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加工圓柱孔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帶輔助支撐的圓柱深孔鏜削裝置,解決了現有圓柱孔加工裝置在加工過程中刀具退回時會劃傷已加工表面,且當孔較深時,鏜桿變形大,鏜出的孔形狀位置誤差大的問題。其包括鏜桿、鏜刀,鏜桿的軸向中心和徑向都開孔,鏜桿的徑向孔內安裝鏜刀,鏜桿的軸向孔內設置有雙錐面芯桿,雙錐面芯桿的前端設置兩個錐面體、其兩個錐面的錐度相等,鏜桿上還安裝有浮動支撐,鏜刀上開有錐孔,錐孔的軸線方向平行于鏜桿軸線方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刀具退回時,使得刀具離開已加工表面,避免劃傷表面,滿足工件粗糙度質量要求,鏜出的孔形狀位置誤差小,鏜桿不容易變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圓柱孔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帶輔助支撐的圓柱深孔鏜削裝置。技術背景鏜削圓柱淺孔已有成熟的技術,鏜削圓柱深孔通常有兩種方法采用定尺寸刀具、不采用定尺寸刀具。兩種方法,都存在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第一,采用定尺寸刀具,其缺點是,退回刀具時,有時會損害已加工好的表面,比如出現劃傷現象,在已加工表面留下劃痕,導致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合格。第二,如不采用定尺寸刀具,可以鏜孔,但孔較深時,鏜桿尺寸大,懸伸量多,Il桿容易變形,影響加工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擬提出一種原理簡單,適應性廣,可加工圓柱形深孔的深孔鏜削裝置。其特點是刀具退回時不會劃傷已加工表面,當孔較深時,鏜桿變形小,鏜出的孔形狀位置誤差小。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帶輔助支撐的圓柱深孔鏜削裝置,包括鏜桿、鏜刀,其特征在于鏜桿的軸向中心和徑向都開孔,鏜桿的徑向孔內安裝鏜刀,鏜桿的軸向孔內設置有雙錐面芯桿,雙錐面芯桿的前端設置兩個錐面體、其兩個錐面的錐度相等,鏜桿上還安裝有浮動支撐,浮動支撐包括支撐桿、螺套以及彈簧,螺套固定于鏜桿,支撐桿穿過螺套中心的孔,支撐桿下部帶有環形凸起,環形凸起與螺套之間安裝有彈簧,支撐桿上加工有鍵槽,鍵槽內卡有防轉銷;鏜刀上開有錐孔,錐孔的軸線方向平行于鏜桿軸線方向,所述的雙錐面芯桿的前錐面穿過鏜刀上所開設的錐孔,雙錐面芯桿的前錐面與錐孔的一側接觸,另一側分離,雙錐面芯桿的后錐面與支撐桿的一端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雙錐面芯桿的后錐面相一致,支撐桿的另外一端與工件已鏜削過的內孔表面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工件的內孔錐度相一致,浮動支撐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平行,且相對于鏜桿軸線位于鏜刀刀尖的對側,另外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異面垂直,且位于鏜刀的下方;鏜桿后端與機床的溜板連接,鏜桿的軸向孔內還設置有圓柱芯桿和螺紋花鍵芯桿,雙錐面芯桿與圓柱芯桿、