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屬于噴射裝置技術領域,包括頂噴,所述頂噴的進水口連接有與進水管相連通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包括同軸設置的小徑管和大徑管,所述大徑管的內徑大于小徑管內徑,所述小徑管和大徑管通過突變腔相連,所述大徑管靠近突變腔一側設置有進氣孔,所述大徑管與頂噴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小徑管與進水管相連通。本產品利用連接管內孔間的大小落差,當水流在水壓的作用下,從小孔徑流向大孔徑時,形成負壓,大氣從進氣孔進入并與水形成混合,使得最終從花灑中噴出的水因含有空氣而變大,起到了增壓起泡的效果,提高使用者洗浴的舒適感,而且節約了用水量,可比傳統產品節約30%的用水量,符合社會環保的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噴射裝置
,具體涉及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
技術介紹
花灑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洗浴裝置,現有的花灑有多種出水的方式,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節水型的花灑比較少。隨著用水量的增加以及淡水資源的匱乏,節約用水需深入人們的意識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現有的節水型花灑多以單純的增加水壓減少水流的方式來控制水流,結果以犧牲洗浴效果為代價。當增大水壓減小出水面積時,快速的水流擊打在人身上,使人感到不舒服。而當減小水壓增大出水面積時,容易導致花灑出水不均勻,甚至不能形成穩定的出水,從而影響出水效果。因此,研發一種不影響洗浴效果的節水型花灑,顯得尤為迫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在具有良好的洗浴效果的同時減少用水量。本專利技術實現其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包括頂噴,所述頂噴的進水口連接有與進水管相連通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包括同軸設置的小徑管和大徑管,所述大徑管的內徑大于小徑管內徑,所述小徑管和大徑管通過突變腔相連,所述大徑管靠近突變腔一側設置有進氣孔,所述大徑管與頂噴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小徑管與進水管相連通。所述大徑管的內孔直徑比小徑管的內孔直徑大15%至25%。所述大徑管的內孔直徑比小徑管的內孔直徑大20%。所述大徑管的內孔直徑為6mm,所述小徑管的內孔直徑為5mm。所述進氣孔的外端口設置在連接管外側面,所述進氣孔的內端口設置在大徑管的內側面,所述進氣孔外端口的孔徑大于進氣孔內端口的孔徑。所述進氣孔內端口的孔徑為lmm-1. 5mm。所述頂噴包括出水面蓋、出水頭橡塑和出水后蓋,所述出水面蓋上設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頭橡塑上設置有中空的出水頭,所述出水頭貫通出水孔,所述出水面蓋和出水頭橡塑配合緊貼設置,所述出水后蓋罩住出水頭橡塑背部并密封,所述出水后蓋上設置有與連接管連通的進水口。所述頂噴中心設置有照明裝置,所述照明裝置包括燈罩以及燈罩后蓋,所述燈罩卡扣在出水面蓋中心,所述燈罩后蓋卡扣在出水后蓋中心,所述燈罩后蓋上設置有燈孔。所述頂噴的進水口設置有密封圈且進水口插入連接管密封連接,所述連接管通過壓片與頂噴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管與壓片接觸一側設置有外齒,所述壓片與連接管接觸一側設置有內齒,所述連接管的外齒與壓片內齒相嚙合,所述壓片兩端與頂噴螺紋連接。所述連接管還固定設置在支架上,所述連接管與進水管連通一端設置有錐臺和螺紋柱。與傳統的產品相比,本專利技術產品具有以下優點 I、本產品利用連接管內孔間的大小落差,當水流在水壓的作用下,從小孔徑流向大孔徑時,形成負壓,大氣從進氣孔進入并與水形成混合,使得最終從花灑中噴出的水因含有空氣而變大,起到了增壓起泡的效果,提高使用者洗浴的舒適感,而且節約了用水量,可比傳統產品節約30%的用水量,符合社會環保的需求。2、本產品設置有照明裝置,在洗浴時候,無需開設其他燈光。相比于其他燈光,設置在頂噴上的照明裝置更具有針對性,光線集中于使用者的洗浴部分,可獲得更加良好的洗浴效果。并且,可快捷更換不同顏色的燈,營造不同的氛圍。3、本花灑能根據淋浴者身體的高度以及淋浴身體部位的不同而調節淋浴頭的方向,改變傳統一只手持握花灑,另一只手洗浴的不便。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調節花灑的出水角度,方便實用?!