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包括有正反轉電機,該電子控制機構包括有電源、單片機、電機驅動模塊、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所述的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均輸入連接于單片機中,單片機根據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的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模塊,進而驅動正反轉電機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單片機技術,實現了對正反轉電機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控制,還具有擴展性強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
本技術屬于電子應用
,具體是指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在要求電網運行安全的前提下,急切需要控制電器智能化。例如,預付費電能表和預付費小型斷路器(如浙江麥克力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麗7S 和MMlOS系列產品)的配合使用,可以使用電戶在預付電費用盡時即自動切斷電源。如此極大的方便了供電單位對電能的分配控制。但是,當用戶續費后,用戶的斷路器并不能及時自動合閘,還需要用戶或供電工作人員手動操作,給使用者帶來不便,也不能適應電網智能化發展的需要。通過檢索,中國專利申請公開號為101707169A公開了《一種實現微型斷路器自動合閘功能的電動操作機構》,其技術方案是通過電機驅動螺紋傳動桿轉動,繼而驅動螺紋套滑移,從而驅動與撥叉和手柄來回擺動,實現自動合閘功能。這種結構雖然實現了自動合閘的功能,但是卻存在以下缺陷當用戶續費后,螺紋套滑動,驅動撥叉和手柄進行合閘動作,該操控機構的手柄進而驅動斷路器的手柄順時針轉動進行合閘,但是對于預付費電路器來說,當用戶欠費時或電路故障時,其會自動跳閘,斷路器的手柄逆時針會復位,然而上述對比文件(101707169A)的電動操作機構的操控手柄卻一直限位在斷路器手柄的后方,導致斷路器手柄無法轉動跳閘。因此,為了保障斷路器的手柄能正常跳閘,該電動操作機構也需要同時驅動螺紋套復位,才能使得斷路器的手柄跳閘復位。但是公知的,該對比文件 (101707169A)的電機驅動螺紋傳動桿進而帶動螺紋套動作所耗費的時間遠遠長于斷路器的跳閘脫扣時間,一旦電路出現故障,需要斷路器快速跳閘,然而斷路器的手柄卻受限于該電動操作機構的操控手柄不能快速退回,對于用戶而言,就是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無法保障用戶的用電安全。為此,本申請人研發了一套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傳動機構,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但是要實現斷路器自動合閘,必須要對提供合閘動力的電機進行控制,因此仍需要一套對應的電子控制機構進行配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能用于實現斷路器自動合閘動作的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其中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包括有正反轉電機,該電子控制機構包括有電源、 單片機、電機驅動模塊、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所述的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均輸入連接于單片機中,單片機根據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的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模塊,進而驅動正反轉電機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通過本設置,利用單片機技術,實現了對正反轉電機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控制, 另外,也可以在此單片機基礎上,方便地增加通訊接口等,實現網絡遠程控制或動力線載波控制和紅外靜距離遙控,使得產品的功能更加豐富,具有擴展性強的優點。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介紹。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實施例的電子控制機構的控制原理圖圖2本技術應用于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本技術應用于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局部結構爆炸圖;圖4-1、圖4-2、圖4-3為本技術應用于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的工作狀態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具體的描述,只用于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該領域的技術工程師可根據上述技術的內容對本技術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如圖I所示的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電子控制機構包括有電源E、單片機28、電機驅動模塊U、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所述的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均輸入連接于單片機中,單片機根據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的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模塊U,進而驅動正反轉電機21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參見圖2-4,將本技術應用于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圖中,包括有殼體I和設置于殼體I內的傳動機構和電子控制機構,本實施例該殼體I殼體由上蓋11和底蓋12拼接而成。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有正反轉電機21、傳動中心軸22、傳動齒輪23、以及用于驅動斷路器的手柄聯動的驅動齒輪24,所述的驅動齒輪24,該驅動齒輪24的輪緣一端固定設置有外露于殼體外的手柄241,作為驅動斷路器的手柄聯動的驅動齒輪,其可以通過手柄241與斷路器的手柄聯動,同步合閘或分閘,也可以通過其驅動齒輪24的轉動中心設置傳動連桿與與斷路器的手柄聯動,同步合閘或分閘,從而與斷路器拼合操作,這些具體應用的方式都可以用于本技術的實際使用。本實施例所述的驅動齒輪24轉動設置在殼體內,所述傳動齒輪23同軸聯動設置在傳動中心軸22上,且該傳動齒輪23和驅動齒輪24嚙合傳動配合,所述的正反轉電機21 的動力輸出軸211上聯動設置有傘齒輪212,本實施例具體地該正反轉電機21為正反轉減速電機,所述的傘齒輪212通過平鍵213固定聯動套設在正反轉電機21的動力輸出軸211 上,所述的傳動中心軸22上自由轉動設置有第一傳動片25,所述傳動中心軸22上相對第一傳動片25的下方設置有與傳動中心軸固定聯動的第二傳動片26,該第二傳動片26轉動設置在殼體I內,且該第二傳動片26的轉動中心線與傳動中心軸22同軸,所述第一傳動片 25的上設置有與傘齒輪212哨合傳動配合的弧形齒251,該第二傳動片26上相對第一傳動片逆時針轉動方向的一側設置有聯動擋塊261,構成第一傳動片25和第二傳動片26在逆時針方向聯動、順時針方向相互自由的配合結構,本實施例所述的第一傳動片25和第二傳動片26均為扇形結構,其中,弧形齒251設置于其第一傳動片25的弧形邊緣位置,所述的傳動中心軸22位于二者的圓心,另外,本實施例所述的傳動中心軸22固定設置于第二傳動片 26的圓心位置,所述的殼體I內壁上設置有與傳動中心軸同軸線的傳動支撐軸13,所述的第二傳動片26通過該傳動支撐軸13轉動設置在殼體I內,所述的傳動齒輪23聯動設置在傳動中心軸22上,所述的第一傳動片25自由轉動設置于該傳動中心軸22上,另外,所述的傳動中心軸22上相對第一傳動片25和傳動齒輪23之間轉動設置有墊圈27。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子控制機構應用到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中的工作流程是(I)本技術的初始狀態如圖4-1,單片機得到續費信號源Q為O、常開微動開關 K4閉合為O、常閉微動開關K5關斷為I時,正反轉電機21正轉通過傘齒輪212,第一傳動片25推動第二傳動片26逆時針方向轉動,轉動到位是觸動常閉微動開關K5關斷而停止, 如圖4-2,同時,第二傳動片26帶動傳動齒輪23、驅動齒輪24合閘。(2)當處理器得到續費信號Q為O、常開微動開關K4關斷為I、常閉微動開關K5 閉合為O時正反轉電機21反轉而帶動第一傳動片25順時針轉動,轉動到位是觸動常開微動開關K4閉合而停止,如圖4-3。當欠費時續費信號源Q為1,(如配合的分勵脫扣斷路器跳閘)第二傳動片26復位后靜止,如圖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單片機的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的電子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斷路器自動合閘裝置包括有正反轉電機,該電子控制機構包括有電源、單片機、電機驅動模塊、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所述的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Q)均輸入連接于單片機中,單片機根據常開微動開關(K4)、常閉微動開關(K5)和續費信號源的信號控制電機驅動模塊,進而驅動正反轉電機正傳、反轉和停機動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建敏,王金輝,黃金棟,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麥克力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