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壓扳手裝置,其包括液壓扳手單元;液壓扳手單元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塊護板,所述兩塊護板中部設有貫通的第一圓孔;在兩塊護板之間的形成有兩個直槽,該兩個直槽關于護板的幾何中心中心對稱;兩個油缸,每個油缸包括活塞桿;油缸固定于直槽中;每個活塞桿的自由端部通過推拉環與滑動銷連接;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每個扇板形成有一個長孔,長孔中對應地容納一個滑動銷,使得滑動銷可以在長孔中滑動;兩塊扇板的中部貫穿地形成有第二圓孔,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可轉動地設置在兩塊護板間,兩個棘齒可轉動地設置于兩塊護板之間;圓環形的棘輪,外周形成有連續的齒,棘齒的齒尖可脫離地插入棘輪的齒的根部;棘輪的內周用于與作功對象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液壓扳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雙液壓缸的液壓扳手裝置。
技術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生產大國,尤其是近年來,煤炭開采業迅猛發展。為了確保機械化開采的生產安全,礦井中大量使用液壓支架。液壓支架在開采作業全程中均需使用,而且在使用中液壓支架的液壓缸始終要保持頂升保壓狀態,這就對液壓缸的密封要求極高。但是,井下的作業條件通常都很差,粉塵污染嚴重,使得液壓缸的密封系統極易老化和損壞。為了保證安全生產作業的連續進行,及時保養、維修和更換液壓缸的密封系統成為一項工作。但是,礦井下空間狹小,維修工具也非常有限,使得井下維修變得非常困難。現在礦井上的一般做法是維修隊定期檢查密封系統,對于不能滿足工作要求的液壓缸進行拆液壓缸非常沉重,而且井下不便于利用自動設備,這使得拆卸和運送工作變得費時費力,效率低下,非常影響生產進度,而且,維修的人力成本非常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液壓扳手裝置,其能在作業現場拆卸液壓缸的密封系統,而不是將液壓缸本身拆卸下來運送到地面,省時省力,極大地降低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其包括液壓扳手單元;所述液壓扳手單元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塊護板,所述兩塊護板中部設有貫通的第一圓孔;在兩塊護板之間的形成有兩個直槽,該兩個直槽關于護板的幾何中心中心對稱;兩個油缸,每個油缸包括活塞桿;一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一個直槽中,另一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另一個直槽中,油缸的活塞桿可在壓力液體的作用下前進或回退;每個活塞桿的自由端部與一個推拉環的一端連接;推拉環的另一端設置有滑動銷;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每個扇板形成有一個長孔,每個長孔中對應地容納一個所述滑動銷,使得滑動銷可以在長孔中滑動;兩塊扇板的中部貫穿地形成有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孔的第二圓孔,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圍繞第二圓孔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兩塊護板間,兩個棘齒可轉動地關于第二圓孔的圓心中心對稱地設置于兩塊護板之間;圓形的棘輪,可轉動地設置于兩塊護板間,圓形的棘輪的中心與第二圓孔的中心相對應,棘輪的外周形成有連續的齒,棘齒的齒尖可脫離地插入棘輪的齒的根部;棘齒通過彈簧而使得齒尖壓在棘輪的齒的根部;彈簧的一端固定至扇板,另一端固定至棘齒,拉動棘齒旋轉,使得棘齒的齒尖插入棘輪的根部;棘輪的內周用于與作功對象連接。優選地,進一步包括支點單元;所述支點單元包括“C”型鋼套,“C”型鋼套的開口處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上形成有通孔;高壓拉伸油缸的活塞桿自由端形成有銷釘孔,活塞桿自由端穿過兩個通孔后插入銷釘固定,銷釘的長度大于通孔直徑,由此,“C”型鋼套的兩個延伸部可在高壓拉伸油缸的作用下彼此靠近;“C”型鋼套內周上設置有嚙合齒部;“C”型鋼套外周上設置有“ L ”形支點焊鐵,以為液壓扳手單元提供支點。優選地,進一步包括液壓變換單元;所述液壓變換單元包括節流閥、溢流閥、壓力表、兩位四通的換向閥、對接接頭、回流接頭;對接接頭的入口連接至高壓泵站,對接接頭的出口連接分別至壓力表、溢流閥的入口、節流閥的入口,節流閥的出口連接至換向閥的第一端口,換向閥的第二端口連接至回流接頭,溢流閥的出口連接至回流接頭;換向閥的第三、第四端口與液壓扳手單元的油缸的液路相連接,將壓力液體送至液壓扳手單元的油缸,使得液壓扳手單元的油缸的活塞前進或者回退。優選地,棘輪的內周設置有卡套,通過卡套與待作功對象連接。優選地,所述“C”型鋼套的嚙合齒部是可分離的安裝于“C”型鋼套的內周上的。優選地,所述嚙合齒部的齒端輪廓線的曲率半徑與待作業對象的外周的曲率半徑相對應。優選地,所述嚙合齒部為多個,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嚙合齒部為2-4個。優選地,所述液壓變換單元的回流接頭連接有泄流閥。