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攪拌軸、攪拌裝置及混凝土泵車,所述攪拌軸包括第一半軸和第二半軸,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半軸上設置有截面為非圓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半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凸起配合,使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可以傳遞扭矩。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及拆卸十分方便,極大地改善了可維修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由于這一結構采用較簡單的連接方式,從而減輕了整機重量,并且通過扁平面或方形面來傳遞扭矩,定心精度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能保證各節之間連接的同軸度,拆卸方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了一種攪拌裝置和一種混凝土泵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攪拌軸。本技術同時涉及包括該攪拌軸的攪拌裝置和混凝土泵車。
技術介紹
目前混凝土泵攪拌軸大多采用整體式和三節式兩種結構形式。整體式攪拌軸重量較重,裝拆均不方便,一端密封損壞時,需要拆下整個攪拌裝置。維修更換S管時,也必須將攪拌裝置全部拆下,這樣就容易損壞密封,使得可維修性差。專利CN200920311468公開了一種攪拌軸,該攪拌軸由左右半軸與中間軸組成,三者之間通過法蘭盤相連。這種攪拌軸拆卸維修方便,但在應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I.扭矩通過連接法蘭盤的螺栓傳遞,螺栓承受剪切力,螺栓與螺栓裝配孔之間存在間隙,工作時造成孔壁與螺栓局部應力過大,螺栓裝配孔逐漸擴大,最終導致連接失效;2.法蘭盤空間結構大,使用一段時間后,易堆積混凝土,螺栓的拆卸就非常困難,更換維修費時;3.左右半軸與中間軸采用法蘭連接,裝配同軸度難以保證,密封件磨損快;4.攪拌軸的重量較重。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方便拆卸維修的同時重量還較輕,而且使用更加方便可靠的攪拌軸及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攪拌軸。本技術提供的攪拌軸包括第一半軸和第二半軸,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半軸上設置有截面為非圓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半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凸起配合,使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可以傳遞扭矩。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攪拌軸由第一半軸、第二半軸可拆裝連接組成,安裝及拆卸十分方便,極大地改善了可維修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這一結構可以更有效地傳遞力矩,從而延長了攪拌軸的使用壽命,并且減輕了整機重量、節省了材料,便于安裝和運輸。優選地,所述第二半軸的一端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盲孔,所述第一凸起伸入所述盲孔內,使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可以傳遞扭矩。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盲孔的形狀與凸起的形狀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傳遞力矩,保證連接強度。優選地,所述第一半軸上還設置有截面為圓形的定心臺階,所述盲孔為同時與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定心臺階配合的臺階孔。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定心臺階與所述盲孔配合對心,采用所述第一凸起與所述盲孔配合傳遞扭矩,定心精度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能保證各節之間連接的同軸度,連接可靠,傳遞扭矩可靠,拆卸方便,便于加工生產和裝配。優選地,所述第一凸起包括圓柱形的銷軸和第一咬合面,所述第二半軸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咬合面,所述第一咬合面的內壁、所述第二咬合面的內壁均與所述銷軸配合以對所述第一半軸和所述第二半軸定心,所述第二咬合面與所述第一咬合面配合,使所述第一半軸與所述第二半軸之間可以傳遞扭矩。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所述銷軸、所述第一咬合面的內壁、所述第二咬合面的內壁配合進行定位,所述第二咬合面與所述第一咬合面配合來傳遞扭矩,定心精度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能保證各節之間連接的同軸度,連接可靠,傳遞扭矩可靠,拆卸方便,便于加工生產和裝配。優選地,所述攪拌軸包括兩個所述第一半軸、一個第二半軸,兩個所述第一半軸在所述第二半軸的兩端對稱設置。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攪拌軸由三節可拆卸連接組成,各節之間的連接可以實現定心和傳遞力矩的作用,同時可以方便拆卸。