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具有管壁,該管壁包括:樹脂制的內層;沿著該內層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的、鍍鋅的鋼板形成的金屬制加強芯;以及覆蓋該金屬制加強芯的外周面的樹脂制的外層,在沿管軸方向的截面,所述金屬制加強芯形成為,包括:具有圓弧狀頂面的、倒V字狀的軋制的中央突出部分;以及彎折成沿管軸方向從所述中央突出部分向其兩側突出的兩端部分,所述中央突出部分的壁厚為所述兩端部分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主要用作排水管或線路保護管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
技術介紹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具有管壁,該管壁包括樹脂制的內層;沿著該內層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的、利用電鍍的鋼板形成的金屬制加強芯;以及覆蓋該金屬制加強芯的外周面的樹脂制的外層。這樣的金屬樹脂復合管利用了金屬制加 強芯,所以可以增強管體的強度,并且避免了管體全部部使用金屬材料,所以可以減輕管體的重量,從而可以獲得剛度、強度高而又輕量的管體。但是,該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存在如下的問題對于纏繞裝置的扭矩等性能需要較高的規格,導致制造裝置大型化、且復雜化,并且螺旋纏繞后的金屬制加強芯會發生彈性恢復,導致制造時的尺寸公差較大,容易在成形后的管內部發生無用的內部應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鑒于上述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能夠使制造裝置變得小型、且簡單,并且能夠使制造時的尺寸公差變小,在成形后的管內部不容易發生無用的內部應力,并且可以抑制鋼板的電鍍層的剝落、龜裂等情況,還可以防止管體的部分變形。本技術的技術方案I為,一種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具有管壁,該管壁包括樹脂制的內層;沿著該內層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的、鍍鋅的鋼板形成的金屬制加強芯;以及覆蓋該金屬制加強芯的外周面的樹脂制的外層,在沿管軸方向的截面,所述金屬制加強芯形成為,包括具有圓弧狀頂面的、倒V字狀的軋制的中央突出部分;以及彎折成沿管軸方向從所述中央突出部分向其兩側突出的兩端部分,所述中央突出部分的壁厚為所述兩端部分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本技術的技術方案2為,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其中,在管軸方向上,所述中央突出部分中的壁厚最薄的部分位于所述中央突出部分的中央,并且所述中央突出部分的壁厚從中央向兩端漸漸增加。本技術的技術方案3為,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其中,在所述內層和所述金屬制加強芯之間設置有中空層。本技術的技術方案4為,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其中,所述鋼板上層壓有樹脂層。本技術的技術方案5為,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其中,金屬樹脂復合管的內徑為2400mm以上,內外徑的差/內徑X2為O. 072以下,所述金屬制加強芯的壁厚為I. 3mm以上、2. 7mm以下。由于本技術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所以對于纏繞裝置的扭矩等性能不需要較高的規格,從而使制造裝置變得小型化、且簡單化,并且螺旋纏繞后的金屬制加強芯不容易發生彈性恢復,從而制造的尺寸公差變小,不容易在成形后的管內部發生無用的內部應力,并且,可以避免導致鋼板5生銹防止用的電鍍層的剝落和龜裂等的腐蝕原因,能夠長期維持金屬制加強芯3的強度。并且即使外部應力作用于中央突出部分的頂部,金屬制加強芯也不會產生局部變形,能夠容易維持良好的土壓的分散性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局部剖切立體圖。圖2是同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管壁部分的縱剖面圖。圖3是同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金屬制加強芯結構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圖4是同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的金屬制加強芯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圖5是另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管壁部分的縱剖面圖。