螺紋花鍵芯桿同軸,雙錐面芯桿的后端有孔,孔與圓柱芯桿前端小直徑部位相配,有一銷橫向穿過兩者的配合部位,圓柱芯桿的后端有孔,孔與螺紋花鍵芯桿前端小直徑端相配合,有一銷橫向穿過兩者的配合部位,螺紋花鍵芯桿上螺紋部分與鏜桿后端孔內的螺紋相配合,螺紋花鍵芯桿上的花鍵部分與花鍵套相配合,花鍵部分及其鄰近部位設置有在空間上與芯桿軸線交錯垂直的多條刻度線,花鍵套后端相連手柄,手柄支撐于支架上開設的孔中,支架前側的手柄上套設有環套,環套通過緊定螺釘固定,環套的后端面與支架的前側面接觸,支架后側的手柄上固定有刻度盤,刻度盤的前端面與支架后側面接觸,刻度盤沿圓周均勻分布刻度線,手柄的后端滾花,支架與機床的溜板固連;鏜刀上安裝有對稱的兩長螺釘,兩長螺釘穿出鏜桿上所開設的導向槽通過拉簧與固定于鏜桿上的短螺釘相連,導向槽沿鏜刀軸線方向的長度大于長螺釘的直徑,鏜桿上還開孔安裝有工業內窺鏡。所述的螺套上端面上加工有兩個用于螺套與鏜桿連接的連接孔,在螺套底面與鏜桿接觸的部位上以及螺套中心孔孔壁上都加工有環槽,螺套底面的環槽內和螺套中心孔孔壁的環槽內分別放置螺蓋密封件和浮動支撐密封件。在鏜桿上對應工業內窺鏡鏡頭的部位安裝透明密封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第一,利用錐面控制刀具徑向運動,在刀具退回時,使得刀具離開已加工表面,避免劃傷表面,滿足工件粗糙度質量要求。第二,設置兩個浮動支撐,分別分擔徑向切削力和切向切削力,克服了深孔加工過程中,鏜桿容易變形的缺點。鏜出的孔形狀位置誤差小。第三,設置了雙錐面芯桿,兩個錐面的錐度相同,使得刀具的徑向運動與浮動支撐的徑向運動相一致,使得浮動支撐在加工過程中能夠始終發揮作用。由于浮動支撐一端與已加工過的表面接觸,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自為基準、自動導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第四,工業內窺鏡便于觀察加工過程,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處理,避免通常深孔加工過程中難以觀察切削狀況的弊端。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A-A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雙錐面芯桿結構示意圖,圖4為圓柱芯桿結構示意圖,圖5為螺紋花鍵芯桿結構示意圖,圖6為鏜桿結構示意圖,圖7為鏜桿C-C向結構示意圖,圖中1-床身,2-工件,3-三爪卡盤,4-主軸箱,5-鏜桿,6-雙錐面芯桿,7-鏜刀,8-螺套,9-防轉銷,10-支撐桿,11-彈簧,12-花鍵套,13-支架,14-手柄,15-溜板,16-螺紋花鍵芯桿,17-圓柱芯桿,18-中心架,19-工業內窺鏡,20-透明密封蓋,21-環套,22-緊定螺釘,23-刻度盤,24-短螺釘,25-長螺釘,26-拉簧。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包括鏜桿5、鏜刀7、雙錐面芯桿6、圓柱芯桿17、螺紋花鍵芯桿16等數十個零件。主軸箱4上安裝有三爪卡盤3,將帶有圓柱形深孔的工件2夾住,中心架18托住工件的另一端。鏜桿5的一端與溜板15固定連接,鏜桿5隨溜板15沿床身導軌的移動作軸向進ΛΑ5口 O在鏜桿5的橫向孔內安裝有可相對于鏜桿移動的鏜刀7,在鏜桿中心的軸向孔內放置有雙錐面芯桿6、圓柱芯桿17、螺紋花鍵芯桿16,在鏜桿上安裝有螺套8、彈簧11,浮動支撐。本技術設置浮動支撐作為輔助支撐,可以提高鏜桿的剛度,減少鏜桿的變形,提高加工質量。