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電力配件,特別涉及一種氣動開關,框架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5),左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1),后端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3),后端子1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2),右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6),前端子(6)上裝有三個觸片(2),導電管(3)鉸接連接絕緣拉桿(4)的上端,絕緣拉桿(4)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13),拐臂(12)內側的主軸(10)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16),連接叉頭(11)與氣缸(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9)與電磁閥(8)連接,氣動開關可以增加運行操作方面的可靠性,結構簡單,維護檢修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電力配件,特別涉及一種氣動開關。
技術介紹
目前,使用的電力開關大多為電動隔離開關,電氣閉鎖在無人值班站的運行操作方面可靠性低、占用空間大、維護檢修復雜、噪音大,既污染環境,又增加運行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利于環保的氣動開關。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氣動開關包括框架、起動開關、電磁閥、支柱絕緣子、后端子、前端子、觸片、導電管,其特點是框架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左端支柱絕緣子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后端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后端子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右端支柱絕緣子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前端子上裝有三個觸片,導電管左、右兩端分別卡裝在后、前端子的觸片中,導電管鉸接連接絕緣拉桿的上端,絕緣拉桿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拐臂叉頭固定連接拐臂的一端,拐臂的拐點固定穿裝在主軸上,主軸內端活動穿裝在框架內側側板和軸套板上,主軸外端活動穿裝在框架外側側板上,拐臂內側的主軸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限位凸輪左、右兩側的框架內側側壁上分別裝有一個限位開關,限位凸輪與其中一個限位開關接觸連接,拐臂的另一端鉸接連接連接叉頭,連接叉頭與氣缸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固定在框架內,氣缸與電磁閥連接,電磁閥與起動開關連接,氣缸與氣源連接,電磁閥和起動開關均裝在框架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氣動開關可以增加運行操作方面的可靠性,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安全可靠性高、維護檢修方便,噪音小、利于環保,操控電源為直流24V的額定電壓,該電壓更具安全可靠性。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圖I是氣動開關結構及局剖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中,I-后端子;2_觸片;3_導電管;4_絕緣拉桿;5_支柱絕緣子;6_前端子;7-起動開關;8_電磁閥;9-氣缸;10_主軸;11-連接叉頭;12_拐臂;13-拐臂叉頭;14_框架;15_限位開關;16_限位凸輪;17-軸套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照附附圖說明圖1、2,氣動開關的框架14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5,左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1,后端子I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3,后端子I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2。右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6,前端子6上裝有三個觸片2,導電管3左、右兩端分別卡裝在后、前端子1、6的觸片2中。導電管3鉸接連接絕緣拉桿4的上端,絕緣拉桿4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13,拐臂叉頭13固定連接拐臂12的一端,拐臂12的拐點固定穿裝在主軸10上,主軸10內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內側側板和軸套板17上,主軸10外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外側側板上。拐臂12內側的主軸10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16,限位凸輪16左、右兩側的框架14內側側壁上分別裝有一個限位開關15,限位凸輪16分別與其中一個限位開關15接觸連接,并控制氣缸9的行程。拐臂12的另一端鉸接連接連接叉頭11,連接叉頭11與氣缸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9固定在框架14內,氣缸9與電磁閥8連接,電磁閥8與起動開關7連接,氣缸9與氣源連接,電磁閥8和起動開關7均裝在框架14上。 氣動開關的工作過程是起動開關7控制電磁閥8,電磁閥8控制氣缸9伸縮,當氣缸9伸張時,氣缸9帶動連接叉頭11,連接叉頭11帶拐臂12和拐臂叉頭13,拐臂叉頭13帶動絕緣拉桿4,絕緣拉桿4帶動導電管3與前、后端子6、I上的觸片2卡裝接觸連接實現合閘,當氣缸9活塞桿縮回時,拐臂12返回原位,同時將絕緣桿4推上頂端,導電管3與前、后端子6、I上的觸片2脫離實現斷開。權利要求1.一種氣動開關,包括框架(14)、起動開關(7)、電磁閥(8)、支柱絕緣子(5)、后端子(I)、前端子(6)、觸片(2)、導電管(3),其特征在于框架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5),左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I ),后端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3),后端子(I)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2 ),右端支柱絕緣子(5 )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6),前端子(6)上裝有三個觸片(2),導電管(3)左、右兩端分別卡裝在后、前端子(I、6)的觸片(2)中,導電管(3)鉸接連接絕緣拉桿(4)的上端,絕緣拉桿(4)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13),拐臂叉頭(13)固定連接拐臂(12)的一端,拐臂(12)的拐點固定穿裝在主軸(10)上,主軸(10)內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內側側板和軸套板(17)上,主軸(10)外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外側側板上,拐臂(12)內側的主軸(10)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16),限位凸輪(16)左、右兩側的框架(14)內側側壁上分別裝有一個限位開關(15),限位凸輪(16)與其中一個限位開關(15)接觸連接,拐臂的另一端鉸接連接連接叉頭(II),連接叉頭(11)與氣缸(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9)固定在框架(14)內,氣缸(9) 與電磁閥(8)連接,電磁閥(8)與起動開關(7)連接,氣缸(9)與氣源連接,電磁閥(8)和起動開關(7)均裝在框架(14)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電力配件,特別涉及一種氣動開關,框架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5),左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1),后端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3),后端子1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2),右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6),前端子(6)上裝有三個觸片(2),導電管(3)鉸接連接絕緣拉桿(4)的上端,絕緣拉桿(4)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13),拐臂(12)內側的主軸(10)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16),連接叉頭(11)與氣缸(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9)與電磁閥(8)連接,氣動開關可以增加運行操作方面的可靠性,結構簡單,維護檢修方便。文檔編號H01H3/24GK202796501SQ20122046762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專利技術者吳鳳城, 馬險峰, 張偉 申請人:阜新新源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阜新市新能封閉母線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動開關,包括框架(14)、起動開關(7)、電磁閥(8)、支柱絕緣子(5)、后端子(1)、前端子(6)、觸片(2)、導電管(3),其特征在于框架左、右兩端的上面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支柱絕緣子(5),左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連接一個后端子(1),后端上端鉸接連接一個導電管(3),后端子(1)上同時裝有兩個觸片(2),右端支柱絕緣子(5)上端用螺栓固定一個前端子(6),前端子(6)上裝有三個觸片(2),導電管(3)左、右兩端分別卡裝在后、前端子(1、6)的觸片(2)中,導電管(3)鉸接連接絕緣拉桿(4)的上端,絕緣拉桿(4)的下端鉸接連接拐臂叉頭(13),拐臂叉頭(13)固定連接拐臂(12)的一端,拐臂(12)的拐點固定穿裝在主軸(10)上,主軸(10)內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內側側板和軸套板(17)上,主軸(10)外端活動穿裝在框架(14)外側側板上,拐臂(12)內側的主軸(10)上固定套裝一個限位凸輪(16),限位凸輪(16)左、右兩側的框架(14)內側側壁上分別裝有一個限位開關(15),限位凸輪(16)與其中一個限位開關(15)接觸連接,拐臂的另一端鉸接連接連接叉頭(11),連接叉頭(11)與氣缸(9)的活塞桿固定連接,氣缸(9)固定在框架(14)內,氣缸(9)與電磁閥(8)連接,電磁閥(8)與起動開關(7)連接,氣缸(9)與氣源連接,電磁閥(8)和起動開關(7)均裝在框架(14)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鳳城,馬險峰,張偉,
申請(專利權)人:阜新新源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阜新市新能封閉母線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