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包括第一、二檔桿、位于下模內的第一、二凹模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二凹模縱向能夠滑動設于下模內,第一、二凹模下端面分別設有第一、二凸起結構,第一、二檔桿上端面止頂與凹模下端面下方,第一、二檔桿上端面上分別設有與第一、二凸起結構大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二凹槽,所述第一、二檔桿能夠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第一、二檔桿分別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凹模的縱向位置的調節,實現了兩條料帶不同步距的加工,大大提高了產品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沖壓模具,尤其是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雙料帶進行沖壓時,必須兩條料帶上孔與孔之見的步距一致才能進行沖壓,一旦出現兩條料帶上孔間的步距不一致就難于沖壓,給雙料帶沖壓帶來很多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該雙料帶沖切機構能夠實現不同步距的雙料帶加工,有效提供了加工效率。 本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包括第一、二檔桿、位于下模內的第一、二凹模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二凹模縱向能夠滑動設于下模內,第一、二凹模下端面分別設有第一、二凸起結構,第一、二檔桿上端面止頂與凹模下端面下方,第一、二檔桿上端面上分別設有與第一、二凸起結構大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二凹槽,所述第一、二檔桿能夠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當第一、二凹模下端的凸起結構嵌入第一、二檔桿的凹槽內時,第一、二凹模縱向位置下降,此時即使上方的沖頭向下沖壓也無法接觸到凹模,實現了避讓,此處的產品不會被沖壓成型,當第一、二凹模下端的凸起機構脫出第一、二檔桿的凹槽時,其下端的凸起受到第一、二檔桿上端面的止頂縱向位置上升,此時沖頭向下運動就實現了產品的沖壓成型,如此只要控制第一、二檔桿的運動就能控制第一、二凹模運動進而控制兩條料帶上不同步距的加工成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的結構為包括棘輪、驅動棘爪、止退棘爪、固定于上模下方的第一棘爪定位架、定位于下模上的第二棘爪定位架、棘輪軸和第一、二齒輪,所述棘輪和第一、二齒輪分別固定套設于棘輪軸上,棘輪軸能夠轉動定位及下模上,驅動棘爪固定定位于第一棘爪定位架下端,驅動棘爪能夠伸入到棘輪的齒槽內帶動棘輪旋轉,止退棘爪鉸接于第二棘輪定位架上,且止退夾爪彈性緊抵與棘輪的齒槽內,所述第一、二擋桿運動方向的一端彈性緊抵第一、二齒輪圓周外側面,上模縱向往復運動通過主動棘爪帶動棘輪旋轉,棘輪通過棘輪軸帶動第一、二齒輪旋轉,通過第一、二齒輪表面的齒數以及齒的高低位置的設置實現第一、二檔桿分別直線運動,實現兩條料帶上不同步距的加工,除了此種結構外,還可以通過電子元件控制兩個氣缸或油缸實現第一、二檔桿的分別運動。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止退夾爪彈性緊抵與棘輪的齒槽內的結構為第二棘爪定位架上還設有止退彈簧,所述止退彈簧緊抵止退棘爪背向棘輪的一側面。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棘輪軸上還固定套設一防過齒輪,下模上還設有一縱向能滑動的防過頂桿,防過頂桿下端設有一防過彈簧,所述防過彈簧緊抵下模,防過頂桿上端緊抵防過齒輪圓周外側面,防止棘輪在主動棘爪帶動下運動超過一個齒位。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二擋桿運動方向的一端彈性緊抵第一、二齒輪圓周外側面的結構為下模內設有第一、二彈性件,該第一、二彈性件分別緊抵第一、二檔桿沿其運動方向另一端的端壁。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二檔桿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的結構為第一、二檔桿上的凹槽沿其運動方向的一側壁為斜面,第一、二凸起結構與該該側壁對應的側壁也為斜面,當然可以是斜平面也可以是斜的弧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第一、二檔桿分別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凹模的縱向位置的調節,實現了兩條料帶不同步距的加工,大大提高了產品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圖說明 