圖6是又一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的管壁部分的縱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一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主要用作排水管或線路保護管。如圖I、圖2、圖3以及圖4所示,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具有管壁I。該管壁I包括樹脂制的內層2 ;沿著該內層2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的、鍍鋅的鋼板5形成的金屬制加強芯3 ;以及覆蓋該金屬制加強芯3的外周面的樹脂制的外層4,在沿管軸方向的截面,金屬制加強芯3形成為,包括具有圓弧狀頂面31的、倒V字狀的軋制的中央突出部分32 ;以及彎折成沿管軸方向從中央突出部分32向其兩側突出的兩端部分33,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為兩端部分33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內層2將樹脂帶狀體卷繞成螺旋狀,使在管軸方向上相鄰的側緣部互相重疊并被熱粘接或者粘著,形成重疊部分。該內層2的厚度在管軸方向的全長是基本一致的,其內外周面形成為大致平滑的圓筒狀。內層2可由高密度聚乙烯構成。在鋼板5上層壓有樹脂層。具體來說,金屬制加強芯3通過在鋼板5的表面上覆蓋改性聚烯烴層7、在該改性聚烯烴層7的表面覆蓋高密度聚乙烯層8而形成。改性聚烯烴層7容易與鋼板5粘接,高密度聚乙烯層8容易與樹脂制的內層2和外層3粘接。金屬制加強芯3可以沿著內層2的外周面在管軸方向隔開間隙地卷繞成螺旋狀。在內層2和金屬制加強芯3之間設置有中空層10。具體來說,中空層10由中央突出部分32與內層2包圍而形成。在管軸方向上,中央突出部分32中的壁厚最薄的部分位于中央突出部分32的中央,并且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從中央向兩端漸漸增加。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為兩端部分33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如果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不到兩端部分33的壁厚的88%時,即意味著對于中央突出部分32的軋制過度,會導致鋼板5生銹防止用的電鍍層的剝落和龜裂等的腐蝕原因,使金屬制加強芯3的強度降低,如果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為兩端部分33的壁厚的100%以上時,即意味著不對中央突出部分32進行軋制,螺旋纏繞后的金屬制加強芯會發生彈性恢復,從而制造的尺寸公差變大,容易在成形后的管內部發生無用的內部應力。外層4將樹脂帶狀體卷繞成螺旋狀,使在管軸方向上相鄰的側緣部互相重疊并被熱粘接或者粘著,形成重疊部分。外層4也可由高密度聚乙烯構成。在上述間隙中,外層4與內層2之間熱粘接或者粘著,形成樹脂單體部分。金屬樹脂復合管的內徑為2400mm以上,內外徑的差/內徑X2為O. 072以下,金屬制加強芯3的壁厚為I. 3mm以上、2. 7mm以下。在本實施形態中,通過壓制作為金屬制加強芯的電鍍鋼的中央突出部而將其做成圓弧狀的倒V字狀,由此纏繞金屬制加強芯的纏繞裝置的扭矩等性能不需要較高的規格,從而可以使制造裝置變得小型化、且簡單化,并且螺旋纏繞后的金屬制加強芯不容易發生彈性恢復,從而能使制造的尺寸公差變小,不容易在成形后的管內部發生無用的內部應力。在本實施形態中,通過使金屬制加強芯的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為兩端部分33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從而避免過當的軋制,可以避免導致鋼板5生銹防止用的電鍍層的剝落和龜裂等的腐蝕原因,能夠長期維持金屬制加強芯3的強度。在本實施形態中,將金屬制加強芯的中央突出部分32的管軸方向上的截面做成頂面圓弧狀的倒V字狀,且在制作過程中避免過當的軋制,所以即使外部應力作用于中央突出部分32的頂部,金屬制加強芯也不會產生局部變形,能夠容易維持良好的土壓的分散性能。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管軸方向上,中央突出部分32中的壁厚最薄的部分位于中央突出部分32的中央,并且中央突出部分32的壁厚從中央向兩端漸漸增加,即對鋼板5的中央附近進行軋制,從而可以容易使管的強度增加,使鋼板5的截面形狀的成形、螺旋化容易。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底埋設用金屬樹脂復合管,其特征在于,具有管壁,該管壁包括:樹脂制的內層;沿著該內層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的、鍍鋅的鋼板形成的金屬制加強芯;以及覆蓋該金屬制加強芯的外周面的樹脂制的外層,在沿管軸方向的截面,所述金屬制加強芯形成為,包括:具有圓弧狀頂面的、倒V字狀的軋制的中央突出部分;以及彎折成沿管軸方向從所述中央突出部分向其兩側突出的兩端部分,所述中央突出部分的壁厚為所述兩端部分的壁厚的88%以上并不滿10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菊森康博,波谷浩司,平尾昇司,松下史和,那波恒博,
申請(專利權)人:東拓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