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及該裝置中的聯結柱,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包括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以及至少為兩個的聯結柱,聯結柱包括用于與第一網罩固定圈固定連接的柱頭、用于與第二網罩固定圈擋止配合的柱帽以及柱頭與柱帽之間設置的柱體,柱體包括與柱頭固定連接的固定部、設置在固定部上沿柱體徑向伸縮的彈簧以及通過彈簧沿柱體徑向與固定部伸縮配合的活動部;柱體的長度不小于第二網罩固定圈的厚度,第二網罩固定圈上開設有長孔,長孔的一端設有供柱帽和柱體穿過的進入孔,另一端設有直徑大于柱體最小直徑而小于柱帽直徑的卡孔,進入孔和卡孔之間的部分連通有寬度大于等于柱體的最小直徑、小于卡孔的直徑弧形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及該裝置中的聯結柱。
技術介紹
風扇的網罩具有保護人身安全和保護扇葉的作用,因此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非常重要,其聯結方式還決定了風扇在轉動時噪音的大小。現有的風扇前后網罩的聯結裝置主要包括塑料圈機構和鐵扣機構。塑料圈機構是在風扇前后網罩結合處環繞一圈塑料圈,然后通過塑料扣固定,塑料圈機構結構簡單,但是 安裝不方便,而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塑料材料易老化;鐵扣機構是在其中一個風扇網罩邊緣上安裝活動鐵扣,通過扣合的方式與另一個網罩固定,鐵扣機構雖然結實耐用,但是在使用中容易出現扣合不緊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以解決風扇網罩安裝不便、連接不緊固的問題;同時,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該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中的聯結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包括分別固連在風扇前后網罩周圍的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所述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還包括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網罩固定圈、且至少為兩個的聯結柱,聯結柱包括用于與第一網罩固定圈固定連接的柱頭、用于與第二網罩固定圈擋止配合的柱帽以及柱頭與柱帽之間設置的柱體,所述柱體包括與柱頭固定連接的固定部、通過沿柱體徑向伸縮的彈簧與固定部沿柱體徑向活動伸縮配合的活動部,在所述彈簧的伸縮作用下,柱體具有彈簧拉伸時的最大直徑和彈簧縮緊時的最小直徑,所述柱帽的直徑大于所述柱體的最大直徑;所述柱體的長度不小于第二網罩固定圈的厚度,所述第二網罩固定圈上開設有與聯結柱數量相等、沿第二網罩固定圈周向均勻分布的長孔,所述長孔的一端設有供柱帽和柱體穿過的進入孔,另一端設有直徑大于柱體最小直徑而小于柱帽直徑的卡孔,進入孔和卡孔之間的部分連通有在第二網罩固定圈周向延伸的弧形孔,該弧形孔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柱體的最小直徑而小于卡孔的直徑。所述的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還包括位于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之間的圓環形膠圈,聯結柱上位于柱頭和柱體之間的部分設有環形凸臺,該環形凸臺的厚度等于膠圈的厚度,所述膠圈上設有與環形凸臺直徑相等的均布孔,所述均布孔的數量與聯結柱的數量相等且沿膠圈周向均勻分布。所述固定部的剖面上設有定位導向凸臺,所述活動部上對應設有供定位導向凸臺嵌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導向凸臺中心設有螺紋孔,所述定位孔為階梯孔且為通孔,所述定位孔內穿裝有防脫螺栓,該螺栓的螺帽部分與定位孔的大孔段配合,螺栓的螺柱部分穿過定位孔的小孔段并與所述定位導向凸臺中心的螺紋孔配合。所述彈簧為兩個,并沿聯結柱的軸向分別設置在定位導向凸臺的兩側。所述柱帽包括與柱體固定部固定連接的靜止部和與柱體活動部固定連接的移動部。所述第二網罩固定圈上進入孔的直徑等于所述柱帽的直徑,所述弧形孔的寬度等于所述柱體的最小直徑,所述卡孔的直徑大于柱體的最小直徑且小于柱體的最大直徑,所述第二網罩固定圈的厚度等于所述柱體的長度 本專利技術的聯結柱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聯結柱,包括用于與第一網罩固定圈固定連接的柱頭、用于與第二網罩固定圈擋止配合的柱帽以及柱頭與柱帽之間設置的柱體,所述柱帽的直徑大于所述柱體的直徑,所述柱體包括與柱頭固定連接的固定部、設置在固定部上沿柱體徑向伸縮的彈簧以及通過彈簧沿柱體徑向與固定部伸縮配合的活動部,柱體具有彈簧拉伸時的最大直徑和彈簧縮緊時的最小直徑。