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包括上下連接的上層防水擋板和下層防水擋板,上、下層防水擋板前面設有一中心立柱,中心立柱中設有中心壓力桿,中心壓力桿上設有緊迫錐,緊迫錐左右兩端穿過中心立柱上開設的緊迫桿軌道孔連接有緊迫桿,緊迫桿兩端均設有緊迫方槽,上、下層防水擋板的兩側與緊迫方槽均嵌在凹型固定槽內,中心壓力桿桿頭和中心立柱上端之間還設有L型下壓迫件,上、下層防水擋板后面設有叉形支撐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運用螺桿向下移動,帶動迫緊錐,從而把力量擴散出去,連鎖反應,使各部件同時受力,操作簡單方便,裝簡捷,減少材料的浪費,擋水效果好,整體強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擊造成損失。(*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水閘門,具體涉及的是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
技術介紹
現有的防水閘門,是固設于建筑物出入口兩側的二卡柱與該卡柱嵌卡結合的二邊柱及設于二邊柱間的多數相互疊置的閘板;該邊柱為一具中空槽道的框條,于該槽道的前側夾設一防水條,該槽道內側則置設一壓條,并于邊柱的內側端面設有多數間隔設置的壓迫座,該壓迫座上設有貫穿該槽道的螺孔,該螺孔處螺設一栓桿,該栓桿并與該壓條結合,在該邊柱的外側與該卡柱嵌卡結合;該閘板底側設有凹槽,該閘板上側設有嵌條,并在該凹槽各端面貼設防水片,在最下側閘板的凹槽套設一防水條。此防水閘門使用的零配件比較多,安裝時復雜繁瑣,安裝步驟太多,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耗時耗力。且在運輸和保存過程 中,容易遺失配件,造成緊急使用時,無法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可在發生建筑物被水淹危險時,遮擋與建筑物的出入口,形成一擋水墻體,來阻止水及漂流物的侵入,以避免生命財產的損失,并且該防水閘門易于自型拆卸,實用簡單快捷,擋水效果好,可利用擠壓構件抵頂于閘門內側,整體強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擊造成損失。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包括上下連接的上層防水擋板和下層防水擋板,所述上層防水擋板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前面設有一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中設有中心壓力桿,所述中心壓力桿上設有緊迫錐,所述緊迫錐左右兩端穿過所述中心立柱上開設的緊迫桿軌道孔連接有緊迫桿,所述緊迫桿兩端均設有緊迫方槽,所述上層防水擋板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的兩側與所述緊迫方槽均嵌在凹型固定槽內,所述中心壓力桿桿頭和所述中心立柱上端之間還設有L型下壓迫件,所述上層防水擋板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后面設有叉形支撐柱。進一步的,所述上層防水擋板的下端通過L型防水膠墊與所述下層防水擋板的上端活動連接,所述下層防水擋板的下端通過U型防水膠墊與地面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凹型固定槽通過兩個凹型固定槽螺絲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風口兩側墻壁;所述上層防水擋板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與所述凹型固定槽之間設有凹型槽防水膠墊。進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為C型鋼槽,所述中心立柱上方和中間有方型不銹鋼方塊連接,防止向外或向內變形,所述方塊中心有絲紋,于所述中心壓力桿相互鎖緊。進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的底端通過中心立柱底槽螺絲固定在中心立柱底槽內。進一步的,所述L型下壓迫件的上下兩端通過防移動螺絲鎖緊在所述中心壓力桿上。進一步的,所述叉形支撐柱通過撐柱固定螺絲固定在撐柱地槽內。本技術的原理是外力順時針旋轉中心壓力桿,在中心壓力桿與中心立柱中間方塊上螺紋的配合下向下移動,從而帶動迫緊錐向下移動,隨著迫緊錐的中心直徑變大,壓迫左右兩邊的迫緊桿,往外推,迫緊桿在外移時,又帶動頭部的迫緊方槽向外移動,從而擠凹型固定槽內的上下防水擋板,擋板在方形槽的擠壓推動下,向前移動,與凹型固定槽內的凹型槽防水膠墊,精密結合,最終起到密封效果,防止水的滲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可在發生建筑物被水淹危險時,遮擋與建筑物的出入口,形成一擋水墻體,來阻止水及漂流物的侵入,以避免生命財產的損失,并且該技術打破了原有設計,運用螺桿向下移動,帶動迫緊錐,從而把力量擴散出去,連鎖反應,使各部件同時受力,操作簡單方便,裝簡捷,減少了材料的浪費,擋水效果好,可利用擠壓構件抵頂于閘門內側,整體強度高,能防止水中漂流物撞擊造成損失。`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圖。