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清潔設備領域,提供了一種吸塵器,所述吸塵器包括有兩種不同的毛刷裝置,分別為滾刷裝置和排刷裝置,均用于配合吸塵裝置更好地清潔被清潔面,這兩種毛刷裝置可以相互更換使用,在任一時刻,所述吸塵器上只能安裝其中一種毛刷裝置。獨有的雙毛刷裝置結合吸塵器本身的吸塵系統,可以同時去除細小的灰塵以及粘附力強的灰塵,實現對一些清潔度要求較高或是不易清潔的,例如床上用品等物品更好的清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清潔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吸塵器。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處理灰塵的清潔器具有吸塵器、掃地機等。現有的吸塵器種類很多,有桶式、臥式、立式、手提式等。吸塵器由吸塵器電機提供動力,配合導風管道、集塵倉等元器件,實現對細小灰塵的清理,具有一定的吸塵效果。掃地機的種類也很多,例如清潔車、家用的小型掃地機等。掃地機大多采用滾刷旋轉,將灰塵掃進集塵盒。吸塵器能夠吸入一般表面的灰塵,但對于黏附力強的灰塵也愛莫能助,而掃地機則對過于細小的灰塵無能為力,另外,市面上專門針對床上用品進行清潔的器具也較少見,無法滿足人們對家庭清潔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塵器,旨在解決現有的吸塵器無法有效清潔黏附力強的灰塵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吸塵器,所述吸塵器包括有兩種不同的毛刷裝置,分別為滾刷裝置和排刷裝置,均用于配合吸塵裝置更好地清潔被清潔面,這兩種毛刷裝置可以相互更換使用,在任一時刻,所述吸塵器上只能安裝其中一種毛刷裝置。所述滾刷裝置包括滾刷蓋、毛刷滾條、滾刷毛刷、滾刷支撐軸、毛刷滾條套圈、齒輪軸套、滾刷齒輪和減速箱部件,所述毛刷滾條套于滾刷支撐軸外,滾刷毛刷在毛刷滾條的橫截面圓周上呈一定等分均布,毛刷滾條套圈套于毛刷滾條的兩端,齒輪軸套套于滾刷支撐軸的兩端并設于毛刷滾條套圈的外端。所述滾刷裝置還包括左蓋、右蓋、羊毛氈套和滾刷驅動線路板,所述左蓋、右蓋分別設于毛刷滾條的左、右兩端,減速箱部件設于右蓋的右側,滾刷驅動線路板設于毛刷滾條的上方,羊毛氈套套于毛刷滾條的兩端,并設于毛刷滾條套圈的里端,滾刷齒輪設于減速箱部件的下方。所述滾刷蓋上設有多個分隔窗口,滾刷毛刷從滾刷蓋上對應的分隔窗口伸出,直接與被清潔面接觸,并能隨著毛刷滾條的轉動不斷地拍打被清潔面。所述滾刷毛刷在毛刷滾條的橫截面圓周上呈三等分均布。所述排刷裝置包括毛刷座和排刷毛刷,所述排刷毛刷按軸向一定行數均布于毛刷座底部。所述排刷裝置還包括左蓋、右蓋和排刷驅動線路板,所述排刷驅動線路板設于毛刷座的上方,左蓋和右蓋分別設于毛刷座的左、右兩端。所述毛刷座與滾刷蓋安裝的位置相同。所述排刷毛刷按軸向兩行數均布于毛刷座底部,隨著吸塵器的前后移動不斷地刮動被清潔面。本專利技術的突出優點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獨有的雙毛刷裝置結合吸塵器本身的吸塵系統,可以同時去除細小的灰塵以及粘附力強的灰塵,實現對一些清潔度要求較高或是不易清潔的,例如床上用品等物品更好的清潔,所述雙毛刷裝置間的相關更換使用也可滿足用戶針對不同類型的被清潔面的多樣的清潔需求。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的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滾刷裝置后的工作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滾刷裝置后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滾刷裝置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排刷裝置后的工作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排刷裝置后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排刷裝置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其外觀如圖I所示)包括有兩種不同的毛刷裝置,分別為滾刷裝置和排刷裝置,均用于配合吸塵裝置更好地清潔被清潔面,這兩種毛刷裝置可以相互更換使用,在任一時刻,所述吸塵器上只能安裝其中一種毛刷裝置。