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貨斗,該貨斗包括底板和側板,底板安裝于該貨運機車的底架上,側板通過第一轉軸轉動安裝于底板,第一轉軸沿側板的長度方向設置,側板在外力的作用下繞第一轉軸轉動,并通過鎖定部件固定側板與底板的相對位置;底板通過第二轉軸安裝于底架,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平行設置,底板與底架之間設有驅動組件,底板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繞第二轉軸轉動。在卸載的過程中,不僅貨斗的整體在底板的帶動下發生翻轉,同時側板打開,使貨斗內的貨物更加方便地卸出,由于側板的打開降低了所需要的舉升高度,則卸載時所需的舉升力較小,且在翻轉角度較小時就具有較高的卸凈率,提高了卸載時的安全性能。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貨斗的貨運機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軌道貨運機車
,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貨運機車的貨斗。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貨斗的貨運機車。
技術介紹
為了滿足人們遠距離貨物運輸的需求,鐵路貨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鐵路貨運中使用貨運機車(如貨運電力機車、貨運內燃機車)牽引貨運車輛(如平車、敞車、罐車等),將貨物運輸至指定地點后卸載貨物。貨運機車中的貨物卸載一般通過人力完成,費時費力,而且效率較低,為了提高貨物卸載效率,減輕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新型的貨運機車多設置有貨斗翻轉裝置,以便在卸載貨物自動卸載貨物。現有的貨斗翻轉裝置包括側方卸貨、后方卸貨和中分式卸貨方式,由于鐵路運輸的特殊性,中分式卸貨和后方卸貨都較難實現,而在再有的側方卸貨中,需要將 整個車廂舉升起來,再翻轉車廂至一定的角度實現卸載,舉升車廂所需動力較大,危險性較高,且在翻轉角度不足時,卸凈率也較低。因此,如何降低車廂的舉升動力,降低其危險性,并且在保證較高卸凈率的前提下降低翻轉角度,提高安全性能,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貨運機車的貨斗,其在卸載時所需的舉升力較小,且在翻轉角度較小時就具有較高的卸凈率,提高了卸載時的安全性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貨斗的貨運機車。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用于貨運機車的貨斗,包括安裝于所述貨運機車的底架上的底板,和設于所述底板兩側的側板,所述側板通過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轉軸轉動安裝于所述底板,所述側板與所述底板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兩者相對位置的鎖定部件;所述底板通過與所述第一轉軸平行的第二轉軸轉動安裝于所述底架,所述底板與所述底架之間設有驅動兩者相對轉動的驅動組件,所述底板與所述底架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兩者的相對位置的定位部件。優選地,還包括復位組件,所述復位組件設置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側板之間,所述側板在所述復位組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轉動。優選地,所述復位組件包括以其缸筒固定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油缸,和以其中部拐點鉸接于所述底板的曲軸,所述第一油缸的缸桿與所述曲軸的第一端鉸接,所述曲軸的第二端滑動安裝于所述側板。優選地,所述復位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曲軸的第二端的滾輪,所述側板下部具有內凹的弧形面,所述滾輪沿所述弧形面滑動。優選地,所述第一油缸為自鎖油缸,所述復位組件形成所述鎖定部件。優選地,所述驅動組件包括以其缸筒安裝于所述底架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缸桿安裝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油缸與所述第二轉軸分設于所述貨斗縱向中軸線的兩側。優選地,所述第二油缸通過與所述第一轉軸平行設置的第三轉軸安裝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二油缸在外力的作用下繞所述第三轉軸轉動。優選地,所述第二油缸為二級伸縮油缸。優選地,所述底架上設置有限位塊,所述底板轉動至預定角度時抵靠于所述限位塊。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貨運機車,包括底架和安裝于所述底架的貨斗,所述貨斗為如上所述的貨斗。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貨斗用于貨運機車,該貨斗包括底板和側板,其中,底板安裝于該·貨運機車的底架上,側板設置于上述底板的兩側;側板通過第一轉軸轉動安裝于底板,第一轉軸沿側板的長度方向設置,側板在外力的作用下繞第一轉軸轉動,并通過鎖定部件固定側板與底板的相對位置;底板通過第二轉軸安裝于底架,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平行設置,底板與底架之間設有驅動組件,底板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繞第二轉軸轉動,從而帶動整個貨斗繞第二轉軸轉動。