圖中標號說明1、凹型固定槽;2、凹型固定槽螺絲;3、L型下壓迫件;4、防移動螺絲;5、中心壓力桿;6、緊迫錐;7、緊迫桿;8、緊迫桿軌道孔;9、中心立柱;10、中心立柱底槽;11、中心立柱底槽螺絲;12、凹型槽防水膠墊;13、緊迫方槽;14、上層防水擋板;15、下層防水擋板;16、U型防水膠墊;17、L型防水膠墊;18、叉形支撐柱;19、撐柱固定螺絲;20、撐柱地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參見圖I、圖2、圖3所示,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包括上下連接的上層防水擋板14和下層防水擋板15,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前面設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設有中心壓力桿5,所述中心壓力桿5上設有緊迫錐6,所述緊迫錐6左右兩端穿過所述中心立柱9上開設的緊迫桿軌道孔8連接有緊迫桿7,所述緊迫桿7兩端均設有緊迫方槽1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兩側與所述緊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I內,所述中心壓力桿5桿頭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間還設有L型下壓迫件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后面設有叉形支撐柱18。進一步的,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的下端通過L型防水膠墊17與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上端活動連接,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下端通過U型防水膠墊16與地面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凹型固定槽I通過兩個凹型固定槽螺絲2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風口兩側墻壁;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與所述凹型固定槽I之間設有凹型槽防水膠墊12。進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9為C型鋼槽,所述中心立柱9上方和中間有方型不銹鋼方塊連接,防止向外或向內變形,所述方塊中心有絲紋,于所述中心壓力桿5相互鎖緊。進一步的,所述中心立柱9的底端通過中心立柱底槽螺絲11固定在中心立柱底槽10內。進一步的,所述L型下壓迫件3的上下兩端通過防移動螺絲4鎖緊在所述中心壓力桿5上。進一步的,所述叉形支撐柱18通過撐柱固定螺 絲19固定在撐柱地槽20內。權利要求1.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連接的上層防水擋板(14)和下層防水擋板(15),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前面設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設有中心壓力桿(5),所述中心壓力桿(5)上設有緊迫錐¢),所述緊迫錐(6)左右兩端穿過所述中心立柱(9)上開設的緊迫桿軌道孔(8)連接有緊迫桿(7),所述緊迫桿(7)兩端均設有緊迫方槽(1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兩側與所述緊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I)內,所述中心壓力桿(5)桿頭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間還設有L型下壓迫件(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后面設有叉形支撐柱(18)。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的下端通過L型防水膠墊(17)與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上端活動連接,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下端通過U型防水膠墊(16)與地面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固定槽(I)通過兩個凹型固定槽螺絲(2)固定嵌入在出入口或通風口兩側墻壁;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與所述凹型固定槽(I)之間設有凹型槽防水膠墊(12)。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水淹封堵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立柱(9)為C型鋼槽,所述中心立柱(9)上方和中間有方型不銹鋼方塊連接,防止向外或向內變形,所述方塊中心有絲紋,于所述中心壓力桿(5)相互鎖緊。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水淹封堵閘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連接的上層防水擋板(14)和下層防水擋板(15),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前面設有一中心立柱(9),所述中心立柱(9)中設有中心壓力桿(5),所述中心壓力桿(5)上設有緊迫錐(6),所述緊迫錐(6)左右兩端穿過所述中心立柱(9)上開設的緊迫桿軌道孔(8)連接有緊迫桿(7),所述緊迫桿(7)兩端均設有緊迫方槽(1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的兩側與所述緊迫方槽(13)均嵌在凹型固定槽(1)內,所述中心壓力桿(5)桿頭和所述中心立柱(9)上端之間還設有L型下壓迫件(3),所述上層防水擋板(14)和所述下層防水擋板(15)后面設有叉形支撐柱(1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星翰,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脈舒五金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