鏜刀7有錐孔,雙錐面芯桿6的前部錐面穿過鏜刀所開設的錐孔,與其一側接觸,另一側不接觸,即相對偏置。由于拉簧26對鏜刀的拉緊作用,單邊接觸始終保持。雙錐面芯桿6的后部錐面與浮動支撐的支撐桿10的一端接觸,支撐桿10的另外一端與工件2接觸,支撐桿10穿過固定于鏜桿的螺套8中部的孔,可相對于螺套運動。支 撐桿10 —端帶有環形凸起,環形凸起與螺套之間安裝彈簧11,彈簧11使得支撐桿10的一 端始終與雙錐面芯桿6的錐面接觸。設置浮動支撐作為輔助支撐,可減少鏜桿的變形,這對于孔較深,鏜桿較長時孔的鏜削加工,作用很大。當鏜孔完畢,需要退回刀具時,旋轉手柄14,通過花鍵套12帶動螺紋花鍵芯桿16旋轉、螺紋花鍵芯桿16及與之相連的圓柱芯桿17、雙錐面芯桿6相對于鏜桿5軸向移動,通過雙錐面芯桿6前錐面的作用,使得鏜刀徑向運動,離開已鏜削加工過的表面,防止鏜刀在退回過程中劃傷已加工好的表面。當雙錐面芯桿6軸向運動時,鏜刀徑向運動,與此同時,浮動支撐也徑向運動。而且運動方向具有協調性,即鏜刀離開已加工表面時,浮動支撐也離開已加工表面。浮動支撐支撐桿與錐面接觸一端有斜度,斜度與錐面錐度相一致。浮動支撐上加工有鍵槽,可拆卸的防轉銷9卡入鍵槽內;防止浮動支撐繞自身軸線回轉。浮動支撐有兩個,其中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平行或接近水平,且相對于鏜桿軸線位于鏜刀刀尖的對側,幫助承擔徑向切削力,另外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空間交錯,且垂直或接近垂直,位于鏜刀下方,幫助承擔切向切削力,減少鏜桿的變形。鏜刀7上安裝有對稱的兩長螺釘25,兩長螺釘25穿出鏜桿5上所開設的導向槽通過拉簧26與固定于鏜桿5上的短螺釘24相連,導向槽沿鏜刀軸線方向的長度大于長螺釘的直徑,借助彈簧的拉力使得鏜刀10的錐孔與雙錐面芯桿9的錐面始終保持單邊接觸。雙錐面芯桿6與圓柱芯桿17、螺紋花鍵芯桿16同軸,雙錐面芯桿6的右端有孔,孔與圓柱芯桿17左端小直徑部位相配,有一銷橫向穿過兩者的配合部位,圓柱芯桿17的右端有孔,孔與螺紋花鍵芯桿16左端小直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輔助支撐的圓柱深孔鏜削裝置,包括鏜桿(5)、鏜刀(7),其特征在于:鏜桿(5)的軸向中心和徑向都開孔,鏜桿(5)的徑向孔內安裝鏜刀(7),鏜桿(2)的軸向孔內設置有雙錐面芯桿(6),雙錐面芯桿(6)的前端設置兩個錐面體、其兩個錐面的錐度相等,鏜桿(5)上還安裝有浮動支撐,浮動支撐包括支撐桿(10)、螺套(8)以及彈簧(11),螺套(8)固定于鏜桿(5),支撐桿(10)穿過螺套(8)中心的孔,支撐桿(10)下部帶有環形凸起,環形凸起與螺套(8)之間安裝有彈簧(11),支撐桿(10)上加工有鍵槽,鍵槽內卡有防轉銷(9);鏜刀(7)上開有錐孔,錐孔的軸線方向平行于鏜桿(5)軸線方向,?????所述的雙錐面芯桿(6)的前錐面穿過鏜刀(7)上所開設的錐孔,雙錐面芯桿(6)的前錐面與錐孔的一側接觸,另一側分離,雙錐面芯桿(6)的后錐面與支撐桿(10)的一端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雙錐面芯桿的后錐面相一致,支撐桿(10)的另外一端與工件(2)已鏜削過的內孔表面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工件的內孔錐度相一致,浮動支撐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平行,且相對于鏜桿軸線位于