,鋼板的兩端與鋼板拉筋7連接,鋼板的厚度為6 8毫米,長度為I I. 5米。所述在內襯鋼板5與內壁I之間澆注的混凝土為細石混凝土,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100毫米,混凝土標號不低于C25。按照上述方法構建的本技術的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如圖I所示,該結構包括現有內壁I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鋼板拉筋7與內襯鋼板5焊接,內襯鋼板5與內壁I之間澆注有混凝土。所述內襯鋼板5與鋼板拉筋7焊接的一面均布有錨筋6。本技術是對現有已經報廢的鋼筋砼筒倉進行加固,圖I所示為一圓形筒倉局部構造示意圖,圖I的內壁I是指筒倉原結構中的混凝土,現有已經報廢的鋼筋砼筒倉由于長期使用后,筒倉內壁砼出現剝離脫落,筒倉內壁I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會因此外露。用本技術的方法進行加固時,首先應將整個內側鋼筋保護層的混凝土鑿除掉,包括已松動的和未松動的均應鑿除,直至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完全露出,然后在豎向鋼筋2上焊接錨拉鋼筋4,然后將事先分段制作好的帶有錨筋6的內襯鋼板5與內壁I中的豎向鋼筋2通過鋼板拉筋7與豎向鋼筋2可靠連接,之后在內襯鋼板5與原筒倉內壁I的縫隙間澆筑細石混凝土。具體施工時,可按此方式由下至上分段進行施工,直至筒倉頂端,施工完畢后,即形成了一個新增的、完整的內襯鋼板5,其耐磨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本技術加固后的鋼筋砼筒倉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了。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現有內壁(I)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鋼板拉筋(7)與內襯鋼板(5 )焊接,內襯鋼板(5 )與內壁(I)之間澆注有混凝土。2.根據權I所述的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襯鋼板(5)與鋼板拉筋(7) 焊接的一面均布有錨筋(6)。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該結構包括現有內壁(1)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鋼板拉筋(7)與內襯鋼板(5)焊接,內襯鋼板(5)與內壁(1)之間澆注有混凝土。本技術針對傳統的筒倉內壁混凝土剝離脫落后處理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種鋼錨板式加固法,通過簡易的方法可有效地對筒倉內壁進行加固,延長筒倉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E04H7/00GK202745451SQ20122047576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專利技術者常建華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倉內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現有內壁(1)中的豎向鋼筋(2)和環向鋼筋(3),豎向鋼筋(2)上間隔的焊接有錨拉鋼筋(4)和鋼板拉筋(7),鋼板拉筋(7)與內襯鋼板(5)焊接,內襯鋼板(5)與內壁(1)之間澆注有混凝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常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