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包括電樞繞組、無緯帶以及電樞鐵心,所述電樞鐵心由沖片疊壓而成;電樞繞組的直線邊嵌在所述電樞鐵心的軸向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封口;所述電樞繞組的斜線邊壓在電樞壓圈的外壁上,所述斜線邊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該斜線邊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和第二折彎,第一折彎與所述電樞繞組的直線邊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連接于第一折彎端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消除無緯帶綁扎厚度對電機氣隙大小的影響,減少磁阻和氣隙損耗,提高電機效率、降低電機中銅的用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機繞組的安裝領域,尤其是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
技術介紹
大型直流電機的電樞繞組通常會用無緯帶固定,使用無緯帶可以減小電樞的轉動慣量,同時綁扎工藝簡單。如圖3所示,電樞繞組I安裝在電樞鐵心7的凹槽10中,凹槽10的敞口端會用槽楔11封口,因而電樞繞組的最外層與電樞鐵心外壁的間距為槽楔11的高度。一般而言,無緯帶的綁扎厚度小于槽楔11的厚度。但是在高速直流電機中,由于離心力更大,為保證繞組端部可靠連接在電樞上,無緯帶的綁扎厚度往往要超過10mm,導致無緯帶層的最外層高出電樞鐵心的外壁的。為避免旋轉的過程中無緯帶與定子發生摩擦,就需要抬高定子鐵心的內表面;但是這樣就導致定子和轉子之間的氣隙增大,增大了磁阻和氣 隙損耗,為了彌補這一損耗就需要增加繞組中銅的用量,因而提升了電機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高速直流電機中氣隙大、磁阻及氣隙損耗嚴重的問題,進行改進研究,提供另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從而消除無緯帶綁扎厚度對電機氣隙大小的影響,減少磁阻和氣隙損耗,提高電機效率、降低電機中銅的用量。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包括電樞繞組、無緯帶以及電樞鐵心,所述電樞鐵心由沖片疊壓而成;電樞繞組的直線邊嵌在所述電樞鐵心的軸向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封口 ;所述電樞繞組的斜線邊壓在電樞壓圈的外壁上,所述斜線邊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該斜線邊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和第二折彎,第一折彎與所述電樞繞組的直線邊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連接于第一折彎端部。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折彎與所述電樞繞組的直線邊平行;所述第二折彎外圍的無緯帶綁扎厚度厚,第一折彎外圍的綁扎厚度薄。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第二折彎的最外層到電樞鐵心外壁的間距增大,因而在第二折彎外圍的無緯帶能夠綁扎得更厚,以保證電樞高速旋轉時電樞緊貼在電樞上,同時可以讓無緯帶的最外層不高于電樞鐵心的外壁,避免抬高定子的內表面;定子與轉子之間的氣隙可以根據優化設計取最優值,從而減小電機的磁阻和運行時的氣隙損耗,降低了電機中的銅用量。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剖視圖。圖2是圖I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電樞鐵心的凹槽的剖視放大圖。圖4是本技術的電樞繞組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電樞繞組I、無緯帶3以及電樞鐵心7,電樞鐵心7由沖片疊壓而成;為增強電樞的散熱性能,相鄰兩組電樞鐵心之間安裝有表面帶有通風孔的通風隔板6。如圖3所示,電樞繞組I的直線邊101嵌在電樞鐵心7軸向的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10封口 ;電樞繞組I的斜線邊102壓在電樞壓圈4的外壁上,電樞壓圈4安裝在電樞鐵心7兩端面的凸緣外側。如圖4、圖5所示,斜線邊102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2和第二折彎5,第一折彎2與電樞繞組I的直線邊101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5連接于第一折彎2端部。第二折彎5與的直線邊101平行。斜線邊102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3,第二折彎5外圍的無緯帶綁扎厚度厚,第一折彎2外圍的綁扎厚度薄。本技術在應用時,首先根據電樞繞組I外圍的無緯帶3的綁扎厚度計算公式算出無緯帶的綁扎厚度,所述公式為已有技術,本領域內技術人員能夠通過查閱手冊得知公式內容及計算步驟。然后根據計算所得數據,計算第二折彎5的最外層與電樞鐵心7的外壁的間距,然后根據所得數據在折彎機上加工電樞繞組I斜線邊102上的兩道折彎。再將加工完成的電樞繞組I嵌套在電樞鐵心7的凹槽中,用槽楔10封口,在斜線邊102的外圍綁扎無緯帶3。無緯帶3可以選用網狀無緯帶;網狀無緯帶的強度更高,用于高速電機中可靠性更好。以上描述是對本技術的解釋,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技術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技術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權利要求1.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包括電樞繞組(I)、無緯帶(3)以及電樞鐵心(7 ),電樞鐵心(7 )由沖片疊壓而成;電樞繞組(I)的直線邊(101)嵌在電樞鐵心(3 )的軸向凹槽中,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10)封口;電樞繞組(I)的斜線邊(102)壓在電樞壓圈(4)的外壁上,斜線邊(102)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3),其特征在于斜線邊(102)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2)和第二折彎(5),第一折彎(2)與直線邊(101)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5 )連接于第一折彎(2 )端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彎(5)與電樞繞組(I)的直線邊(101)平行。3.如權利要求I所述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彎(5)夕卜圍的無緯帶(3)綁扎厚度大于第一折彎(2)外圍的無緯帶(3)綁扎厚度。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包括電樞繞組、無緯帶以及電樞鐵心,所述電樞鐵心由沖片疊壓而成;電樞繞組的直線邊嵌在所述電樞鐵心的軸向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封口;所述電樞繞組的斜線邊壓在電樞壓圈的外壁上,所述斜線邊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該斜線邊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和第二折彎,第一折彎與所述電樞繞組的直線邊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連接于第一折彎端部。本技術能夠消除無緯帶綁扎厚度對電機氣隙大小的影響,減少磁阻和氣隙損耗,提高電機效率、降低電機中銅的用量。文檔編號H02K3/51GK202798238SQ20122044045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專利技術者陶寶英, 殷科春 申請人:中電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速電機電樞繞組的端部綁扎結構,包括電樞繞組(1)、無緯帶(3)以及電樞鐵心(7),電樞鐵心(7)由沖片疊壓而成;電樞繞組(1)的直線邊(101)嵌在電樞鐵心(3)的軸向凹槽中,凹槽的敞口端用槽楔(10)封口;電樞繞組(1)的斜線邊(102)壓在電樞壓圈(4)的外壁上,斜線邊(102)的外圍綁扎有無緯帶(3),其特征在于:斜線邊(102)有兩道折彎,分別為第一折彎(2)和第二折彎(5),第一折彎(2)與直線邊(101)相連并且向下彎曲;第二折彎(5)連接于第一折彎(2)端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寶英,殷科春,
申請(專利權)人:中電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