鏜刀刀尖的對側,另外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7)軸線異面垂直,且位于鏜刀(7)的下方;鏜桿(5)后端與機床的溜板(15)連接,鏜桿(5)的軸向孔內還設置有圓柱芯桿(17)和螺紋花鍵芯桿(16),雙錐面芯桿(6)與圓柱芯桿(17)、螺紋花鍵芯桿(16)同軸,雙錐面芯桿(6)的后端有孔,孔與圓柱芯桿(17)前端小直徑部位相配,有一銷橫向穿過兩者的配合部位,圓柱芯桿(17)的后端有孔,孔與螺紋花鍵芯桿(16)前端小直徑端相配合,有一銷橫向穿過兩者的配合部位,螺紋花鍵芯桿(16)上螺紋部分與鏜桿后端孔內的螺紋相配合,螺紋花鍵芯桿(16)上的花鍵部分與花鍵套(12)相配合,花鍵部分及其鄰近部位設置有在空間上與芯桿軸線交錯垂直的多條刻度線,花鍵套(12)后端相連手柄(14),手柄(14)支撐于支架(13)上開設的孔中,支架(13)前側的手柄上套設有環套(21),環套(21)通過緊定螺釘(22)固定,環套(21)的后端面與支架(13)的前側面接觸,支架(13)后側的手柄上固定有刻度盤(23),刻度盤(23)的前端面與支架(13)后側面接觸,刻度盤(23)沿圓周均勻分布刻度線,手柄(14)的后端滾花,支架(13)與機床的溜板(15)固連;?鏜刀(7)上安裝有對稱的兩長螺釘(25),兩長螺釘(25)穿出鏜桿(5)上所開設的導向槽通過拉簧(26)與固定于鏜桿(5)上的短螺釘(24)相連,導向槽沿鏜刀軸線方向的長度大于長螺釘的直徑,鏜桿(5)上還開孔安裝有工業內窺鏡(1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輔助支撐的圓柱深孔鏜削裝置,包括鏜桿(5)、鏜刀(7),其特征在于鏜桿(5)的軸向中心和徑向都開孔,鏜桿(5)的徑向孔內安裝鏜刀(7),鏜桿(2)的軸向孔內設置有雙錐面芯桿(6),雙錐面芯桿(6)的前端設置兩個錐面體、其兩個錐面的錐度相等,鏜桿(5)上還安裝有浮動支撐,浮動支撐包括支撐桿(10)、螺套(8)以及彈簧(11),螺套(8)固定于鏜桿(5),支撐桿(10)穿過螺套(8)中心的孔,支撐桿(10)下部帶有環形凸起,環形凸起與螺套(8 )之間安裝有彈簧(11),支撐桿(10 )上加工有鍵槽,鍵槽內卡有防轉銷(9 );鏜刀(7)上開有錐孔,錐孔的軸線方向平行于鏜桿(5)軸線方向, 所述的雙錐面芯桿(6)的前錐面穿過鏜刀(7)上所開設的錐孔,雙錐面芯桿(6)的前錐面與錐孔的一側接觸,另一側分離,雙錐面芯桿(6)的后錐面與支撐桿(10)的一端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雙錐面芯桿的后錐面相一致,支撐桿(10)的另外一端與工件(2)已鏜削過的內孔表面接觸,支撐桿該端面的斜度與工件的內孔錐度相一致,浮動支撐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軸線平行,且相對于鏜桿軸線位于鏜刀刀尖的對偵牝另外一個浮動支撐軸線與鏜刀(7)軸線異面垂直,且位于鏜刀(7)的下方; 鏜桿(5 )后端與機床的溜板(15)連接,鏜桿(5 )的軸向孔內還設置有圓柱芯桿(17 )和螺紋花鍵芯桿(16 ),雙錐面芯桿(6 )與圓柱芯桿(17)、螺紋花鍵芯桿(16 )同軸,雙錐面芯桿(6)的后端有孔,孔與圓柱芯桿(17)前端小直徑部位相配,有一銷橫向穿過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興全,于大國,龐俊忠,李艷蘭,黃曉斌,
申請(專利權)人:中北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