綜上所述,根據本技術,由多節半軸組成的攪拌軸安裝及拆卸十分方便,極大地改善了可維修性,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由于這一結構,允許所述攪拌軸的半軸之間采用較簡單的連接方式,從而減輕了整機重量,便于安裝和運輸,還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延長了攪拌裝置的使用壽命,再有,所述攪拌軸的各節半軸之間通過圓柱面定心,通過扁平面或方形面來傳遞攪拌時的扭矩,這種方式定心精度高,結構緊湊,重量輕,能保證各節之間連接的同軸度,拆卸方便。本技術還提出一種攪拌裝置,包括料斗、攪拌葉片、驅動機構以及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葉片設在所述攪拌軸上,所述攪拌軸的兩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料斗的側壁上并通過所述驅動機構驅動轉動。當攪拌軸由兩個所述第一半軸、一個第二半軸組成時,所述攪拌葉片設在第二半軸上。所述攪拌裝置相應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優選地,所述攪拌裝置還包括可拆卸地安裝在料斗的外側壁上的軸承箱組合,所述攪拌軸的端部安裝在所述軸承箱組合中,并與軸承箱組合組裝成一個整體。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軸承箱組合包括軸承和密封件,該軸承箱組合可作為一個整體從料斗側壁板上抽取下來,方便拆裝。本技術還提出一種混凝土泵車,混凝土泵車上設置有如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攪拌裝置。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相應地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還可以將本技術提供的攪拌裝置應用于其他的機械設備當中,在此無法窮舉,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附圖說明圖I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攪拌裝置的一種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I所示實施例中攪拌軸的第一半軸的示意圖;圖3示出了圖2中所示第一半軸的左視示意圖;圖4示出了圖I所示實施例中攪拌軸的第二半軸的示意圖;圖5示出了圖4中所示第二半軸的右視示意圖;圖6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攪拌軸中第一半軸與第二半軸另一種連接方式示意圖;圖7至圖11分別示出了圖2中所示第一半軸的第一凸起的不同形狀的截面的示意圖。各附圖中的附圖標記與文字部分標記名稱的對應關系為第一半軸I ;第二半軸2 ;軸承箱組合3 ;軸承31 ;密封件32 ;殼體33 ;攪拌葉片4 ;定心臺階5 ;第一凸起6 ;圓柱形盲孔7 ;第二咬合面71 ;第一咬合面72 ;銷軸8 ;料斗側壁11。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并不限于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圖I至圖5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攪拌軸的一種實施例的意圖。如圖I至圖5所示,根據本技術的攪拌軸的一種實施例的攪拌軸包括第一半軸I和第二半軸2,第一半軸I與第二半軸2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第一半軸I上設置有截面為非圓形的第一凸起6,第二半軸2的一端與第一凸起6配合,使第一半軸I與第二半軸2之間可以傳遞扭矩。第一半軸I和第二半軸2之間的連接間的連接可以是各種連接形式,例如通過花鍵配合,或者設置榫頭榫槽插接結構等。顯而易見地,所述攪拌軸可以根據需要由多根短軸組合而成,例如由三根、四根或五根半軸等順次連接組合成一根整軸,其連接方式可以采用上述連接方式。拆卸時,松開軸承箱組合3和料斗側板11之間的螺栓,抽取下軸承箱組合3和第一半軸1,斷開第一半軸I和第二半軸2,以及另一側相應的結構之間的連接即可方便地拆卸。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該攪拌軸的結構可以更有效地傳遞力矩,從而延長了攪拌軸的使用壽命,并且減輕了整機重量、節省了材料,便于安裝和運輸。優選地,第二半軸2的一端上設置有與第一凸起6配合的盲孔,第一凸起6伸入盲孔內,使第一半軸I與第二半軸2之間可以傳遞扭矩。第一凸起6可以為棱柱體,例如三棱柱,四棱柱或五棱柱等,這里優選采用四棱柱結構。第一半軸I和第二半軸2連接時,如圖7至圖11所示,用于傳遞扭矩的第一凸起6的截面形狀也可以是扁形、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或其他多邊形。優選地,第一半軸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攪拌軸,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軸(1)和第二半軸(2),所述第一半軸(1)與所述第二半軸(2)之間采用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半軸(1)上設置有截面為非圓形的第一凸起(6),所述第二半軸(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凸起(6)配合,使所述第一半軸(1)與所述第二半軸(2)之間可以傳遞扭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楊,陳旭輝,盧磊,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