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攜式壓裂液罐,包括至少兩個套裝的罐體,其中相鄰兩個罐體中外部的罐體的內壁上具有多個垂直設置的導向槽,相鄰兩個罐體中內部的罐體的底板的側面設有與導向槽對應的多個導向塊,外部的罐體的側壁的頂端具有承托與其相鄰的內部的罐體上導向塊的支撐塊。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容積大,占地面積小,便于運輸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油氣田設備
,具體地說是ー種便攜式壓裂液罐。
技術介紹
隨著頁巖氣、致密砂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特別是水平井開發方式的大カ推廣,客觀上需要大規模的水力壓裂來提高單井的產量。在施工時需要將配好的壓裂液裝入便攜式壓裂液罐中以便使用。在單井壓裂施工成本中,鋼制的便攜式壓裂液罐運輸費用達到7%以上,如在油田外部市場,便攜式壓裂液罐的運輸費用甚至達到施工費用15%左右。為了達到一定的壓裂效果需要大量的壓裂液,這就需要便攜式壓裂液罐具有大容積,但便攜式壓裂液罐體積増大的同時又必然會増加運輸難度和占地面積。鑒于上述現有的便攜式壓裂液罐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本專利技術人依靠多年·的工作經驗積極加以研究和創新,最終研發出ー種新穎的便攜式壓裂液罐,使其更加具有實用性。具有容積大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ー種便攜式壓裂液罐,具有容積大,占地面積小,便于運輸等特點。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ー種便攜式壓裂液罐,包括至少兩個套裝的罐體,其中相鄰兩個罐體中外部的罐體的內壁上具有多個垂直設置的導向槽,相鄰兩個罐體中內部的罐體的底板的側面設有與導向槽對應的多個導向塊,外部的罐體的側壁的頂端具有承托與其相鄰的內部的罐體上導向塊的支撐塊。進ー步,所述支撐塊上具有容置導向塊的凹槽。進一歩,所述罐體的底部具有出液ロ,且最內側的罐體上還具有進液ロ,所述進液ロ位于出液口上部。進ー步,所述最內側的罐體具有頂蓋,所述頂蓋上開有人孔。進ー步,所述罐體呈長方體形,所述多個導向槽分別設于四個側壁中較長的兩相對的側壁上,且相鄰兩個罐體中外部的罐體的ー較短的側壁的頂端具有支撐相鄰兩個罐體中內部的罐體的底板的承托塊。進ー步,所述便攜式壓裂液罐由上罐體和下罐體構成,其中下罐體的側壁上設有導向槽,上罐體上具有與導向槽相對應的導向塊,且下罐體上設有活動蓋板,所述活動蓋板設于與承托塊相対的ー側。進ー步,所述活動蓋板鉸接于下罐體上。進ー步,所述罐體上設有護欄。進ー步,所述護欄包括與罐體插接的欄桿和連接欄桿的鏈條。進ー步,所述罐體外側設有步梯,所述步梯兩側分別設有扶手。進ー步,所述步梯包括與罐體鉸接的踏板和設于踏板下方支撐踏板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與罐體鉸接,所述踏板具有與支撐桿相卡接的卡槽,所述扶手與罐體在垂直方向上鉸接,所述扶手上下兩個鉸接點之間設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與罐體之間水平鉸接,所述定位板與鉸接側相対的ー側具有容置扶手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底部至罐體的最大距離大于扶手至罐體的最大距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專利技術采用多個罐體套裝的方式,便于運輸。使用時將內部的罐體吊出,并將多個罐體按序依次疊放,占地面積小,解決井場狹窄困難;整體運輸成本降低50%左右;上液性能好,避免抽空,存留殘液少;節省查看液面的人員。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吊裝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下罐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A部放大圖;圖5為圖2中B部放大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中踏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中欄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吊裝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的下罐體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至圖3所示,以兩個罐體的組合為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說明。