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相機固定裝置,所述相機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架,一對固定座,以及設置在所述固定架和固定座之間的調整臂和支撐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和支架;各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樞接部;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臂,以及可承載相機的安裝座;所述支撐架的支撐臂一端與所述固定架的支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調整臂的一端樞接;所述調整臂的另一端樞接在所述一對固定座之間。采用這種相機固定裝置,能夠調整相機角度,并且能夠對相機提供有效的支撐和保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用于汽車碰撞試驗的裝置,且特別是關于一種在汽車碰撞試驗中用于固定相機的相機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很多人有了私家車,隨著汽車的增多,在道路上發生的汽車碰撞事故也隨之增加,所以人們非常關注汽車的安全性。而在汽車安全性研究中,汽車碰撞試驗是基礎試驗,研發人員通過汽車碰撞試驗研究事故中車輛的運動和變形,對人體的影響,人與車輛的相互作用,從而研究對人體安全有益的保護方法。在汽車安全控制技術重點試驗室進行的碰撞試驗中,試驗的車型不同,對試驗的要求和需要的試驗參數也是不一樣的。目前,針對車輛碰撞時假人位置移動的數據,是根據固定在試驗車輛上的高速相機在碰撞瞬間以1000幀/秒的速度拍攝的影像來取得的。現有的相機固定方式通常是直接固定式,尤其是在試驗車風窗前、發動機艙蓋上的固定,即將相機直接固定在試驗車風窗前、發動機艙蓋上。這就使得在相機固定完成后,很難再對相機的角度做出調整,尤其是上下角度的調整。另外,為了節約成本,對同一輛試驗車進行低速其它類型的試驗后,還要對其進行車門處側碰的試驗,但是在該試驗車進行低速其它類型的試驗之后,通常其發動機艙蓋都已碰撞變形。因此,在進行側碰試驗時,就需要將相機固定在已碰撞變形的發動機艙蓋上。那么如何將相機穩固地固定在已碰撞變形的發動機艙蓋上,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調整相機角度,并且能夠對相機提供有效的支撐和保護的相機固定裝置。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相機固定裝置,所述相機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架,一對固定座,以及設置在所述固定架和固定座之間的調整臂和支撐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底座和支架;各所述固定座包括底座和樞接部;所述支撐架包括支撐臂,以及可承載相機的安裝座;所述支撐架的支撐臂一端與所述固定架的支架樞接,另一端與所述調整臂的一端樞接;所述調整臂的另一端樞接在所述一對固定座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支撐架的支撐臂一端與所述固定架的支架之間,所述支撐架的支撐臂另一端與所述調整臂的一端之間,均通過調整螺栓樞接在一起。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相機固定裝置還包括支撐軸,所述調整臂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支撐軸以及設置在所述一對固定座外端的調整螺栓樞接在所述一對固定座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調整臂的另一端套設在所述支撐軸的中部,所述一對固定座設置在所述支撐軸兩端。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相機固定裝置還包括緊固螺栓,所述緊固螺栓插入所述調整臂,并可抵頂所述支撐軸。 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支撐架的安裝座設置在支撐臂下方,所述安裝座設置在所述支撐臂下方,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底板和支撐板,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支撐臂下方,所述支撐板可承載相機。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在前述的支撐板設置有若干貫通的安裝孔。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支撐臂包括雙層的臂架。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固定架的底座貫穿設置有多個安裝孔,所述支架設置在所述底座上。