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包括兩片機架、一個旋轉料室、兩個旋轉臂、兩個定位部和兩個插銷部,旋轉料室包括兩個耳軸,兩個耳軸分別穿過兩片機架的軸孔,以使旋轉料室可旋轉地設置于兩片機架之間,兩個旋轉臂分別固定安裝在兩個耳軸伸出兩片機架的部分,并且旋轉料室和兩個旋轉臂之間無相對運動,每一片機架在相鄰于旋轉臂的一側設置有一個定位部和一個所述插銷部,每一個旋轉臂包括兩個定位面和兩個凹槽,每一個插銷部包括插銷,旋轉料室能夠旋轉以使兩個定位面分別與定位部的兩側接觸,當其中任一個定位面接觸定位部,插銷能夠插入其中一個凹槽中以固定旋轉臂的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固定結構,尤其涉及一種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旋轉料室是立搗臥擠式炭素擠壓機中重要的部件。裝料時,旋轉料室轉為豎直狀態(tài),炭素糊料從進料槽落到料室里,然后進行預壓。預壓完畢后,旋轉料室在旋轉驅動缸驅動下,由豎直狀態(tài)旋轉為水平狀態(tài),進行擠壓,炭素糊料從型嘴擠出,成為合格擠壓產品。炭素擠壓每一個循環(huán)過程,旋轉料室都要旋轉兩次,分別為從水平狀態(tài)到豎直狀態(tài),再從豎直狀態(tài)到水平狀態(tài),旋轉到位后,料室水平度或垂直度都有嚴格要求,且水平和豎直位置狀態(tài)都要求料室固定牢固,不能松動。現有技術中旋轉料室缺乏固定結構,導致旋轉料室固定不牢,容易松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旋轉料室固定不牢、容易松動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包括兩片機架、一個旋轉料室、兩個旋轉臂、兩個定位部和兩個插銷部,所述旋轉料室包括兩個耳軸,所述兩個耳軸分別穿過所述兩片機架的軸孔,以使所述旋轉料室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兩片機架之間,所述兩個旋轉臂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兩個耳軸伸出所述兩片機架的部分,并且所述旋轉料室和所述兩個旋轉臂之間無相對運動,每一片所述機架在相鄰于所述旋轉臂的一側設置有一個所述定位部和一個所述插銷部,每一個所述旋轉臂包括兩個定位面和兩個凹槽,每一個所述插銷部包括插銷,所述旋轉料室能夠旋轉以使所述兩個定位面分別與所述定位部的兩側接觸,當其中任一個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定位部,所述插銷能夠插入其中一個所述凹槽中以固定所述旋轉臂的位置。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每一個所述旋轉臂包括相互對稱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其中一個所述定位面和其中一個所述凹槽設置于所述第一臂部,其中另一個所述定位面和其中另一個所述凹槽設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當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定位部的一側,所述插銷能夠伸入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凹槽,當所述第二臂部的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定位部的另一側,所述插銷能夠伸入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凹槽。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每一個所述定位部包括兩個凸臺和一個定位塊,所述兩個凸臺固定于其中一片所述機架上,所述定位塊的下部固定設置在所述兩個凸臺之間。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每一個所述定位部還包括兩個墊片組和兩個墊板,所述兩個墊板固定設置在所述定位塊的上部兩側,所述旋轉臂能夠通過旋轉使所述兩個定位面分別接觸所述兩個墊板,所述墊片組可拆卸地設置于所述墊板和所述定位塊之間,所述墊片組的厚度能夠調整,以調整所述旋轉臂的所述定位面接觸所述定位部時所述旋轉料室的旋轉角度。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臂的所述定位面與所述定位部接觸時,所述旋轉料室位于垂直或水平位置。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插銷部還包括導向座、支架和驅動缸,所述支架安裝在所述導向座的上方,用于安裝所述驅動缸,所述插銷安裝在所述驅動缸的活塞桿的端部,并能夠在所述導向座的導向通道內運動,當所述第一臂部或第二臂部的所述定位面與所述定位部接觸時,所述驅動缸驅動所述插銷插入所述第二臂部或所述第一臂部的凹槽中。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驅動缸為液壓缸,所述導向通道內裝設有導套,所述插銷能夠由所述驅動缸驅動在所述導套內運動。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臂的其中一個所述定位面與所述定位部接觸時,所述旋轉料室位于垂直位置,其中另一個所述定位面與所述定位部接觸時,所述旋轉料室位于水平位置。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耳軸的端部裝有防止所述旋轉臂脫出的擋板。 