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包括有左支撐板、右支撐板和散熱風扇;該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腳,該左支撐板與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該散熱風扇安裝于該支撐桿;藉此,通過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利用該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并配合利用散熱風扇安裝于支撐柱上,取代了傳統之平板支撐結構,結構簡單,并且透氣通風,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更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筆記本電腦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
技術介紹
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是直接對著筆記本電腦底部吹散熱量,將筆記本熱量強制吹出,并引入冷空氣,增加筆記本電腦底部的空氣流動,從而使筆記本電腦內部各發熱元件均得到散熱,有效保持內部的低溫工作環境,是有效降低筆記本電腦溫度的小裝置。目前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主要結構包括有底板和散熱風扇,該底板的底面 設置有支撐腳,該散熱風扇安裝于底板的底面上,使用時,將筆記本電腦放置于底板的表面上,然后將散熱風扇插接電源通電運轉即可。上述現有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結構,雖可提供給使用者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散熱的功效,確實具有進步性,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卻發現其自身結構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諸多不足,造成現有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在實際應用上,未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現將其缺點歸納如下首先,由于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采用底板對筆記本進行支撐,底板與筆記本貼合而不透氣、不通風,導致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不佳;其次,現有之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的散熱風扇固定于底板上不可移動,用戶不能根據實際需要對散熱風扇的安裝位置進行調整,產品使用靈活性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不佳的問題。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的散熱風扇固定于底板上不可移動導致使用靈活性低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包括有左支撐板、右支撐板和散熱風扇;該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腳,該左支撐板與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該散熱風扇安裝于該支撐桿。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散熱風扇通過螺絲和固定片配合可沿支撐桿滑動地安裝于支撐桿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用于通過螺絲固定散熱風扇固定連接的固定孔及用于卡合于支撐桿上并可沿支撐桿滑動的卡槽。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槽為兩條,該兩條卡槽卡合于相鄰的兩支撐桿上,該固定孔位于該兩卡槽之間。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支撐桿為鐵桿。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一、通過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利用該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并配合利用散熱風扇安裝于支撐柱上,取代了傳統之平板支撐結構,結構簡單,并且透氣通風,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更佳。二、通過配合利用螺絲和固定片可沿支撐桿滑動地安裝于支撐桿,取代了傳統之不可移動的方式,使得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散熱風扇的安裝位置,以便于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有效散熱,組裝方便,并提高了產品的使用靈活性。為更清楚地闡述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 圖I是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附圖標識說明10、左支撐板20、右支撐板101、支撐腳102、支撐桿30、散熱風扇40、固定片41、固定孔42、卡槽。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I和圖2所示,其顯示出了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左支撐板10、右支撐板20和散熱風扇30。其中,該左支撐板10和右支撐板20上設置有支撐腳101,該左支撐板10與右支撐板20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102,復數根支撐柱102并排平行設置,該支撐桿102為鐵桿,但不局限于鐵桿,該散熱風扇30安裝于該支撐桿102。具體而說,在本實施例中,該散熱風扇30通過螺絲(圖中未示)和固定片40配合可沿支撐桿102滑動地安裝于支撐桿102上,該散熱風扇30的四個角均通過螺絲和固定片40安裝于支撐桿102上,該固定片40上設置有用于通過螺絲固定散熱風扇30固定連接的固定孔41及用于卡合于支撐桿102上并可沿支撐桿102滑動的卡槽42,在本實施例中,該卡槽42為兩條,該兩條卡槽42卡合于相鄰的兩支撐桿102上,該固定孔41位于該兩卡槽42之間。詳述本實施例的組裝過程如下組裝時,如圖2所示,將散熱風扇30置于底面上,將固定片40的兩卡槽卡合于相鄰兩支撐桿102的表面上,然后通過螺絲穿過固定孔41與散熱風扇30上的固定孔螺合連接,從而將散熱風扇30固定于支撐桿102上。使用時,將筆記本電腦置于支撐桿102、左支撐板10和右支撐板20的表面上,然后將散熱風扇30插接電源啟動即可,當需要移動散熱風扇30時,將螺絲松開,然后沿支撐桿102軸向移動,移動到位后,將螺絲鎖緊即可。本技術的設計重點在于首先,通過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利用該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并配合利用散熱風扇安裝于支撐柱上,取代了傳統之平板支撐結構,結構簡單,并且透氣通風,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更佳。其次,通過配合利用螺絲和固定片可沿支撐桿滑動地安裝于支撐桿,取代了傳統之不可移動的方式,使得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散熱風扇的安裝位置,以便于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有效散熱,組裝方便,并提高了產品的使用靈活性。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撐板、右支撐板和散熱風扇;該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腳,該左支撐板與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該散熱風扇安裝于該支撐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風扇通過螺絲和固定片配合可沿支撐桿滑動地安裝于支撐桿上。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用于通過螺絲固定散熱風扇固定連接的固定孔及用于卡合于支撐桿上并可沿支撐桿滑動的卡槽。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為兩條,該兩條卡槽卡合于相鄰的兩支撐桿上,該固定孔位于該兩卡槽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為鐵桿。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包括有左支撐板、右支撐板和散熱風扇;該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腳,該左支撐板與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該散熱風扇安裝于該支撐桿;藉此,通過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利用該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并配合利用散熱風扇安裝于支撐柱上,取代了傳統之平板支撐結構,結構簡單,并且透氣通風,對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果更佳。文檔編號G06F1/20GK202748719SQ201220261309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專利技術者馮超 申請人:馮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筆記本電腦散熱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左支撐板、右支撐板和散熱風扇;該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設置有支撐腳,該左支撐板與右支撐板之間連接有復數根支撐柱,復數根支撐柱并排間隔平行設置;該散熱風扇安裝于該支撐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超,
申請(專利權)人:馮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