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木柱的包覆件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所述包覆件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組成,所述弧形鋼板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在弧形鋼板邊緣沿弧形鋼板法線方向布置。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通過加強古建筑中柱與柱的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的提高。本發(fā)明專利技術能夠在柱子發(fā)生較大位移時,通過相鄰柱子對其施加約束,防止其破壞,從而有效加強了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同時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具有可拆卸,操作簡單,應用方便,對建筑本身無破壞等優(yōu)點,在古建筑加固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物加固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增強古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的柱間加固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古建筑的保護,古建筑代表著中國悠久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代表著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古建筑中有很多群體聚落連體共生結構,這種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較差,結構中構件之間影響顯著,重要構件的破壞會導致整體結構的倒塌。一般古建筑房屋中柱子是整個結構中最為重要的承載構件之一,它能將整個屋面的荷載傳遞到基礎,但古建筑中柱與柱之間聯(lián)系是脆性材料,單獨一根柱子的倒塌破壞,很可 能會發(fā)生連鎖反應,直接導致整個結構的倒塌。加強柱子的穩(wěn)定性,對于整個建筑的整體穩(wěn)定會有顯著的提高。因此,應用現(xiàn)代技術加強古建筑中柱與柱之間的聯(lián)系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增強古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的柱間加固結構,能夠將所有的柱端連接,單獨某根柱子發(fā)生大位移時,鄰近的柱子能提供有效的約束,從而加強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柱的包覆件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所述包覆件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組成,所述弧形鋼板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在弧形鋼板邊緣沿弧形鋼板法線方向布置。作為優(yōu)選,所述矩形鋼板中心位置處設置有螺栓孔,所述包覆件的兩個對稱構件采用螺栓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采用焊接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包覆件與鋼絲采用綁扎連接。作為優(yōu)選,所述弧形鋼板和矩形鋼板均采用Q345-B鋼,弧形鋼板厚度為5mm,高度為50mm,矩形鋼板尺寸為70_X50_X5mm。作為優(yōu)選,所述螺栓孔的開孔直徑為22mm,所述螺栓采用M20普通螺栓。作為優(yōu)選,所述鋼絲采用帶刻痕的消除應力鋼絲,其直徑為5mm,長度為柱間距+200mmo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加強古建筑中柱與柱的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的提高。本專利技術能夠在局部柱子發(fā)生較大位移時,通過相鄰柱子對其施加有力約束,防止其破壞,從而有效加強了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同時本專利技術具有可拆卸,操作簡單,應用方便,對建筑本身無破壞等優(yōu)點,在古建筑加固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增強古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的柱間加固方法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包覆件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增強古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的柱間加固裝置的正視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增強古建筑整體穩(wěn)定性的柱間加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圖5為圖4中A所示部分的放大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2、3、4和5所不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柱的包覆件I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2 ;所述包覆件I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3和兩塊矩形鋼板4組成,所述弧形鋼板3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4在弧形鋼板3邊緣沿弧形鋼板3法線方向布置。所述矩形鋼板4中心位置處設置有螺栓孔5,所述包覆件I的兩個對稱構件采用螺栓6連接。所述弧形鋼板3和兩塊矩形鋼板4采用焊接連接。所述包覆件I與鋼絲2采用綁扎連接。所述弧形鋼板3和矩形鋼板4均采用Q345鋼,弧形鋼板3厚度為5mm,高度為50mm,矩形鋼板4尺寸為70mmX 50mmX 5mm。所述螺栓孔5的開孔直徑為22mm,所述螺栓6采用M20普通螺栓。所述鋼絲2采用帶刻痕的消除應力鋼絲,其直徑為5mm,長度為柱間距+200mmo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法如下I.預制弧形鋼板3 :先現(xiàn)場測量柱子的直徑,選取Q345鋼,厚度5mm,高度500mm,工廠預制成半圓形,使其內接圓直接與柱直徑相同。2.預制矩形鋼板4 :選取Q345鋼,尺寸為70mmX 50mmX 5mm,在鋼板正中心位置開孔,開孔直徑22_。3.預制包覆件I :將一塊弧形鋼板3和兩塊矩形鋼板4按圖2所示放置,采用焊接方法,使其連接,重復上述步驟,可得兩個相同構件,兩構件如圖2所示對稱放置組成包覆件1,對包覆件I進行除銹噴漆處理。4.預制鋼絲2 :量取建筑中各柱間距,采用帶刻痕的消除應力鋼絲,其直徑為5mm,長度為柱間距+200mm。5.整體安裝從角柱開始,先將鋼絲2按圖5所示與包覆件I綁扎好,將包覆件I按圖3和圖4所示,置于梁枋下端,鋼絲沿梁枋方向布置,包覆件螺栓連接位置與梁枋成45°角布置,用螺栓6將包覆件與柱緊密連接,防止其滑落,然后安裝相鄰的柱子,柱與柱之間鋼絲要拉緊,但不能有較大的應力,這要求鋼絲的綁扎長度要測量準確,不斷重復上述步驟,直到所有的柱子包覆件安裝完成,如圖I所示。6.美化處理對加固裝置進行復古裝飾,使其不顯露在外部,保證古建筑的歷史美感。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xiàn)有技術加以 實現(xiàn)。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柱的包覆件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 所述包覆件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組成,所述弧形鋼板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在弧形鋼板邊緣沿弧形鋼板法線方向布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鋼板中心位置處設置有螺栓孔,所述包覆件的兩個對稱構件采用螺栓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采用焊接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與鋼絲采用綁扎連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鋼板和矩形鋼板均采用Q345鋼,弧形鋼板厚度為5mm,高度為50mm,矩形鋼板尺寸為 70mmX 50mmX 5mm。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的開孔直徑為22_,所述螺栓采用M20普通螺栓。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采用帶刻痕的消除應力鋼絲,其直徑為5mm,長度為柱間距+200mm。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木柱的包覆件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所述包覆件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組成,所述弧形鋼板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在弧形鋼板邊緣沿弧形鋼板法線方向布置。本專利技術通過加強古建筑中柱與柱的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的提高。本專利技術能夠在柱子發(fā)生較大位移時,通過相鄰柱子對其施加約束,防止其破壞,從而有效加強了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同時本專利技術具有可拆卸,操作簡單,應用方便,對建筑本身無破壞等優(yōu)點,在古建筑加固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文檔編號E04G23/02GK102943570SQ20121050857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專利技術者穆保崗,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防止古建筑連續(xù)倒塌的柱間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用于包住柱的包覆件和連接包覆件的鋼絲;所述包覆件由兩個對稱構件組成,每個構件都是由一塊弧形鋼板和兩塊矩形鋼板組成,所述弧形鋼板為半圓形,其內接直徑為柱的直徑,所述矩形鋼板在弧形鋼板邊緣沿弧形鋼板法線方向布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穆保崗,李旭,
申請(專利權)人:東南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