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軋輥,尤其是一種冷卻液在軋輥內部循環冷卻的軋輥。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冷卻軋輥的方法有內冷卻和外冷卻。其中外冷卻方法一般是在軋輥的周圍噴淋冷卻液,這種方式不適用于要求生產環境干燥、無污染的情況。內冷卻方法一般是在軋輥軸上開有通孔,并通入冷卻液,通過冷卻液循環來達到降溫的目的。由于通孔距離軋輥軸圓周有一定距離,所以僅能降低通孔附近的溫度,冷卻效果有限,軋輥軸會因為冷熱不均而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冷卻均勻、冷卻效果好的內循環冷卻軋輥。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內循環冷卻軋輥,包括軋輥軸和包覆在軋輥軸外的輥套,所述的軋輥軸上沿圓周分布有雙頭螺旋槽,雙頭螺旋槽的兩個頭部在軋輥軸的一端分別與該端的輸入孔和該端的輸出孔相通,雙頭螺旋槽的兩個尾部在軋輥軸的另一端彼此相連。所述的軋棍軸的具有輸入孔和輸出孔的一端連接有向輸入孔引入冷卻液和對輸出孔引出冷卻液的旋轉接頭。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成本低;通過環形槽循環冷卻,冷卻均勻、冷卻效果好、便于維修。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左視圖。圖3是圖I中沿D的展開圖。圖中1.軋輥軸,2.軸套,3.雙頭螺旋槽,4.輸入孔,5.輸出孔。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旨在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限定。如圖I或2所示的內循環冷卻軋輥,包括軋輥軸I和包覆在軋輥軸I外的輥套2,軋輥軸I上沿圓周分布有雙 ...
【技術保護點】
內循環冷卻軋輥,其特征在于:包括軋輥軸(1)和包覆在軋輥軸(1)外的輥套(2),所述的軋輥軸(1)上沿圓周分布有雙頭螺旋槽(3),雙頭螺旋槽(3)的兩個頭部在軋輥軸(1)的一端分別與該端的輸入孔(4)和該端的輸出孔(5)相通,雙頭螺旋槽(3)的兩個尾部在軋輥軸(1)的另一端彼此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