じ綀D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爆炸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連接管和壓片的組裝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連接管的主視 圖5是圖4的A-A剖視 圖中1_頂噴、11-出水面蓋、12-出水頭橡塑、13-出水后蓋、14-燈罩、15-燈罩后蓋、2-連接管、21-小徑管、22-突變腔、23-大徑管、231-進氣孔、24-錐臺、25-螺紋柱、3-壓片、4-支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包括頂噴I、連接管2和支架4。所述頂噴I的進水口與連接管2連接,所述連接管2固定設置在支架4并與進水管相連通。所述頂噴I包括出水面蓋11、出水頭橡塑12、出水后蓋13、燈罩14和燈罩后蓋15。所述出水面蓋11上設置有出水孔,出水孔有序布列形成花型。所述出水頭橡塑12上設置有中空的出水頭,所述出水頭貫通出水孔,所述出水面蓋11和出水頭橡塑12配合緊貼設置。所述出水后蓋13罩住出水頭橡塑12背部并密封,形成容水腔。所述出水后蓋13上設置有與連接管2連通的進水口。水流從進水口流入,并積聚在容水腔,最后從出水頭中噴出。所述頂噴I中心設置有照明裝置,所述照明裝置包括燈罩14以及燈罩后蓋15。所述燈罩14卡扣在出水面蓋11中心。所述燈罩后蓋15卡扣在出水后蓋13中心,所述出水后蓋13上設置有4個卡鉤,用以卡住燈罩后蓋15邊緣。出水面蓋11和出水后蓋13將照明裝置卡扣并固定在中間。所述燈罩后蓋13上設置有燈孔用以固定燈具并透光。照明裝置的設置,方便了使用者沐浴。照明裝置照亮了使用者需要淋浴的身體部位,因此,洗浴的時候可關閉其他燈光,節約了用電量。同時,該照明裝置采用卡扣的設計,方便了使用者更換燈具。不同的燈具可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線,從而營造不同的洗浴氛圍,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述連接管2包括同軸設置的小徑管21和大徑管23,所述大徑管23的內徑大于小徑管21內徑。所述小徑管21和大徑管23通過突變腔23相連。所述突變腔23內表面為錐臺或者圓環。所述大徑管23靠近突變腔22—側設置有進氣孔231。所述大徑管23與頂噴I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小徑管21與進水管相連通。,所述進氣孔231的外端口設置在連接管2外側面,所述進氣孔231的內端口設置在大徑管23的內側面,所述進氣孔231外端口的孔徑大于進氣孔231內端口的孔徑。當水流在水壓的作用下,從小孔徑流向大孔徑時,形成負壓,大氣從進氣孔進入并與水形成混合,使得最終從花灑中噴出的水因含有空氣而變大,起到了增壓起泡的效果,提高使用者洗浴的舒適感,而且節約了用水量。進一步,所述大徑管23的內孔直徑比小徑管21的內孔直徑大15%至25%。作為優選,所述大徑管23的內孔直徑比小徑管21的內孔直徑大20%。 更進一步,所述大徑管23的內孔直徑為6mm,所述小徑管21的內孔直徑為5mm。所述進氣孔231內端口可為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多邊形,內端口的孔徑為lmm-1. 5_,在這個尺寸的孔徑,水流因為表面張力,不會溢出。所述進氣孔231外端口的孔徑大于進氣孔231內端口的孔徑,方便空氣從外部進入連接管2內部。所述進氣孔231到小徑管21的距離為3-4. 5mm,在此距離,水流在正常家用水壓下從小徑管21中噴出,還未與大徑管23完全接觸,流速較高且壓力較低,可獲得較好的水氣混合效果。通過檢測,本產品可比普通同類產品節約用水量達30%。所述頂噴I的進水口設置有密封圈且插入連接管2密封連接。密封圈的設置,提高了產品的密封性能。作為優選,所述連接管2有兩個,分別從兩側往中心套設頂噴I的進水口,起到持握頂噴I的作用,并保證了頂噴I和連接管2之間可相對旋轉。所述連接管2通過壓片3與頂噴I轉動連接,所述連接管2與壓片3接觸一側設置有外齒,所述壓片3與連接管2接觸一側設置有內齒,所述連接管2的外齒與壓片3內齒相嚙合,所述壓片3兩端與頂噴I螺紋連接。由于連接管2的外齒與壓片3內齒相嚙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出水帶空氣的花灑,包括頂噴(1),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噴(1)的進水口連接有與進水管相連通的連接管(2),所述連接管(2)包括同軸設置的小徑管(21)和大徑管(23),所述大徑管(23)的內徑大于小徑管(21)內徑,所述小徑管(21)和大徑管(23)通過突變腔(22)相連,所述大徑管(23)靠近突變腔(22)一側設置有進氣孔(231),所述大徑管(23)與頂噴(1)的進水口相連,所述小徑管(21)與進水管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海橋,王中能,盧國強,
申請(專利權)人:余姚市心雨潔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