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鋼筋拉直切割設備,涉及鋼筋或鐵絲的拉直和切割,機架上設置拉直裝置,在拉直裝置后設有牽引裝置,牽引裝置后部設置切割裝置和翻轉裝置,翻轉裝置受制于切割裝置;切割裝置的結構是:機架后上部設置偏心輪,偏心輪下部設有切刀,在偏心輪與切刀間設有滑動塊,滑動塊的前后滑動受制于電磁鐵,電磁鐵的通斷受制于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受鋼筋或鐵絲所控制;翻轉裝置的結構是:V形斗前后端通過軸活動固定于架板或后護板上,翻轉桿一端受制于置于切刀上的限制桿,另一端鉸接于V形斗上,切刀下行帶動翻轉桿及V形斗的翻轉。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效果是:本機設計精妙,僅用一個電機即可滿足全部動力供應,工作效率高,同時降低了成本,便于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
,進一步是可拉直并切割鋼筋或鐵絲等機械設備。
技術介紹
在建筑等領域,盤狀鋼筋或鐵絲,往往需要進行拉直并切割,如采用人工方法,其作業時,先將盤狀鋼筋或鐵絲拉直,而后再按所需的長度進行切割。這種方法的缺陷是工作效率太低。市場上出現的機械結構普遍較為復雜,成本高。如采用感應器的方法設置相關裝置,其優點是可實現精確運行,但成本太高,不易為市場所接受。而且,此類一般的相關機械要求其傳動裝置,至少要兩個以上的電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制作成本低的全自動鋼筋拉直切割設備。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案實現的 全自動鋼筋拉直切割設備,包括機架、拉直裝置、傳動裝置、牽引裝置和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機架上設置拉直裝置,在拉直裝置后部設置有牽引裝置,牽引裝置后部設置切割裝置和翻轉裝置,翻轉裝置受制于切割裝置;所述的切割裝置的結構是在機架后上部設置偏心輪,偏心輪下部設置有切刀,切刀為側護板和后護板所護,可上下移動,在偏心輪與切刀間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可前后滑動,向前滑動至偏心輪與切刀間時,促使偏心輪的旋轉力作用滑動塊及切刀,切刀下行,切刀的復位可采用彈簧實現,彈簧的一端設置于機架或后護板上,彈簧的另一端設置于切刀上;滑動塊的前后滑動受制于電磁鐵,電磁鐵的通斷受制于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受鋼筋或鐵絲所控制;鋼筋或鐵絲后移長度達到所設定的長度時,觸發行程開關;所述的翻轉裝置結構是V形斗前后端通過軸活動固定于架板或后護板上,可沿軸翻轉;翻轉桿一端受制于置于切刀上的限制桿,另一端鉸接于V形斗上,切刀下行帶動翻轉桿的翻轉,進行實現V形斗的翻轉。本專利技術還可進一步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所述的拉直裝置的結構是機架前上部通過軸承固定旋轉輥,旋轉輥軸向為柱形空腔,內設鋼筋或鐵絲輥內孔,或若干通環;在機架中下部固定電機,旋轉輥上后端的傳動輪D通過皮帶與電機的前軸連接,電機帶動旋轉輥的轉動。所述的切割裝置的結構是支撐板的后部設置有電磁鐵,電磁鐵電連接行程開關上的兩個行程開關觸頭,行程開關置于V形斗上,兩個行程開關觸頭,其中之一固定于V形斗上,另一個通過橡膠皮與之連接;v形斗的后端通過軸活動固定于V形斗支架上,前端通過軸活動固定于架板或切刀后護板上形斗的兩個行程開關觸頭的接通或斷開,形成了電磁鐵的通電或不通電;在支撐板上,于電磁鐵的后部,還設置有吸鐵,具體結構是在L形吸鐵架上設置有吸鐵,吸鐵架的下端鉸接于支撐板上,吸鐵架的上端固定彈片,彈片的前端固定有滑動塊;L形吸鐵架及彈片包圍電磁鐵;在電磁鐵不通電的情況下,由于吸鐵的重量較大,在吸鐵的重力及重力矩的作用下,吸鐵架及彈片整體下墜,從而形成滑動塊的后撤;但彈簧B作用下,吸鐵架及彈片不會整體下墜太多,以免脫離電磁鐵的吸附范圍,而滑動塊也不會過于遠離偏心輪;在電磁鐵通電時,電磁鐵對吸鐵產生吸附作用,此時,吸鐵架及滑動塊前移,滑動塊前移至偏心輪下方;在偏心輪的作用下,滑動塊向下擠壓下方的切刀,從而切斷從鋼筋孔伸出的鋼筋或鐵絲,鋼筋孔設置于架板上,鋼筋孔同輥內孔、下牽引輥與上牽引輥間溝槽,處于或基本處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翻轉裝置的結構是在切刀后護板上還設置有翻轉桿,翻轉桿的結構是翻轉桿通過翻轉桿軸,活動固定于切刀后護板上,翻轉桿上端部與固定于切刀上的支撐桿鉸接,支撐桿通過后護板條孔穿過切刀后護板,并可上下自由移動;翻轉桿的下部鉸接于V形斗的一側,在翻轉桿的中部連接彈簧A,彈簧A的另一端連接于釘柱上,釘柱固定于板架上,彈簧翻轉桿受切刀控制,與切刀同步工作,用于翻轉V形斗,使切斷的鋼筋或鐵絲順利下落;支撐桿還有一個作用,即用于托住支撐塊,支撐塊及后護板凹槽的存在,可確保在切 刀上下移動也即滑動塊在前后滑動過程中,滑動塊均獲得支撐;切刀后面設有上下兩個限制桿,兩個限制桿也通過后護板條孔穿過切刀后護板,并可上下自由移動;兩個限制桿可以是L形彎桿,兩個限制桿挾制住L形桿的水平桿前端部,因而L形桿的轉動為兩個限制桿所控,即為切刀所控;L形桿的水平桿后端鉸接L形桿軸,L形桿圍繞該軸轉動;在L形桿豎桿下端部鉸接行程桿,行程桿的最后端連接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可在V形斗上滑動;L形桿轉動及行程桿前后運動,可帶動行程開關前后移動;在切刀切斷鋼筋或鐵絲的同時,下行的切刀最終帶動行程開關的向后移動,從而為鋼筋或鐵絲的順利下落提供了寬松的空間。