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防核輻射的領域,尤其涉及將鉛合金棒擠成絲的設備。
技術介紹
傳統的成絲方法是通過熱熔,將原料鉛放入加溫的鍋爐中熔化,通過設備一道一道進行拉伸,越拉越細,采用這種方法成本高,設備占地面積大,成品金屬絲的直徑大于I毫米,不能用于紡織防核輻射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成品金屬絲的直徑小于I毫 米的鉛合金棒成絲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鉛合金棒成絲裝置,包括床身、車頭變速箱、主軸卡盤、走刀箱、拖板箱、掛輪箱、刀架、拖板、尾架、絲杠、光杠、操縱杠,所述刀架上連接刀具,被加工的鉛合金棒固定在主軸卡盤與尾架之間;所述刀具包括長方體的刀具本體,刀具本體的中部設置安裝孔,刀具本體的背面設置弧形貼合面和出廢料面,貼合面處的刀具本體的角上設置擠出孔,擠出孔一側的刀具本體的側面上設置避讓面。金屬絲加工時,I、先打開機床,檢查設備運轉正常。2、將鉛合金棒固定在機床上,用頂尖頂緊。3、鉛合金棒反轉,用刀具將鉛合金棒外表去皮,去皮后表面光潔。根據金屬絲大小,選擇適當的走刀量和切削深度,刀具的避讓面可防止刀具碰到鉛合金棒,貼合面可更好地將刀具與鉛合金棒貼合,廢料可從出廢料面往下掉。4、用刀具進行纖維加工。由于切削過程中產生熱量,使得切削部分溫度升高,可實現鉛合金棒的溫度在120 180°C左右,鉛合金棒軟化后從擠出孔中擠出成型,成品金屬絲連續不斷。本專利技術結構合理、成本低、操作方便,金屬絲的直徑可根據擠出孔的直徑控制在I毫米以內。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率,貼合面、出廢料面、擠出孔、避讓面的數量分別為兩個,兩個貼合面、兩個擠出孔 ...
【技術保護點】
鉛合金棒成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車頭變速箱、主軸卡盤、走刀箱、拖板箱、掛輪箱、刀架、拖板、尾架、絲杠、光杠、操縱杠,所述刀架上連接刀具,被加工的鉛合金棒固定在主軸卡盤與尾架之間;所述刀具包括長方體的刀具本體,刀具本體的中部設置安裝孔,刀具本體的背面設置弧形貼合面和出廢料面,貼合面處的刀具本體的角上設置擠出孔,擠出孔一側的刀具本體的側面上設置避讓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豐源,戴耀東,常樹全,孫霞,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錦江有色金屬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