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燈籠,涉及一種由電池供電的裝飾燈具。它包含燈籠體、上圈、下圈、電池盒、支撐桿和提手;下圈由圓盒形的本體和圓形的扣片組成;本體的上端敞開,電池盒設在本體內,電池盒上端的頂板上設有兩個向上引伸的卡爪和兩個向上引伸的凸柱;扣片中部開口并在開口的外側設有兩個插孔;燈籠體的下接圈插入并固定在本體的外周壁內側;扣片蓋在本體的上端并壓住燈籠體的燈罩下部開口處,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卡爪分別穿過該扣片上對應的插孔卡接于扣片上;一個燈板被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頂在扣片中部的下表面,LED安裝在燈板上并從扣片的開口向上伸出,LED與電池盒對應的電極相連接。組裝作業快速便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由電池供電的裝飾燈具,特別是涉及一種由電池供電并采用發光二極管(LED)的燈籠。
技術介紹
現有由電池供電的燈籠包含燈籠體、上圈、下圈、小電珠、電珠座、電池盒、支撐桿、提手和掛鉤。燈籠體的主要部分是上下開口、內腹空虛的燈罩,燈罩上部的開口處設置上接圈,上接圈固定在上圈內側;燈罩下部的開口處設置下接圈,下接圈固定在下圈內側 ;電珠座和電池盒安裝在下圈內,小電珠安裝在電珠座上。小電珠通過電珠座與電池盒對應的電極相連接,從而發出光線,照亮燈罩。兩支彈性的支撐桿支撐在上圈與下圈之間,使燈罩保持舒展的外形。弓形的提手樞接于上圈上,使燈籠體可以保持自然懸垂的狀態。掛鉤設置在提手上,以便于懸掛。但是采用發光二極管(LED)替代小電珠時,由于LED的引腳不能直接與電珠座實現卡接(或螺接),就需要重新設計下圈內安裝LED并使之與電池盒對應的電極相連接的下圈結構。這種既要兼顧固定燈籠體的下接圈,又要兼顧安裝LED和電池盒的下圈,往往結構上非常復雜,組裝作業難于做到快速便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采用LED替代小電珠,組裝作業快速便利的燈籠。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燈籠,包含燈籠體、上圈、下圈、電池盒、支撐桿和提手;該下圈由圓盒形的本體和圓形的扣片組成;該本體的上端敞開,該電池盒設在該本體內,該電池盒上端的頂板上設有兩個向上引伸的卡爪和兩個向上引伸的凸柱;該扣片中部開口并在該開口的外側設有兩個插孔;該燈籠體的下接圈插入并固定在該本體的外周壁內側;該扣片蓋在該本體的上端并壓住該燈籠體的燈罩下部開口處,該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卡爪分別穿過該扣片上對應的插孔卡接于該扣片上;一個燈板被該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頂在該扣片中部的下表面,LED安裝在該燈板上并從該扣片的開口向上伸出,該LED與該電池盒對應的電極相連接。所述的扣片和燈板上對應所述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設有相應的定位孔,所述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頂端分別設定位凸點,這兩個定位凸點分別穿過所述燈板上對應的定位孔插卡在所述扣片對應的定位孔中。所述的扣片上設有所述支撐桿的插孔。或者所述扣片的開口上端設有凸環;所述支撐桿下端設有一個壓環,該壓環套裝在該凸環的的外側。本技術燈籠,將下圈分解成圓盒形的本體和圓形的扣片,采用卡接的方式使本體和扣片結合成一體,并固定住燈籠體的燈罩以及燈板;組裝作業快速便利,而且可靠。扣片和燈板上設定位孔,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頂端分別設定位凸點,這兩個定位凸點分別穿過燈板上對應的定位孔插卡在扣片對應的定位孔中。有利于提高扣片和燈板的裝配質量和裝配速度。扣片上設插孔安裝支撐桿,可防止使用時支撐桿移位,影響燈籠體的燈罩形狀。扣片的開口上端設有凸環,支撐桿下端設壓環,該壓環套裝在凸環的的外側,則不會出現支撐桿所在平面與上圈兩凸耳的垂直面不重合的異常現象,避免因這種現象重新調整下圈與燈籠體的下接圈相對的角度的返工,有利于從整體上加快裝配速度。所以,本技術燈籠的各項結構適合大批量生產的需要。