所述的傳動裝置的結構是電機后部設置有電機后軸,其同時產生三個連接其一,電機后軸連接潤輪減速機,并帶動潤輪減速機側面的傳動輪A,傳動輪A通過皮帶帶動的傳動輪B,傳動輪B設置于牽引箱的一側,其結構是傳動輪B為飛輪,傳動輪B設置于下牽引輥軸的一端部,在傳動輪B外側的下牽引輥軸上設置有彈簧C和限制彈簧C的螺帽,傳動輪B內側直接通過磨擦片連接下牽引輥;下牽引輥與其相配合的上牽引輥輥面的中央設置有圓周溝槽,用于穿過拽拉鋼筋或鐵絲;下牽引輥與上牽引輥置于牽引箱中,下牽引輥一側、固定于下牽引輥軸另一端的齒輪與上牽引輥的齒輪嚙合,從而通過下牽引輥的轉動,帶動上牽引輥的相向轉動,因而起到拽拉鋼筋或鐵絲的作用;其二,電機后軸通過軸承活動連接組合輪A,組合輪A的結構是一個直徑大的輪與一個直徑小的輪為一體結構或分體固接,因而同步轉動;其三,電機后軸通過皮帶連接組合輪B,組合輪B的結構是一個直徑大的輪與一個直徑小的輪為一體結構或分體固接,因而同步轉動;組合輪B通過軸承連接傳動軸的后端;其傳動連接是電機后軸通過皮帶帶動組合輪B的大輪及同軸的小輪,組合輪B的小輪通過皮帶帶動組合輪A的大輪及同軸的小輪,組合輪A的小輪通過皮帶帶動傳動輪C,傳動輪C設置于傳動軸的前端部、組合輪A的后部。所述的翻轉裝置由下述結構翻轉裝置取代v形斗被分為兩片,即固定片和翻轉片,固定片固定于架板上或切刀后護板上,翻轉片的翻轉片軸固定于架板上或切刀后護板上,翹桿中部通過翹桿軸固定于架板上或切刀后護板上,翹桿的下端鉸接于翻轉片的上端,翹桿的上端翹桿水平桿置于設置于切刀上的兩個限制桿間。所述的翻轉片下部設置彈簧D。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機設計精妙,結構簡單,僅用一個電機即可滿足全部動力供應,工作效率高,同時降低了成本,便于推廣應用。本專利技術可用于多種鋼筋或鐵絲的拉直和切割。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A向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切刀后護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行程桿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牽引箱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翻轉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機架,2為電機,3為電機后軸,4為組合輪A,5為渦輪減速機,6為傳動輪A,7為傳動輪B,8為切刀側護板,9為翻轉桿,10為行程桿,11為V形斗支架,12為行程開關,121為行程開關觸頭,13為V形斗,14為吸鐵,15為電磁鐵,16為彈片,17為支撐板,18為切刀后護板,181為后護板條孔,182為后護板凹槽,19為偏心輪,20為架板,21為傳動軸,22為傳動輪C,23為組合輪B,24為牽引箱,25為傳動輪D,26為旋轉輥,27為輥內孔;30為彈簧A,31為L形桿,32為L形桿軸,33為吸鐵架,34為支撐桿,35為支撐塊,36為彈簧B,37為滑動塊,38為翻轉桿軸,39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全自動鋼筋拉直切割設備,包括機架、拉直裝置、傳動裝置、牽引裝置和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機架上設置拉直裝置,在拉直裝置后部設置有牽引裝置,牽引裝置后部設置切割裝置和翻轉裝置,翻轉裝置受制于切割裝置;所述的切割裝置的結構是:在機架后上部設置偏心輪,偏心輪下部設置有切刀,切刀為側護板和后護板所護,可上下移動,在偏心輪與切刀間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可前后滑動,向前滑動至偏心輪與切刀間時,促使偏心輪的旋轉力作用滑動塊及切刀,切刀下行,切刀的復位可采用彈簧實現,彈簧的一端設置于機架或后護板上,彈簧的另一端設置于切刀上;滑動塊的前后滑動受制于電磁鐵,電磁鐵的通斷受制于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受鋼筋或鐵絲所控制;鋼筋或鐵絲后移長度達到所設定的長度時,觸發行程開關;所述的翻轉裝置結構是:V形斗前后端通過軸活動固定于架板或后護板上,可沿軸翻轉;翻轉桿一端受制于置于切刀上的限制桿,另一端鉸接于V形斗上,切刀下行帶動翻轉桿的翻轉,進行實現V形斗的翻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紅海,
申請(專利權)人:郭紅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