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對稱設置有四個燕尾槽,每一所述燕尾槽內設置有一支柱,每一所述支柱的上部設置有一鎖緊螺母,每一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連接一滾珠,在所述基板底部中心設置有一圓臺,所述圓臺的周向連接有一彈簧的一端。四個所述支柱圍成的空間等于探頭的周向尺寸時,通過所述鎖緊螺母將所述支柱固定連接在所述基板底部的燕尾槽內,連接在所述基板底部的彈簧呈自然伸展狀態(tài),所述彈簧的底端支撐在探頭的頂部,使所述支柱底部的滾珠底端與探頭底部連接的被探傷工件保持一定位移距離。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可以廣泛用于手工操作超聲波探傷的現(xiàn)場檢測之中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檢測控制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手持操作的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鐵路車輛及配件生產過程中,無論是大部件超聲波探傷,還是鋼結構件的焊縫超聲波探傷,絕大部分都采用A型脈沖反射式手工探傷的方式。在采用A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的過程中,判定工件缺陷的大小主要以缺陷的反射波高度和長度兩項指標為基準,判定工件是否合格,則要以規(guī)定的一定當量(大小)缺陷的某一反射波高為界限。如果施加給探頭的壓力大小不同,那么使具有缺陷的工件產生的反射波的高度和長度不同,即反應的就是該工件缺陷的大小不同。·采用手工A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波探傷的過程中,對于同一個探傷儀器,缺陷反射波的高度和長度,主要受施加在探頭上的“壓力”大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探頭與工件耦合良好,須對探頭施加一定的壓力為2N 5N。對于同一個缺陷,施加的壓力大則反射波的高度和長度也就越大,施加的壓力小則反射波的高度和長度則就小,因此如果對應的是同一個臨近判定界限的缺陷,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判定結果。一般現(xiàn)場探傷操作時,探傷工基本上是憑自己的感覺,盡可能保證探傷時與靈敏度校驗時的壓力大小保持一致,但是不同人的操作手法不同及感覺存在差異,僅憑感覺進行操作,在進行互檢、專檢或抽檢時,在質量評定界限附近的缺陷上,會得出不同結論,而帶來極大的爭議。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持操作能克服人為因素的、能控制探頭壓力的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對稱設置有四個燕尾槽,每一所述燕尾槽內設置有一支柱,每一所述支柱的上部設置有一鎖緊螺母,每一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連接一滾珠,在所述基板底部中心設置有一圓臺,所述圓臺的周向連接有一彈簧的一端,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支撐在超聲波探傷儀探頭的頂部。四個所述支柱圍成的空間等于探頭的周向尺寸時,通過所述鎖緊螺母將所述支柱固定連接在所述基板底部的燕尾槽內,連接在所述基板底部的彈簧呈自然伸展狀態(tài),所述彈簧的底端支撐在探頭的頂部,使所述支柱底部的滾珠底端與探頭底部連接的被探傷工件保持一定位移距離。當所述支柱底部的滾珠與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底部的工件接觸,所述彈簧受到的壓力值為3. 5±0· 3N。所述基板的材質采用硬質塑料和鋼質材料中的一種加工而成,所述基板的形狀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中的一種。四個所述燕尾槽在基板底部呈兩兩相對對稱設置。 四個所述燕尾槽在基板底部呈對角線的方向間隔對稱設置。所述支柱采用鋼質材料加工而成,所述支柱的形狀采用圓柱體、方柱體和節(jié)圓柱體中的一種。本專利技術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彈簧和支柱共同控制給超聲波探傷儀探頭施加壓力,因此有效的解決了現(xiàn)場手持超聲波探傷儀探頭時,施加給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大小不可控的技術難題,實現(xiàn)了壓力大小的量化。2、本專利技術由于在基板底部設有通過燕尾槽連接的支柱,因此可以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不同尺寸的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其使用靈活可靠,以保證探傷過程的更加順暢。3、本專利技術由于通過支柱的支撐作用,使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受到的壓力穩(wěn)定,在探傷過程中尤其是判定過 程中,不會造成人為的壓力增大或減小,因此可以保證缺陷反射波高度的穩(wěn)定性,解決了因壓力大小不同而產生判定結果不同的麻煩。4、本專利技術為了避免超聲波探傷儀探頭與工件間的摩擦阻力增大,采用在支柱底部安裝滾珠,因此既能保證超聲波探傷儀探頭與探傷工件實現(xiàn)點接觸,又能減小在探傷過程產生的摩擦阻力。5、本專利技術在探傷過程中由于采用通過四個移動支柱來固定控制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因此可以避免超聲波探傷儀探頭發(fā)生偏斜及偏磨的現(xiàn)象。