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線架,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線槽箱內設置連接架,連接架上開設卡位槽,卡位槽內插接連接板,每個連接板上設置線輥,線輥的線軸與連接板通過第一軸承連接,線輥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線輥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第一連接軸上安裝第一凸塊,第二連接軸上設置于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凹槽,線槽箱端部設置搖柄,搖柄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與線槽箱配合,搖柄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配線架具有獨立的多個線輥;電線在線輥上有序的排列在配線架內,便于管理;各個線輥之間可以同時轉動盤線或者出線,也可以單獨進行,操作方便;出線時電線受理均勻,避免電線損壞引發的漏電、短路等危險,保障電力工作正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力系統裝置,確切地說是一種配線架。
技術介紹
配線架是電力系統線路管理的重要裝置,配線架能夠將復雜的各種電線有條理的規整,方便線路管理。目前的配線架在線路整理過程中,盤線操作單獨操作,盤好的電線堆放在配線架內,容易造成混亂;出線時,電線堆積容易形成打結、相互纏繞等情況,出線困難,操作不便,一旦用力不均勻,會造成電線損壞,造成漏電、短路等危險。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是提供一種配線架。 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配線架,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線槽箱內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連接架,每個連接架上開設數個卡位槽,每個卡位槽之間的距離相同,線槽箱頂部和底部的連接架上開設的卡位槽對應,卡位槽內插接連接板,每個連接板上設置線輥,線輥的線軸與連接板通過第一軸承連接,線輥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線輥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第一連接軸上安裝第一凸塊,第二連接軸上設置于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凹槽,線槽箱端部設置搖柄,搖柄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與線槽箱配合,搖柄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線槽箱的開口處設置與連接板數量相同的擋板,擋板的開設至少一個線槽。所述的線槽為兩個,兩個出線槽分布在擋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線槽箱頂部設置配線柜,線槽箱的頂蓋上開設數個第一走線孔,線槽箱內上部的連接架開設數個第二走線孔,第一走線孔與第二走線孔相對應。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配線架具有獨立的多個線輥;電線在線輥上有序的排列在配線架內,便于管理;各個線輥之間可以同時轉動盤線或者出線,也可以單獨進行,操作方便;出線時電線受理均勻,避免電線損壞引發的漏電、短路等危險,保障電力工作正常。本專利技術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簡便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線槽箱I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沿A-A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的I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沿圖4的B-B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線槽箱2第一走線孔3第二軸承4搖柄5連接架6卡位槽7擋板8線槽9第一軸承10第二凸塊11連接板12線輥13第一連接軸14第一凸塊15第二連接軸16凹槽17線槽箱18第二走線孔。具體實施例方式配線架,如圖I所示,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17,如圖2和圖3所示,線槽箱17內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連接架5,每個連接架5上開設數個卡位槽6,每個卡位槽6之間的距離相同,線槽箱17頂部和底部的連接架6上開設的卡位槽6對應,卡位槽6內插接連接板11,每個連接板11上設置線輥12,如圖4所示,線輥12的線軸與連接板11通過第一軸承9連接,線輥12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13,線輥12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15,第一連接軸13上安裝第一凸塊14,如圖5所示,第二連接軸15上設置于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凹槽16,線槽箱I端部設置搖柄4,搖柄4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3與線槽箱I配合,搖柄4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10。相鄰的連接板11的線輥12,通過第一凸塊14和凹槽16配合,如圖I所示方向,位于最左側的線輥12的凹槽16與搖柄4的第二凸塊10配合。轉動搖柄4,能夠帶動所有線輥12轉動,從而實現線輥12的收線和放線。當部分線輥12需要收線和防線時,將已經纏繞電線的線輥拆卸,換上空的線輥,空的線輥僅起到連接作用,轉動搖柄4即可完成操作。每個線輥12上纏繞不同 電線,有序的排列在本專利技術內,實現線路的管理;出線時電線受理均勻,避免電線損壞引發的漏電、短路等危險,保障電力工作正常。為了限制電線的出入方向和保護線槽箱I內的設備,如圖I所示,所述的線槽箱I的開口處設置與連接板11數量相同的擋板7,擋板7的開設線槽8。電線通過線槽8出入線槽箱I,同時擋板7能夠對線槽箱內I的設備進行保護。線槽8可以為兩個,兩個出線槽分布在擋板7的上部和下部,便于線輥12上電線自由選擇進出的位置,方便操作。為了進一步對線路規整,所述的線槽箱17頂部設置配線柜1,線槽箱17的頂蓋上開設數個第一走線孔2,線槽箱17內上部的連接架5開設數個第二走線孔18,第一走線孔2與第二走線孔18相對應。配線柜I能夠按照各種電力設備,保證本專利技術在電力系統中廣泛應用,電力設備的電線通過第一走線孔2與第二走線孔18進出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專利技術未詳盡描述的