當貨運機車處于裝載狀態時,底板呈水平狀態,側板固定于底板并與其呈垂直狀態,鎖定部件鎖緊以固定側板的位置,此時貨斗可進行裝載、運輸貨物;當貨運機車處于卸載狀態時,底板在驅動系統作用下繞第二轉軸旋轉至適當角度,在此旋轉過程中鎖定部件解除對側板的鎖定,側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繞第一轉軸轉動并相對于底板打開,此時,一側的側板打開,且使整個貨斗向打開的側板一側傾斜從而實現卸貨;卸貨完成后,底板在驅動系統作用下,繞第二轉軸反向旋轉至初始狀態,同時,側板繞第一轉軸反向至與底板垂直的初始位置,之后鎖定部件將側板與底板鎖定。這樣,在卸載的過程中,不僅貨斗的整體在底板的帶動下發生翻轉,同時側板打開,使貨斗內的貨物更加方便地卸出,由于側板的打開降低了所需要的舉升高度,則卸載時所需的舉升力較小,且在翻轉角度較小時就具有較高的卸凈率,提高了卸載時的安全性能。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專利技術所提供貨斗還包括復位組件,該復位組件設置于底板與側板之間,側板在復位組件的作用下向靠近底板的方向轉動;這樣,在卸貨完成后,通過復位組件的作用即能夠將側板回復至垂直底板的位置,從而進一步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貨斗的第二油缸通過第三轉軸安裝于底架,第三轉軸與第一轉軸平行設置,第二油缸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夠繞第三轉軸轉動;這樣,在底板繞第二轉軸轉動時,第二油缸也可以繞第三轉軸轉動,以便第二油缸始終能夠為底板提供垂直于底板方向的力矩,從而提高了底板的轉動效率,減小了第二油缸的舉升力。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貨斗處于裝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貨斗處于卸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于貨運機車的貨斗翻轉裝置,其能夠降低車廂卸載時所需的舉升力,且能夠在保證較高卸凈率的前提下降低翻轉角度,提高了卸載時的安全性能。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貨斗翻轉裝置的貨運機車。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I和圖2,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貨斗處于裝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貨斗處于卸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貨斗用于貨運機車,該貨斗包括底板2和側板3,其中,底板2安裝于該貨運機車的底架I上,側板3設置于上述底板2的兩側;側板3通過第一轉軸4轉動安裝于底板2,第一轉軸4沿側板3的長度方向設置,側板3在外力的作用下繞第一轉軸4轉動,并通過鎖定部件固定側板3與底板2的相對位置;底板2通 過第二轉軸5安裝于底架I,第二轉軸5與第一轉軸4平行設置,底板2與底架I之間設有驅動組件,底板2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繞第二轉軸5轉動,從而帶動整個貨斗繞第二轉軸5轉動。上述第一轉軸4可以具體為銷軸,該銷軸可以通過支座安裝于底板2 ;上述第二轉軸5也可以具體為銷軸,該銷軸也可以通過支座安裝于底板2 ;顯然地,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5不局限于銷軸的形式,只要能夠實現相關組件的連接,并保證轉動組件繞相應轉軸的正常轉動即可,例如,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5也可以為螺栓,該螺栓穿過相應被連接組件上開設的通孔,螺栓的兩端帶有螺紋,分別旋有大于通孔直徑的螺母,以避免螺栓脫出。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數詞是為了區分相同名稱的不同部件,僅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種順序,也不應理解為某種限定。當貨運機車處于裝載狀態時,底板2呈水平狀態,側板3固定于底板2并與其呈垂直狀態,鎖定部件鎖緊以固定側板3的位置,此時貨斗可進行裝載、運輸貨物;當貨運機車處于卸載狀態時,底板2在驅動系統作用下繞第二轉軸5旋轉至適當角度,在此旋轉過程中鎖定部件解除對側板3的鎖定,側板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繞第一轉軸4轉動并相對于底板2打開,此時,一側的側板3打開,且使整個貨斗向打開的側板3 —側傾斜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貨運機車的貨斗,包括安裝于所述貨運機車的底架(1)上的底板(2),和設于所述底板(2)兩側的側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3)通過沿其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轉軸(4)轉動安裝于所述底板(2),所述側板(3)與所述底板(2)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兩者相對位置的鎖定部件;所述底板(2)通過與所述第一轉軸(4)平行的第二轉軸(5)轉動安裝于所述底架(1),所述底板(2)與所述底架(1)之間設有驅動兩者相對轉動的驅動組件,所述底板(2)與所述底架(1)之間還設有用于固定兩者的相對位置的定位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本旭,陳安俊,羅求能,
申請(專利權)人: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