本專利技術通過定位部和插銷部,能夠保證在旋轉料室位于水平和垂直位置時都能夠將旋轉料室固定牢固而不松動,防止因為重力而產生震動或轉動,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固定不牢的問題,具有技術上的進步。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沿圖I中A-A線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為本專利技術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沿圖I中A-A線的剖視圖。如圖I和圖2所示,在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沿著圖2的C-C線左右對稱,并包括兩片機架10、一個旋轉料室20、兩個旋轉臂30、兩個定位部40和兩個插銷部50。旋轉料室20設置在兩片機架10之間,并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耳軸21。兩片機架10各具有供耳軸21伸入的軸孔,使得旋轉料室20能夠通過兩個耳軸21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兩片機架10之間,并且兩個耳軸21的一端分別從兩片機架10的軸孔伸出。兩個旋轉臂30分別固定安裝在耳軸21伸出所述機架10的部分,并且能夠隨著耳軸21的轉動而轉動,以使旋轉臂30和旋轉料室20之間無相對運動。旋轉臂30包括第一臂部30a和第二臂部30b,第一臂部30a和第二臂部30b相互垂直并沿著圖I中的B-B線對稱,并在第一臂部30a和第二臂部30b各具有一個定位面31,所述兩個定位面31相互垂直。在本實施例中,旋轉臂30和耳軸21之間是通過一個或多個鍵Kl連接在一起,以避免旋轉臂30和耳軸21之間的相對轉動。此外,耳軸21的端部裝設有擋板211,使旋轉臂30能夠軸向定位,擋板211固定連接于耳軸21,并從耳軸21伸出后抵接在旋轉臂30上,避免旋轉臂30在受到震動時從耳軸21上脫落。如圖I所示,定位部40設置在兩片機架10的相對外側,也即兩片機架10上裝設旋轉臂30的一側。每一個定位部40包括兩個凸臺41、一個定位塊42、至少一個墊片組43和至少一個墊板44。具體來說,兩個凸臺41固定于機架10上,凸臺41可以是鑄造在機架10上,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裝于機架10上。兩個凸臺41之間具有一定距離,用于設置定位塊42。定位塊42的下部安裝在兩個凸臺41之間,定位塊42在本實施例中為立方體,在定位塊42安裝在凸臺41之間時其一側貼合于機架10,而與凸臺41接觸的兩側的上方,即定位塊42的上方安裝有墊板44和墊片組43。墊片組43安裝在定位塊42和墊板44之間。由上述對旋轉臂30的說明可知,旋轉臂30具有兩個定位面31,在旋轉料室20位于水平和垂直位置時,旋轉臂30的兩個定位面31能夠分別與圖I中定位塊42左側和右側的墊板44接觸。使用時,通過調整墊片組43的厚度可以改變墊板44的位置,從而改變旋轉臂30的定位面31與墊板44的接觸位置,進而調整旋轉料室20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另外,如果旋轉臂30的兩個定位面31接觸定位塊42的左側和右側時可以恰好使旋轉料室20位于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本專利技術可以不使用墊片組43和墊板44,而使旋轉臂30的定位面31直接接觸定位塊42的左側和右側。插銷部50設置在所述兩片機架10的相對外側,亦即兩片機架10設置有旋轉臂30的一側。插銷部50和定位部40分別位于旋轉臂30的上方和下方。插銷部50包括插銷51、導向座52、支架53和驅動缸54。驅動缸54在本實施例中為液壓缸,但也可以使用氣壓缸,或者本領域公知的其他類型的驅動裝置,本專利技術不以此為限。導向座52固定安裝在機 架10上,導向座52和機架10之間裝有鍵K2,防止導向座52相對于機架10移動。支架53安裝在導向座52上部,支架53用于安裝驅動缸54,插銷51固定連接于驅動缸54的活塞桿的一端。導向座52具有導向通道,并且在導向通道內裝設有導套521。插銷51能夠由驅動缸54驅動在導套521中做直線運動。旋轉臂30的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炭素擠壓機旋轉料室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兩片機架(10)、一個旋轉料室(20)、兩個旋轉臂(30)、兩個定位部(40)和兩個插銷部(50),所述旋轉料室(20)包括兩個耳軸(21),所述兩個耳軸(21)分別穿過所述兩片機架(10)的軸孔,以使所述旋轉料室(20)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兩片機架(10)之間,所述兩個旋轉臂(30)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兩個耳軸(21)伸出所述兩片機架(10)的部分,并且所述旋轉料室(20)和所述兩個旋轉臂(30)之間無相對運動,每一片所述機架(10)在相鄰于所述旋轉臂(30)的一側設置有一個所述定位部(40)和一個所述插銷部(50),每一個所述旋轉臂(30)包括兩個定位面(31)和兩個凹槽(32),每一個所述插銷部(50)包括插銷(51),所述旋轉料室(20)能夠旋轉以使所述兩個定位面(31)分別與所述定位部(40)的兩側接觸,當其中任一個所述定位面(31)接觸所述定位部(40),所述插銷能夠插入其中一個所述凹槽(32)中以固定所述旋轉臂(30)的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魏征宇,薛峰,
申請(專利權)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