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燈籠一個實施例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實施例中上圈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實施例中下圈及相關部分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實施例中下圈及相關部分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I實施例中下圈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I實施例中燈板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燈籠又一個實施例中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燈籠又一個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實施例一本技術燈籠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如圖I和圖2所示,該燈籠由一個燈籠體I、一個上圈2、一個提手3、一個掛鉤4、一個下圈5、兩個支撐桿6和一個燈組件7組成。燈籠體I的主要部分是上下開口、內腹空虛的燈罩11,燈罩11上部的開口處設置上接圈12,燈罩11下部的開口處設置下接圈13。請參看圖3,塑料制成的圓環形上圈2內部設有兩個相對的凸耳21,上圈2的側壁上設有兩個相對的軸孔22。燈罩11上部的上接圈12固定在上圈2內側;塑料制成的弓形的提手3兩端向內伸出的橫軸32分別穿過上圈2上對應的軸孔22,使提手3樞接于上圈2上,從而提起提手3,燈籠體I可以保持自然懸垂的狀態。提手3上兩個橫軸32自由端膨大的球形擋頭321可防止使用時對應的橫軸32從其軸孔22中退出。塑料制成的掛鉤4下部的圓環42套在提手4頂部的套接部31上,掛鉤4的上部設鉤頭41以便于懸掛。燈罩11下部的下接圈13固定在下圈5內側;燈組件7和電池盒513安裝在下圈5內,燈組件7由塑料制成的燈板71和兩個LED72組成,兩個LED72與電池盒513對應的電極相連接,從而兩個LED72發出光線,照亮燈罩11。兩支塑料制成的支撐桿6上端彈性的鉤頭61自由端分別插在上圈2對應的凸耳21中,兩支支撐桿6的下端62分別插在下圈5對應的插孔中。從而,兩支支撐桿6分別支撐在上圈2與下圈5之間,使燈罩11保持舒展的外形。請參看圖4-圖7 :塑料制成的下圈5由本體51和扣片52組成。圓盒形的本體51的上端敞開,外周壁511與底板512連成一體。底板512中部設置開口向下而側壁向上延伸的電池盒513,電池盒513上端的頂板上設有兩個向上引伸的卡爪514和兩個向上引伸的凸柱515 ;電池盒513的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分別安裝正極板53和負極彈簧54。電池55裝在電池盒513中,其兩端的電極分別與正極板53和負極彈簧54對應接觸。活動的底蓋56蓋在電池盒513的開口處,底蓋56的一側設置彈性卡頭561,該卡頭561自由端的舌片靠在本體51底板512對應的凹槽5121內。板體51內裝有一個開關58,開關58的撥塊從底板512向下伸出。圓形的扣片52中部開口并在該開口的外側設有兩個支撐桿插孔522和兩個卡爪插孔523 ;扣片52的開口上端設有凸環524。扣片52上對應電池盒513頂板上的兩個凸柱515設有相應的定位孔525。燈籠體I的下接圈13插入并固定在下圈5本體51的外周壁511內側;扣片52蓋在本體51的上端并壓住燈籠體I的燈罩11下部開口處,電池盒513頂板上的兩個卡爪514 分別穿過扣片52上對應的插孔523卡接于扣片513上。燈組件7的燈板71上對應電池盒513頂板上的兩個凸柱515設有相應的定位孔711,電池盒513頂板上的兩個凸柱515頂端分別設定位凸點,這兩個定位凸點分別穿過燈板71上對應的定位孔711插卡在扣片52對應的定位孔525中。燈板71被電池盒513頂板上的兩個凸柱515頂在扣片52中部的下表面,兩個LED72安裝在燈板71上并從扣片52的開口向上伸出,兩個LED72的引腳經膠皮導線、開關58與電池盒513對應的正極板53、負極彈簧54相連接。請參看圖7,燈板71上設有五對引腳孔,可分別安裝一至三個LED72。第一對引腳孔712設在燈板71的中央,用于安裝一個LED72 ;第二對引腳孔713和第三對引腳孔714中央對稱地設置在燈板71的一條徑線上,用于安裝兩個LED72 ;第四對引腳孔715和第五對引腳孔716與第二對引腳孔713呈中心對稱地設置在燈板71的三等分圓周點上,用于安裝三個LED72。本實施例的一個變形中,支撐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燈籠,包含燈籠體、上圈、下圈、電池盒、支撐桿和提手;其特征在于:該下圈由圓盒形的本體和圓形的扣片組成;該本體的上端敞開,該電池盒設在該本體內,該電池盒上端的頂板上設有兩個向上引伸的卡爪和兩個向上引伸的凸柱;該扣片中部開口并在該開口的外側設有兩個插孔;該燈籠體的下接圈插入并固定在該本體的外周壁內側;該扣片蓋在該本體的上端并壓住該燈籠體的燈罩下部開口處,該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卡爪分別穿過該扣片上對應的插孔卡接于該扣片上;一個燈板被該電池盒頂板上的兩個凸柱頂在該扣片中部的下表面,LED安裝在該燈板上并從該扣片的開口向上伸出,該LED與該電池盒對應的電極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華,
申請(專利權)人:建甌市華威塑料制品加工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