技術實現思路
均為公知技術。權利要求1.配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17),線槽箱(17)內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連接架(5 ),每個連接架(5 )上開設數個卡位槽(6 ),每個卡位槽(6 )之間的距離相同,線槽箱(17)頂部和底部的連接架(6)上開設的卡位槽(6)對應,卡位槽(6)內插接連接板(11),每個連接板(11)上設置線輥(12),線輥(12)的線軸與連接板(11)通過第一軸承(9)連接,線輥(12)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13),線輥(12)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15),第一連接軸(13)上安裝第一凸塊(14),第二連接軸(15)上設置于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凹槽(16),線槽箱(I)端部設置搖柄(4),搖柄(4)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3)與線槽箱(I)配合,搖柄(4)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10)。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槽箱(I)的開口處設置與連接板(11)數量相同的擋板(7),擋板(7)的開設至少一個線槽(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配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槽(8)為兩個,兩個出線槽分布在擋板(7)的上部和下部。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配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槽箱(17)頂部設置配線柜(I),線槽箱(17 )的頂蓋上開設數個第一走線孔(2 ),線槽箱(17 )內上部的連接架(5 )開設數個第二走線孔18,第一走線孔(2)與第二走線孔18相對應。全文摘要配線架,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線槽箱內設置連接架,連接架上開設卡位槽,卡位槽內插接連接板,每個連接板上設置線輥,線輥的線軸與連接板通過第一軸承連接,線輥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線輥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第一連接軸上安裝第一凸塊,第二連接軸上設置于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凹槽,線槽箱端部設置搖柄,搖柄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與線槽箱配合,搖柄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配線架具有獨立的多個線輥;電線在線輥上有序的排列在配線架內,便于管理;各個線輥之間可以同時轉動盤線或者出線,也可以單獨進行,操作方便;出線時電線受理均勻,避免電線損壞引發的漏電、短路等危險,保障電力工作正常。文檔編號B65H75/44GK102963778SQ20121053756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3日專利技術者盧志海, 王震, 馮迎春, 蘇雷, 于強, 李守金, 張民, 孫兆國, 孟令國, 楊曉濱, 張天河, 李穎慧 申請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檢修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配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側邊設置開口的線槽箱(17),線槽箱(17)內的頂部和底部均設置連接架(5),每個連接架(5)上開設數個卡位槽(6),每個卡位槽(6)之間的距離相同,線槽箱(17)頂部和底部的連接架(6)上開設的卡位槽(6)對應,卡位槽(6)內插接連接板(11),每個連接板(11)上設置線輥(12),線輥(12)的線軸與連接板(11)通過第一軸承(9)連接,線輥(12)中心軸的一端設置第一連接軸(13),線輥(12)的中心軸的另一端設置第二連接軸(15),第一連接軸(13)上安裝第一凸塊(14),第二連接軸(15)上設置于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凹槽(16),線槽箱(1)端部設置搖柄(4),搖柄(4)的橫桿通過第二軸承(3)與線槽箱(1)配合,搖柄(4)的橫桿端部設置與第一凸塊(14)形狀相同的第二凸塊(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志海,王震,馮迎春,蘇雷,于強,李守金,張民,孫兆國,孟令國,楊曉濱,張天河,李穎慧,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檢修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