圖2、3、4分別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滾刷裝置后的工作狀態、底部結構、內部結構。如圖所示,所述滾刷裝置包括滾刷蓋5、毛刷滾條6、滾刷毛刷7、滾刷支撐軸15、毛刷滾條套圈14、齒輪軸套16、滾刷齒輪11、減速箱部件10、滾刷驅動線路板12,此外,還可以包括左蓋、右蓋、羊毛氈套13。其中,毛刷滾條6套于滾刷支撐軸15外,滾刷毛刷7在毛刷滾條6的橫截面圓周上呈一定等分均布(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為三等分均布),毛刷滾條套圈14套于毛刷滾條6的兩端,齒輪軸套16套于滾刷支撐軸15的兩端并設于毛刷滾條套圈14的外端,左蓋、右蓋分別設于毛刷滾條6的左、右兩端,減速箱部件10設于右蓋的右側,滾刷驅動線路板12設于毛刷滾條6的上方,羊毛氈套13套于毛刷滾條6的兩端,并設于毛刷滾條套圈14的里端,用以防止灰塵進入產品內部,滾刷齒輪11設于減速箱部件10的下方。滾刷毛刷7從滾刷蓋5上對應的分隔窗口伸出,直接與被清潔面接觸,在使用過程中,毛刷滾條6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滾刷毛刷7也隨著毛刷滾條6的轉動不斷地拍打被清潔面,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滾刷毛刷7每轉動一圈可拍打被清潔面三次,使被清潔面上的灰塵松動并脫離被清潔面,同時還能將床上滋生的螨蟲等拍碎殺死。當灰塵被揚起時,吸塵裝置內部工作的電機則將灰塵吸入導風通道,通過集塵桶2上的進風過濾部件3將灰塵過濾,使灰塵被收集在集塵桶2中,過濾后的空氣則通過吸塵器電機從出風罩向外排出。滾刷蓋5上設有旋鈕4,將旋鈕4按旋鈕指示標志“UNLOCK”方向旋轉,即可以打開滾刷蓋5,將滾刷蓋5和毛刷滾條6取出,可清潔毛刷滾條6上纏繞的毛發等雜物,而按“LOCK”方向旋轉,即旋緊固定滾刷蓋5。圖5、6、7則分別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吸塵器加裝排刷裝置后的工作狀態、底部結構、內部結構。如圖所示,所述排刷裝置包括毛刷座8、排刷毛刷9和排刷驅動線路板18,還可以包括左蓋19和右蓋17 (與上述左蓋、右蓋分別為同一部件),其中,毛刷座8與上述滾刷蓋5安裝的位置相同,排刷毛刷9按軸向一定行數均布于毛刷座8底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為兩行均布),排刷驅動線路板18設于毛刷座8的上方,左蓋19和右蓋17分別設于毛刷座8的左、右兩端,毛刷座8可通過旋轉旋鈕被拆卸或緊固。在使用過程中,隨著吸塵器的前后移動,毛刷座8上的排刷毛刷9不斷地刮動被清潔面,使灰塵松動并脫離被清潔面,被吸塵裝置內部的工作電機將灰塵吸入導風通道,通過集塵桶的進風過濾部件將灰塵過濾,使灰塵被收集在集塵桶中,過濾后的空氣通過吸塵器電機從出風罩排出。 用戶可根據不同的清潔需求將上述滾刷裝置和排刷裝置相互更換使用,以下以滾刷裝置被更換成排刷裝置為例說明更換過程(結合圖2-7):首先將加裝了滾刷裝置的吸塵器的上蓋I打開,取出減速箱部件10、左蓋19、右蓋17、滾刷支撐軸15、齒輪軸套16、羊毛氈套13、毛刷滾條套圈14、滾刷齒輪11和滾刷驅動線路板12,然后將底部的旋鈕4按指示標志“UNLOCK”方向旋開,取出滾刷蓋5和毛刷滾條6,再把排刷驅動線路板18裝入滾刷驅動線路板12的安裝位置,安上左蓋19、右蓋17和上蓋I,最后在底部裝上毛刷座8,并將旋鈕4按指示標志“LOCK”方向旋緊即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獨有的雙毛刷裝置結合吸塵器本身的吸塵系統,可以同時去除細小的灰塵以及粘附力強的灰塵,實現對一些清潔度要求較高或是不易清潔的(例如床上用品等)物品更好的清潔,所述雙毛刷裝置間的相關更換使用也可滿足用戶針對不同類型的被清潔面的多樣的清潔需求,且所述雙毛刷裝置實現成本低,更換操作也十分便捷。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器包括有兩種不同的毛刷裝置,分別為滾刷裝置和排刷裝置,均用于配合吸塵裝置更好地清潔被清潔面,這兩種毛刷裝置可以相互更換使用,在任一時刻,所述吸塵器上只能安裝其中一種毛刷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吉傳,俞建福,胡建峰,張志遠,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柏瑞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