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方便地在井下進行作業,無需將液壓缸搬運到地面,現場對液壓缸的密封進行拆卸和更換,極大減小了施工的難度和工作量,可顯著減小維修保養人員的數量和維護保養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示意圖;圖2為圖I的液壓扳手單元的側視示意圖;圖3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異向工作的示意圖圖4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同向工作的示意圖圖5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棘輪的示意圖;圖6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扇板的示意圖;圖7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護板的示意圖;圖8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推拉環的示意圖圖9為圖I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扳手單元的活塞桿的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支點單元的示意圖;圖11為圖10的支點單元的支點焊鐵的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的液壓變換單元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包括液壓扳手單元,如圖1-9所示。液壓扳手單元包括兩塊護板I、第一扇板2a、第二扇板2b、棘輪3。兩塊護板I平行設置,所述兩塊護板中部設有貫通的第一圓孔;在兩塊護板I之間的形成有兩個直槽,該兩個直槽關于護板I的幾何中心中心對稱,用于容納油缸10a、10b。兩個油缸中,每個油缸包括活塞桿IlaUlb 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一個直槽中,另一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另一個直槽中,油缸的活塞桿IlaUlb可在壓力液體的作用下前進或回退;每個活塞桿lla、llb的自由端部與一個推拉環12a、12b的一端連接;推拉環12a、12b的另一端設置有滑動銷13a、13b ;第一扇板2a和第二扇板2b中,每個扇板形成有一個長孔,每個長孔中對應地容納一個所述滑動銷13a、13b,使得滑動銷13a、13b可以在長孔中滑動;兩塊扇板的中部貫穿地形成有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孔的第二圓孔,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圍繞第二圓孔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兩塊護板I之間,兩個棘齒22a、22b可轉動地關于第二圓孔的圓心中心對稱地設置于兩塊護板之間;圓形的棘輪3,可轉動地設置于兩塊護板I間,圓形的棘輪的中心與第二圓孔的中心相對應,棘輪3的外周形成有連續的齒31a、31b,棘齒22a、22b的齒尖可脫離地插入棘輪的齒的根部;棘齒22a、22b通過彈簧21a、21b而使得齒尖壓在棘輪的齒的根部;彈簧21a、21b的一端固定至對應扇板,另一端固定至對應棘齒,拉動棘齒旋轉,使得棘齒的齒尖插入棘輪的根部;棘輪的內周用于與作功對象連接,比如液壓缸,這里棘輪的內周可以是直接與作功對象連接,即被拆裝的油缸導向套,也可以是間接與作功對象連接,比如通過卡套與作功對象連接。 油缸的高壓油腔進油,推動活塞向前運動,帶動活塞桿向前伸出,通過推拉環和滑動銷推動扇板旋轉,扇板帶動棘爪,棘爪的插齒推動棘輪旋轉,旋轉的棘輪推動與其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的作功對象,帶動其向前旋轉,直到旋轉完成一個預定的角度,例如30°。然后,油缸的低壓油腔進油,活塞回退復位。液壓扳手單元通過推動油缸的活塞推動棘齒進而推動棘輪轉動時,需要一個固定支撐點,當在地面實施作業時,這個支撐點是容易提供的,但在一些場合下,該支撐點不容易找到,為此,本技術的液壓扳手裝置可進一步包括支點單元。如圖10-11所示,支點單元包括“C”型鋼套41,“C”型鋼套41的開口處的兩端分別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45,延伸部上形成有通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扳手裝置,其包括:液壓扳手單元;所述液壓扳手單元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塊護板,所述兩塊護板中部設有貫通的第一圓孔;在兩塊護板之間的形成有兩個直槽,該兩個直槽關于護板的幾何中心中心對稱;兩個油缸,每個油缸包括活塞桿;一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一個直槽中,另一個油缸固定地安裝于另一個直槽中,油缸的活塞桿可在壓力液體的作用下前進或回退;每個活塞桿的自由端部與一個推拉環的一端連接;推拉環的另一端設置有滑動銷;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每個扇板形成有一個長孔,每個長孔中對應地容納一個所述滑動銷,使得滑動銷可以在長孔中滑動;兩塊扇板的中部貫穿地形成有對應于所述第一圓孔的第二圓孔,第一扇板和第二扇板圍繞第二圓孔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兩塊護板間,兩個棘齒可轉動地關于第二圓孔的圓心中心對稱地設置于兩塊護板之間;圓形的棘輪,可轉動地設置于兩塊護板間,圓形的棘輪的中心與第二圓孔的中心相對應,棘輪的外周形成有連續的齒,每個棘齒的齒尖可脫離地插入棘輪的對應的齒的根部;每個棘齒通過對應的彈簧而使得齒尖壓在棘輪的齒的根部;彈簧的一端固定至對應的扇板,另一端固定至對應的棘齒,拉動棘齒旋轉,使得棘齒的齒尖插入棘輪的根部;棘輪的內周用于與作功對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云閣,安連生,許東來,
申請(專利權)人:朱云閣,安連生,許東來,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