ー種便攜式壓裂液罐,包括上罐體I和下罐體2,上罐體I和下罐體2均呈長方體形,其中上罐體I可套裝于下罐體2內。下罐體2的四個側壁中相對設置的較長的兩個側壁的內壁上分別設有導向槽3。上罐體I的底板101的側面上具有與導向槽3相對應的導向塊4。導向塊4與導向槽3配合使上罐體I和下罐體2之間相對定位。導向槽3及導向塊4的個數可根據情況確定,一般ー個側面上設置兩個導向槽3即可。下罐體2的設有導向槽3的側壁的頂端具有承托上罐體2上導向塊4的支撐塊5。以便將上罐體I疊放于下罐體2上。當然,一般情況下,下罐體2和上罐體I的底部均具有出液ロ,以便壓裂施工時抽取壓裂液。另外在上罐體I上除了設置于側壁下部的出液ロ 102還具有進液ロ 103,進液ロ103位于出液ロ 102上部。這樣配置好的壓裂液先從進液ロ 103進入上罐體1,再從出液ロ102進入到下罐體2,等下罐體2注滿壓裂液后,將上罐體I的出液ロ 102關閉,再將上罐體I注滿。下罐體2上設有兩個出液ロ 201。設于上罐體I和下罐體上的進液口和出液ロ均可設置法蘭盤,以便通過法蘭與管道等連接。上罐體I具有頂蓋6,頂蓋6上開有人孔61,以便操作人員觀察。作為本實施例的一個優選,參見圖I至圖3,支撐塊5上具有容置導向塊的凹槽51。這樣當上罐體I疊放在下罐體2上時,兩者之間更加穩固。下罐體2的兩個較短的側壁中的一個的頂端具有支撐上罐體I的底板101的承托塊102。當上罐體I疊放于下罐體2上時,承托塊102與支撐塊5 —起支撐上罐體1,增加穩定性和支撐カ度。下罐體2還設有活動蓋板7,活動蓋板7設于與承托塊102相対的ー側。以便在上罐體I疊放于下罐體2上時對下罐體2露出的部分進行遮蓋?;顒由w板7可以是鉸接于下罐體上,也可以是ー獨立的板體,可以方便遮蓋下罐體。參見圖I、圖2和圖7,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便攜式壓裂液罐的具體實施例中欄桿的結構示意圖。上罐體I和下罐體2上設有護欄8。護欄8與罐體可拆卸連接,便于運輸和吊裝。護欄8包括與罐體插接的欄桿81和連接欄桿81的鏈條(圖中未示出)。欄桿81由主桿810和主桿810上的L形分叉811構成,圖2中可見用于欄桿81插接的插孔104。鏈條可纏繞于L形分叉811上。 參見圖I、圖2、圖4和圖5,圖4為圖I中A部放大圖;圖5為圖2中B部放大圖。上罐體I和下罐體2的外側均設有步梯9,步梯9兩側分別設有扶手10。以便操作人員登上罐體進行觀察或操作。步梯9和扶手10可設置成可收納結構,特別是上罐體I上的步梯9和扶手10,以方便將上罐體I套裝于下罐體2內,和便于運輸。步梯9包括與罐體鉸接的踏板91和設于踏板91下方支撐踏板91的支撐桿92。支撐桿92與罐體鉸接,踏板91具有與支撐桿92相卡接的卡槽910。當使用時,將支撐桿92卡于卡槽910內對踏板92形成支撐(參見圖I)。參見圖2,當不用時,將支撐桿92從卡槽910內取出,在重力作用下,支撐桿92和踏板91沿各自的鉸軸轉動而與罐體貼合。扶手10與罐體在垂直方向上鉸接,扶手10上下兩個鉸接點之間設有定位板11。定位板11與罐體之間水平鉸接,定位板11與鉸接側相対的ー側具有容置扶手的定位槽110,定位槽110底部至罐體的最大距離大于扶手至罐體的最大距離。參見圖1,當使用時,將扶手10扳至與罐體垂直,將定位板11由上向下落下,定位槽110卡住扶手。參見圖2,當不使用時,將定位板11向上轉動,然后將扶手10扳至與罐體貼合,定位板11在重力作用下與罐體貼合。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壓裂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兩個套裝的罐體,其中相鄰兩個罐體中外部的罐體的內壁上具有多個垂直設置的導向槽,相鄰兩個罐體中內部的罐體的底板的側面設有與導向槽對應的多個導向塊,外部的罐體的側壁的頂端具有承托與其相鄰的內部的罐體上導向塊的支撐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春陽,石敏,
申請(專利權)人: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