6、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在現(xiàn)場探傷作業(yè)時,可以適用于平、橫、立、頂以及傾斜各種探傷位置,無論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在何種位置上,均可有效的控制探頭的壓力大小,因此克服了壓塊只能應用于平面位置的局限性。7、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在探傷作業(yè)中,便于實現(xiàn)對工藝規(guī)程的正確執(zhí)行,更便于應對現(xiàn)場的探傷結果的檢查,有利于保證探傷工作的質量,避免了人為因素對結果判定不同而產生的分歧,從而保證了探傷質量。本專利技術可以廣泛用于手工操作超聲波探傷現(xiàn)場檢測之中使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2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連接狀態(tài)示意3是本專利技術裝置的操作狀態(tài)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裝置的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裝置包括一基板1,基板I的底面對稱設置有四個燕尾槽2,在每一燕尾槽2內設置有一支柱3,每一支柱3的上部設置有一鎖緊螺母4,每一支柱3的底部固定連接一滾珠5,在基板I底部中心設置有一圓臺6,圓臺6的周向連接有一彈簧7的一端,彈簧7的另一端用于支撐在超聲波探傷儀探頭8的頂部(如圖2所示)。如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四個支柱3置于探頭8周圍,四個支柱3圍成的空間剛好等于探頭8的周向尺寸時,通過鎖緊螺母4將支柱3固定連接在基板I底部的燕尾槽2內,以保證彈簧7的彈性變形不受約束,連接在基板I底部的彈簧7呈自然伸展狀態(tài),彈簧7的底端支撐在探頭8的頂部,進而使支柱3底部的滾珠5底端與探頭8底部連接的被探傷工件9保持一定位移距離。上述實施例中,當在基板I上施加一定的壓力時,通過彈簧7將力傳遞給探頭8,當彈簧7受到的壓力值達到3. 5±0. 3N時,支柱3底部的滾珠5恰好與探頭8底部連接的被探傷工件9接觸,探頭8的反作用力擠壓彈簧7收縮,彈簧7收縮的距離等于支柱3底部連接的滾珠5底端到探頭8底面的距離。由于支柱3具有支撐作用,此時即便再向基板I增加壓力,探頭8與工件9之間的壓力大小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因此確保探頭8與工件9之間壓力的穩(wěn)定。以實現(xiàn)可以控制壓力的目的。上述實施例中,基板I的材質可以采用硬質塑料或鋼質材料加工而成,基板I的形狀可以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等,基板I底部的四個燕尾槽2可以呈兩兩相對對稱設置,也可以呈對角線的方向間隔對稱設置。上述實施例中,彈簧7采用彈簧鋼加工而成。上述實施例中,支柱3采用鋼質材料加工而成,支柱的形狀可以是圓柱體、方柱體或節(jié)圓柱體等。 如圖2、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裝置手持操作超聲波探傷儀探頭時,I)首先將本專利技術的裝置通過彈簧7支撐在探頭8的頂部,通過燕尾槽2分別調整四個支柱3與探頭8的間距,使四個支柱3圍成的空間剛好等于探頭8的周向尺寸,以保證彈簧7正常伸縮,此時將每一支柱3上的鎖緊螺母4通過旋緊分別與基板I的燕尾槽2固定,以保持調整好的位置不變。2)手持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及探頭8,將食指放在基板I頂部施加壓力,通過彈簧7將壓力傳遞給探頭8,當探頭8所受到的壓力值達到3. 5±0. 3N左右時,基板I底部的四個支柱3上的滾珠5與被探傷工件9剛好接觸。探傷檢查時,在工件9上移動探頭8,當發(fā)現(xiàn)缺陷反射波后,在該壓力條件下讀取缺陷反射波高和長度數(shù)值,然后按照質量評定標準進行評定,即可以完成某一點的手持本專利技術裝置的探傷測定操作。上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其中各部件的結構和連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變化的,凡是在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變換和改進,均不應排除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外。權利要求1.一種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對稱設置有四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聲波探傷儀探頭壓力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底面對稱設置有四個燕尾槽,每一所述燕尾槽內設置有一支柱,每一所述支柱的上部設置有一鎖緊螺母,每一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連接一滾珠,在所述基板底部中心設置有一圓臺,所述圓臺的周向連接有一彈簧的一端,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支撐在超聲波探傷儀探頭的頂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艷琴,蘭葉,田川,石興,金鋒,孫蕾,趙磊,胡松林,王偉,
申請(專利權)人:南車二七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