所述固定部的剖面上設有定位導向凸臺,所述活動部上對應設有供定位導向凸臺嵌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導向凸臺中心設有螺紋孔,所述定位孔為階梯孔且為通孔,所述定位孔內穿裝有防脫螺栓,該螺栓的螺帽部分與定位孔的大孔段配合,螺栓的螺柱部分穿過 定位孔的小孔段并與所述定位導向凸臺中心的螺紋孔配合。所述彈簧為兩個,并沿聯結柱的軸向分別設置在定位導向凸臺的兩側。所述柱帽包括與柱體固定部固定連接的靜止部和與柱體活動部固定連接的移動部。本專利技術的風扇前后網罩固定裝置在使用時,先將聯結柱的柱頭固定連接在第一網罩固定圈上,然后將第二網罩固定圈上長孔的進入孔穿過聯結柱的柱帽到達柱體部分,旋轉第二網罩固定圈使柱體從長孔的進入孔部分滑動至弧形孔部分,繼續旋轉第二網罩固定圈使聯結柱的柱體通過弧形孔進入到長孔的卡孔內,由于弧形孔的寬度小于卡孔的直徑,柱體的活動部和固定部在彈簧的彈力作用力下分開,使柱體卡在長孔的卡孔內,從而完成風扇前后網罩的固定。本專利技術的風扇前后網罩固定裝置使風扇前后網罩安裝操作簡單,而且風扇前后網罩聯結緊固、性能穩定。進一步的,兩個網罩固定圈之間設置的膠圈有利于減少風扇轉動時風扇網罩固定圈的振動,降低了噪音。進一步的,聯結柱柱體固定部上設置的定位導向凸臺可嵌入活動部上的定位孔,從而對活動部起到定位作用,定位孔內穿裝有與螺紋孔配合的螺栓可防止活動部脫離聯結柱。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一種實施例的示意 圖2是圖I的俯視 圖3是圖2的A-A向放大視 圖4是圖I中聯結柱具有最小直徑時的不意 圖5是圖I中第二網罩固定圈的示意 圖6是圖5中B部分的放大 圖7是圖I中聯結柱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的一種實施例如圖I至圖7所示,包括分別固連在風扇前后網罩周圍的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1、2和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網罩固定圈的聯結柱3,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1、2之間的環形膠圈4,本實施例中的聯結柱3共四個,聯結柱3包括用于與第一網罩固定圈I固定連接的柱頭31、用于與第二網罩固定圈2擋止配合的柱帽32以及柱頭31與柱帽32之間設置的柱體33,柱頭31和柱體33之間的部分設有環形凸臺34,柱體33包括與柱頭31固定連接的固定部、設置在固定部上沿柱體31徑向伸縮的彈簧35以及通過彈簧35沿柱體33徑向與固定部伸縮配合的活動部,在柱體33固定部的剖面上設有定位導向凸臺,柱體33活動部上對應設有供定位導向凸臺嵌入的定位孔,定位導向凸臺中心設有螺紋孔,定位孔為階梯孔且為通孔,定位孔內穿裝有防脫螺栓36,防脫螺栓36的螺帽部分與定位孔的大孔段配合,防脫螺栓36的螺柱部分穿過定位孔的小孔段并與定位導向凸臺中心的螺紋孔配合,本實施例中的彈簧35為兩個并沿柱體33的軸向分別設置在定位導向凸臺的兩側,在彈簧35的伸縮作用下,柱體33具有彈簧35拉伸時的最大直徑和彈簧35縮緊時的最小直徑,所述柱帽32的直徑大于柱體33的最大直 徑;本實施例的柱帽32包括與柱體33固定部固定連接的靜止部和與柱體33活動部固定連接的移動部;本實施例中柱體33的長度等于第二網罩固定圈2的厚度,第二網罩固定圈2上開設有四個沿第二網罩固定圈2周向均勻分布的長孔5,長孔5的一端設有供柱帽31和柱體33穿過的進入孔51、另一端設有卡孔52,卡孔52的直徑大于柱體33的最小直徑、小于柱體33的最大直徑,進入孔51的直徑等于柱帽32的直徑,進入孔51和卡孔52之間的部分連通有在第二網罩固定圈2周向延伸的弧形孔53,該弧形孔53的寬度等于柱體33的最小直徑;膠圈4的周向上均勻分布有四個均布孔,膠圈4的厚度等于環形凸臺34的厚度。本專利技術的風扇前后網罩固定裝置在使用時,先將聯結柱3的柱頭31固定連接在第一網罩固定圈I上,然后將膠圈4上的均布孔對應穿套在聯結柱3的環形凸臺34處,然后再將第二網罩固定圈2上長孔的進入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包括分別固連在風扇前后網罩周圍的第一、第二網罩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前后網罩聯結裝置還包括用于連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網罩固定圈、且至少為兩個的聯結柱,聯結柱包括用于與第一網罩固定圈固定連接的柱頭、用于與第二網罩固定圈擋止配合的柱帽以及柱頭與柱帽之間設置的柱體,所述柱體包括與柱頭固定連接的固定部、通過沿柱體徑向伸縮的彈簧與固定部沿柱體徑向活動伸縮配合的活動部,在所述彈簧的伸縮作用下,柱體具有彈簧拉伸時的最大直徑和彈簧縮緊時的最小直徑,所述柱帽的直徑大于所述柱體的最大直徑;所述柱體的長度不小于第二網罩固定圈的厚度,所述第二網罩固定圈上開設有與聯結柱數量相等、沿第二網罩固定圈周向均勻分布的長孔,所述長孔的一端設有供柱帽和柱體穿過的進入孔,另一端設有直徑大于柱體最小直徑而小于柱帽直徑的卡孔,進入孔和卡孔之間的部分連通有在第二網罩固定圈周向延伸的弧形孔,該弧形孔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柱體的最小直徑而小于卡孔的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伏,付三玲,王俊,邱兆美,李樹強,毛鵬軍,鄧桂陽,張亞坤,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