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夾具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所述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所述彈性瓣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所述線束咬合部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了過孔處線束的磨損與干涉,提高了線束的安全性,線束也比較整齊美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夾具結構設計
,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
技術介紹
目前,各類汽車上都存在非常多的線束,過孔時,與汽車鈑金之間存在過多干涉,磨損較大,導致線束不穩定,并且線束也顯得比較凌亂。舉例來說,比如,在發動機與駕駛室接口處,前艙與駕駛室接口處,門與車廂接口處,油箱進口處等地方容易發生線束磨損,直接導致線束燒蝕、電器件失效,嚴重時,還可能發生火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為了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所述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所述彈性瓣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所述線束咬合部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所述夾具外圈的大小與線束過孔的大小相匹配。所述夾具外圈小于線束過孔的大小,所述夾具外圈外部套裝有彈性墊圈,所述夾具連同彈性墊圈一同套入線束過孔后與線束過孔過盈配合。所述線束咬合部的各處均為平滑過渡。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結構簡單,使用方便;2.避免了過孔處線束的磨損與干涉,提高了線束的安全性,線束也比較整齊美觀。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3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之三。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I。本實施例示出的是一種適用于方形的線束過孔的夾具,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1,所述夾具外圈I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2,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方形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四個彈性瓣2,所述彈性瓣2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3,所述線束咬合部3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所述夾具外圈I的大小與線束過孔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線束咬合部3的各處均為平滑過渡。在實際使用中,可嘗試根據線束過孔的形狀及大小,將本技術的夾具標準化,這樣,每次使用時,將夾具外圈I套入線束過孔內即可,線束從各線束咬合部3的中間穿過,由于線束咬合部3與彈性瓣2連接,則過多的線束可對彈性瓣2造成擠壓,從而將線束夾緊。同時線束咬合部3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線束也不容易發生移動。線束咬合部3的各處均為平滑過渡,這就避免了對線束造成磨損。·實施例二 參見圖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處不贅述,不同之處僅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夾具外圈I小于線束過孔的大小,所述夾具外圈I外部套裝有彈性墊圈4,所述夾具連同彈性墊圈4 一同套入線束過孔后與線束過孔過盈配合。本實施例中,外設的彈性墊圈4可使夾具外圈I與線束過孔結合的更為牢固,不易脫落。實施例三參見圖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處不贅述,不同之處僅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夾具外圈I為圓柱形,適用于圓形過孔。本技術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技術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所述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所述彈性瓣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所述線束咬合部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外圈的大小與線束過孔的大小相匹配。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外圈小于線束過孔的大小,所述夾具外圈外部套裝有彈性墊圈,所述夾具連同彈性墊圈一同套入線束過孔后與線束過孔過盈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I至權利要求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線束咬合部的各處均為平滑過渡。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夾具結構設計
,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所述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所述彈性瓣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所述線束咬合部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避免了過孔處線束的磨損與干涉,提高了線束的安全性,線束也比較整齊美觀。文檔編號F16L5/00GK202790960SQ20122047809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專利技術者韋齊齊, 劉騮, 程昊 申請人:廣西工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線束過孔夾具,包括與線束過孔形狀相匹配的夾具外圈,所述夾具外圈的內壁四周設有彈性瓣,所述彈性瓣的自由端設有線束咬合部,所述線束咬合部設有防止線束滑動的防滑波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齊齊,劉騮,程昊,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工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