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述的固定座的底座貫穿設置有多個安裝孔,所述樞·接部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專利技術的相機固定裝置,通過固定架和一對固定座可將相機穩固地固定在試驗車的發動機艙蓋和風窗之間,通過固定架和支撐架,支撐架和調整臂,以及調整臂和一對固定座的樞接配合可以方便地調節相機的拍攝角度。另外,由于本專利技術的相機固定裝置僅有一個支點,即固定架的底座設置在試驗車的發動機艙蓋上,使得本專利技術的相機固定裝置可以穩固地安裝在經歷過低速其它類型的試驗之后,發動機艙蓋已經碰撞變形的試驗車的發動機艙蓋上。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相機固定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專利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相機固定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有關本專利技術的前述及其它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請參照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試驗的相機固定裝置用于將用于數據采集的相機(圖未示)安裝固定在試驗車風窗前、發動機艙蓋上。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相機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架1,一對固定座2,設置在一對固定座2之間的支撐軸3,以及設置在固定架I和支撐軸3之間的調整臂4和支撐架5。相機固定在支撐架5上。固定架I包括底座10,以及設置在底座10上的支架12。底座10為矩形板狀結構,在底座10上貫穿設置有多個沿其邊緣均勻排布的安裝孔102。支架12可以是空心立方柱體,支架12固定在底座10的上表面。在支架12的頂部設置有樞接部120。在支架12的樞接部120設置有樞接孔(圖未示)。固定座2包括底座20,以及設置在底座20上的樞接部22。底座20為矩形板狀結構,在底座20上貫穿設置有多個沿其邊緣均勻排布的安裝孔202。樞接部22固定在底座20的上表面。在固定座2的樞接部22設置有樞接孔(圖未標)。支撐軸3可以是空心圓柱體。支撐軸3設置在一對固定座2之間,即一對固定座2設置在支撐軸3兩端。在支撐軸3的兩端,一對固定座2的外端各設有一個調整螺栓6。在本實施例中,調整螺栓6是內六角螺栓,各調整螺栓6的末端穿過固定座2樞接部22的樞接孔,并與支撐軸3的兩端固定連接,從而調整調整螺栓6相對固定座2的角度,可使支撐軸3相對固定座2旋轉。調整臂4可以是空心立方柱體,在其兩端均設有樞接部42。在調整臂4兩端的樞接部42均設置有樞接孔(圖未示)。調整臂4 一端的樞接部42與支撐架5的一端可樞軸轉動地連接,另一端的樞接部42套設在支撐軸3的中部,即調整臂4通過支撐軸3樞接在一對固定座2之間。并且在調整臂4套設在支撐軸3中部的樞接部42還設置有緊固螺栓7。緊固螺栓7從該樞接部42的外部通過設置在該樞接部42上的孔(圖未示)插入該樞接部42的樞接孔,從而可抵頂支撐軸3限制支撐軸3的轉動。支撐架5包括雙層的支撐臂50,以及設置在支撐臂50下方的安裝座54。在本實施例中,支撐臂50包括雙層的臂架(圖未標),在支撐臂50兩端均設有樞接部502。在支撐臂50兩端的樞接部502均設置有樞接孔(圖未標)。支撐臂50 —端與固定架I支架12的樞接部120樞接,另一端與調整臂4 一端的樞接部42樞接,由于支撐臂50包括雙層的臂架,支撐臂50的一端是由其雙層臂架將固定架I支架12的樞接部120夾在其中,并通過調整螺栓6與其樞接;支撐臂50的另一端是由其雙層臂架將調整臂4 一端的樞接部42夾在其中,并通過調整螺栓6與其樞接。安裝座54設置在支撐臂50下方,包括相互垂直設置的底板542和支撐板544。底板542上設置有若干貫通的安裝孔(圖未示),并通過若干螺釘8將底板542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相機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架(1),一對固定座(2),以及設置在所述固定架(1)和固定座(2)之間的調整臂(4)和支撐架(5);所述固定架(1)包括底座(10)和支架(12);各所述固定座(2)包括底座(20)和樞接部(22);所述支撐架(5)包括支撐臂(50),以及可承載相機的安裝座(54);所述支撐架(5)的支撐臂(50)一端與所述固定架(1)的支架(12)樞接,另一端與所述調整臂(4)的一端樞接;所述調整臂(4)的另一端樞接在所述一對固定座(2)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欒朋,胡捷,陳德串,李月明,韓剛,劉衛國,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