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其含有螺蟲乙酯和選自組(A)的1種以上的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組(A)是由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氰菌胺、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構成的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防除有害生物用組合物及有害生物的防除方法。
技術介紹
以往,作為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已知有大量的化合物(例如參照The?Pesticide?Manual-15th?edition(BCPC刊);ISBN978-1-901396-18-8。)。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具有對有害節肢動物的優異的防除效果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即,本專利技術為以下[1]~[5]項。[1]一種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其含有螺蟲乙酯和選自組(A)的1種以上的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組(A)是由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氰菌胺、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構成的組。[2]根據[1]所述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其中,螺蟲乙酯與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重量比為10∶1~1∶100。[3]一種有害節肢動物的防除方法,其包括將螺蟲乙酯和選自組(A)的1種以上的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有效量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的栽培地的工序。組(A)是由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氰菌胺、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構成的組。[4]根據[3]所述的防除方法,其中,螺蟲乙酯與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重量比為10∶1~1∶100。[5]根據[3]或[4]所述的防除方法,其中,有害節肢動物為褐飛虱、白背飛虱或灰飛虱。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是含有螺蟲乙酯和選自下述組(A)的1種以上的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以下有時也記為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組合物。組(A)是由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氰菌胺、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構成的組。本專利技術中使用的螺蟲乙酯是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通過日本特表2000-516918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制造。另外,本專利技術中使用的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和氰菌胺均是公知的化合物,例如記載于“The?Pesticide?Manual-15th?edition(BCPC刊);ISBN?978-1-901396-18-8”的497、904、1163、685、62、1128、340和479頁等中。這些化合物可通過市售的制劑獲得或通過公知的方法制造而獲得。本專利技術中使用的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均是公知的化合物,例如可通過國際公開第2001/092231號小冊子和國際公開第2001/010825號小冊子中記載的方法制造。本專利技術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中的螺蟲乙酯與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含有比例雖然無特殊限定,但相對于1000重量份的螺蟲乙酯,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通常為10~1000000重量份,優選為100~100000重量份(即,螺蟲乙酯∶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10∶1~1∶100),更優選為100~10000重量份(即,螺蟲乙酯∶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10∶1~1∶10)。本專利技術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可以是僅將螺蟲乙酯與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組合物,但通常使用將螺蟲乙酯和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與惰性載體混合,根據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劑或其它的制劑用輔料,從而制成油劑、乳劑、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性顆粒劑、粉劑、顆粒劑等的組合物。另外,上述制劑化后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可直接作為有害節肢動物防除劑來使用,或者在添加其它的惰性成分(水、砂、植物油等)后再作為有害節肢動物防除劑來使用。制劑化后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中的、螺蟲乙酯和本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總量通常為0.01~99重量%,優選為0.1~90重量%的范圍,進一步優選為0.5~70重量%的范圍。作為惰性載體,可舉出固體載體和液體載體。作為固體載體,例如可舉出由高嶺土、綠坡縷石土、膨潤土、蒙脫石、酸性白土、葉蠟石、滑石、硅藻土、方解石等礦物,玉米穗軸粉、胡桃殼粉等天然有機物,尿素等合成有機物,碳酸鈣、硫酸銨等鹽類,合成含水氧化硅等合成無機物等形成的微粉或粒狀物等。作為液體載體,例如可舉出二甲苯、烷基苯、甲基萘等芳族烴類,2-丙醇、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單乙基醚等醇類,丙酮、環己酮、異佛爾酮等酮類,大豆油、棉籽油等植物油,石油系脂族烴類,酯類,二甲亞砜,乙腈和水。作為表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烷基磷酸酯鹽、烷基芳基磺酸鹽、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鹽、木質素磺酸鹽、萘磺酸酯甲醛縮聚物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烷基三甲基銨鹽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作為其它的制劑用輔料,例如可舉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水溶性高分子,阿拉伯膠、海藻酸及其鹽、CMC(羧甲基纖維素)、黃原膠等多糖類,硅酸鎂鋁、氧化鋁溶膠等無機物,防腐劑,著色劑和PAP(酸性磷酸異丙酯)、BHT等穩定劑。本專利技術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可用于從由對植物進行攝食、吸汁等加害的有害節肢動物(例如有害昆蟲和有害蜱螨)所造成的加害中保護植物。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具有防除效果的有害節肢動物,例如可舉出以下節肢動物。半翅目害蟲:灰飛虱(Laodelphax?striatellus)、褐飛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飛虱(Sogatella?furcifera)等飛虱類,黑尾葉蟬(Nephotettixcincticeps)、二點黑尾葉蟬(Nephotettix?virescens)等葉蟬類,棉蚜(Aphisgossypii)、桃蚜(Myzus?persicae)、甘藍蚜(Brevicoryne?brassicae)、大戟長管蚜(Macrosiphum?euphorbiae)、茄粗額蚜(Aulacorthum?solani)、禾谷縊管蚜(Rhopalosiphum?padi)、橘蚜(Toxoptera?citricidus)等蚜蟲類,溫室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煙粉虱(Bemisia?tabaci)、銀葉粉虱(Bemisia?argentifolii)等粉虱類,紅圓蚧(Aonidiella?aurantii)、梨圓蚧(Comstockaspis?perniciosa)、矢尖蚧(Unaspis?citri)、紅蠟蚧(Ceroplaste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6.28 JP 2010-1460371.一種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其含有螺蟲乙酯和選自組A的
1種以上的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
其中,組A是由嘧菌腙、四氯苯酞、三環唑、春雷霉素鹽酸鹽、嘧
菌酯、甲基硫菌靈、雙氯氰菌胺、氰菌胺、異丁乙氧喹啉和吡菌苯威構成
的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除有害節肢動物的組合物,其中,螺蟲
乙酯與防除稻瘟病的化合物的重量比為10∶1~1∶100。
3.一種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巖田淳,坂本惠美子,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化學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