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原理主視圖;圖2為圖I中A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包括第一、二檔桿1、2、位于下模內的第一、二凹模3、4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二凹模3、4縱向能夠滑動設于下模內,第一、二凹模3、4下端面分別設有第一、二凸起結構,第一、二檔桿1、2上端面止頂與凹模下端面下方,第一、二檔桿1、2上端面上分別設有與第一、二凸起結構大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二凹槽,所述第一、二檔桿1、2能夠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1、2直線運動,當第一、二凹模3、4下端的凸起結構嵌入第一、二檔桿1、2的凹槽內時,第一、二凹模3、4縱向位置下降,此時即使上方的沖頭向下沖壓也無法接觸到凹模,實現了避讓,此處的產品不會被沖壓成型,當第一、二凹模3、4下端的凸起機構脫出第一、二檔桿1、2的凹槽時,其下端的凸起受到第一、二檔桿1、2上端面的止頂縱向位置上升,此時沖頭向下運動就實現了產品的沖壓成型,如此只要控制第一、二檔桿1、2的運動就能控制第一、二凹模3、4運動進而控制兩條料帶上不同步距的加工成型。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1、2直線運動的結構為包括棘輪5、驅動棘爪6、止退棘爪7、固定于上模下方的第一棘爪定位架8、定位于下模上的第二棘爪定位架9、棘輪軸10和第一、二齒輪11、12,所述棘輪5和第一、二齒輪11、12分別固定套設于棘輪軸10上,棘輪軸10能夠轉動定位及下模上,驅動棘爪6固定定位于第一棘爪定位架8下端,驅動棘爪6能夠伸入到棘輪5的齒槽內帶動棘輪5旋轉,止退棘爪7鉸接于第二棘輪5定位架上,且止退夾爪彈性緊抵與棘輪5的齒槽內,所述第一、二擋桿運動方向的一端彈性緊抵第一、二齒輪11、12圓周外側面,上模縱向往復運動通過主動棘爪帶動棘輪5旋轉,棘輪5通過棘輪軸10帶動第一、二齒輪11、12旋轉,通過第一、二齒輪11、12表面的齒數以及齒的高低位置的設置實現第一、二檔桿1、2分別直線運動,實現兩條料帶上不同步距的加工,除了此種結構外,還可以通過電子元件控制兩個氣缸或油缸實現第一、二檔桿1、2的分別運動。所述止退夾爪彈性緊抵與棘輪5的齒槽內的結構為第二棘爪定位架9上還設有止退彈簧13,所述止退彈簧13緊抵止退棘爪7背向棘輪5的一側面。所述棘輪軸10上還固定套設一防過齒輪15,下模上還設有一縱向能滑動的防過頂桿16,防過頂桿16下端設有一防過彈簧17,所述防過彈簧17緊抵下模,防過頂桿16上端緊抵防過齒輪15圓周外側面,防止棘輪5在主動棘爪帶動下運動超過一個齒位。所述第一、二擋桿運動方向的一端彈性緊抵第一、二齒輪11、12圓周外側面的結構為下模內設有第一、二彈性件18、19,該第一、二彈性件18、19分別緊抵第一、二檔桿I、2沿其運動方向另一端的端壁。所述第一、二檔桿1、2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的結構為第一、二檔桿1、2上的凹槽沿其運動方向的一側壁為斜面,第一、二凸起結構與該該側壁對應的側壁也為斜面,當然可以是斜平面也可以是斜的弧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檔桿、位于下模內的第一、二凹模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二凹模縱向能夠滑動設于下模內,第一、二凹模下端面分別設有第一、二凸起結構,第一、二檔桿上端面止頂與凹模下端面下方,第一、二檔桿上端面上分別設有與第一、二凸起結構大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二凹槽,所述第一、二檔桿能夠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料帶沖切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檔桿、位于下模內的第一、二凹模和驅動裝置,所述第一、二凹模縱向能夠滑動設于下模內,第一、二凹模下端面分別設有第一、二凸起結構,第一、二檔桿上端面止頂與凹模下端面下方,第一、二檔桿上端面上分別設有與第一、二凸起結構大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二凹槽,所述第一、二檔桿能夠水平直線滑動實現第一、二凸起結構與第一、二凹槽的嵌合與脫離,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料帶沖切機構,其特征為所述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第一、二檔桿直線運動的結構為包括棘輪、驅動棘爪、止退棘爪、固定于上模下方的第一棘爪定位架、定位于下模上的第二棘爪定位架、棘輪軸和第一、二齒輪,所述棘輪和第一、二齒輪分別固定套設于棘輪軸上,棘輪軸能夠轉動定位及下模上,驅動棘爪固定定位于第一棘爪定位架下端,驅動棘爪能夠伸入到棘輪的齒槽內帶動棘輪旋轉,止退棘爪鉸接于第二棘輪定位架上,且止退夾爪彈性緊抵與棘輪的齒槽內,所述第一、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外陽,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鉑翔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