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七層結構的聚丙烯/聚乙烯復合醫用包裝膜,該包裝膜采用茂金屬聚乙烯(mLLDPE)和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混改性樹脂熱作為封層,采用多種比例的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樹脂作為其它層,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越的性主要體現在:1)具有優異的柔韌性、成型性;2)與無涂膠紙具有良好的熱合強度;3)包裝膜能有效地阻隔細菌、抗刺破和用于消毒環境中;4)確保內容物穩定、耐熱以及不會產生有害物遷移等衛生性能;5)與傳統干式復合工藝相比,環境友好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聚丙烯/聚乙烯醫用包裝膜。
技術介紹
醫用器材包裝膜有較大的市場潛力,而醫用器材對包裝膜的要求較高,其不僅需要保證膜的柔韌性、成型性以及與無涂膠紙良好的熱合強度等,還要考慮其阻隔細菌、抗刺破和在消毒環境中確保內容物穩定、耐熱以及不會產生有害物遷移等衛生性能,還有環境友好性。基于此,人們正在積極研究各種用于醫療器材包裝的新型材料,以滿足手術用醫療器材在性能上多方面多層次的苛刻要求。醫用PP應滿足高純度、無毒害、無刺激性、化學穩定性好、不降解、不引起炎癥、無過敏反應、生物相溶性好、不致癌、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等要求。并能經受環氧乙烷的消毒處理。此外還應具有所需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加工性能。據報道,茂金屬催化乙烯基塑性體和丙烯均聚物的共混能夠提高PP薄膜輻射后的抗脆化能力,提高程度直接與共混物中塑性體的含量密切相關。PP薄膜的其它性能也隨塑性體含量的增加而改善,PP與塑性體共混物的薄膜可用于包裝醫療設備。當前,國內外醫用包裝膜的復合方法通常主要有干式復合、無溶劑復合、多層共擠擠出復合等。干式復合是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較為傳統的一種復合方式,是采用雙組分的聚胺酯粘合劑,對兩層基材薄膜進行粘合的一種工藝方法,其主劑和固化劑按比例混合后,再用有機溶劑進行稀釋,調整到一定的使用濃度,通過網線輥涂布到基材上,經熱風烘箱干燥,再由加熱輥加熱與另一種基材進行加壓粘合,再經時效處理而成。干式復合工藝的特點是操作簡單,層間搭配也靈活多樣,但其最大的缺陷是膠層表面張力較大,粘合劑溶劑雖經很大功率的干燥,但也難免出現溶劑殘留的情況,而且浪費能源,干燥的廢氣及有機溶劑的揮發也會污染環境。無溶劑復合的復合過程中沒有溶劑的殘留,沒有廢氣的排放污染環境,但因為主劑和固化劑的比例控制不穩定,復合工藝條件復雜等多種因素,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最有前景的多層共擠擠出復合方法,它是采用3臺以上的擠出機,將不同功能的樹脂原料如PA、PE、PP等,分別熔融擠出,通過各自的流道在一個模頭匯合,再經過吹脹成型,冷卻復合在一起。多層共擠多功能包裝膜能夠很好滿足各種醫用包裝的需要,又具有干式復合膜無法比擬的優點,可通過調整阻隔層的厚度及多種阻隔材料的搭配使用,可以靈活的設計出不同阻隔性能的薄膜,還可靈活更換調配熱封層材料,滿足不同包裝的需求。為滿足更多的要求,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利用共擠法制備的聚丙烯/聚乙烯醫用包裝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聚丙烯/聚乙烯復合醫用包裝膜。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聚丙烯/聚乙烯醫用包裝膜為七層復合薄膜,從包裝膜橫截面開始從外到內包括第一層為熱封層A,其成分是茂金屬聚乙烯(mLLDPE)和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混改性樹脂;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樹脂的熔融指數為1. O 5. 7g/10min,密度為O. 92 1.2g/cm3 ;優選熔融指數為3.1 4. 7g/10min,密度為O. 92 O. 94g/cm3的共混改性樹脂; 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為20-35wt% ;所述茂金屬聚乙烯(mLLDPE)的用量占共混改性樹脂總量的20 70wt% ;優選30-50% ; 所述熱封層A的厚度為20 μ m 50 μ m ;第二層為B層,其成分是均聚的聚丙烯;該層在確保與熱封層A粘牢、符合FDA要求的同時,還能夠降低成本,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優選的,選用熔融指數為1. 8 5. Og/min,密度為O. 90 O. 91g/cm3的均聚聚丙烯。優選熔融指數為3. 5 4. 6g/10min的均聚聚丙紐;所述B層的厚度為10 μ m 40 μ m。第三層為C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述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可以為1. 3 2. 5g/min,密度可以為O. 89 O. 91g/cm3。優選熔融指數為1. 5 2.lg/10min,密度為O. 89 O. 90g/cm3的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C層的厚度為10 μ m 40 μ m。第四層為D層,其成分是均聚的聚丙烯;該層作為比例最多的一層,要求在確保成本很低的前提下,既要于第四層粘接層D相容,使薄膜不分層,還要具有延伸率和挺度高、透明度好、且吸塑成型時厚薄均勻等優點。較好的,可以選用熔融指數為2. O 5. 5g/min,密度為O. 90 O. 92g/cm3的均聚聚丙烯;優選熔融指數為3. 2 4. 8g/10min,密度為O.91 O. 92g/cm3的均聚聚丙烯;所述D層的厚度為10 μ m 50 μ m。第五層為E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用材料的熔融指數為1. 3 2. 5g/min,密度為O. 89 O. 91g/cm3 ;優選熔融指數為1. 5 2. lg/10min,密度為O. 89 O.90g/cm3的馬來酸酐接枝聚丙烯;所述E層的厚度為10 μ m 20 μ m ;第六層為F層,其成分是聚丙烯與乙烯基塑性體共混樹脂;其熔融指數為1. 6 7. 5g/min,密度為O. 85 O. 92g/cm3 ;所述F層的厚度為10 μ m 50 μ m ;第七層為G層,其成分為聚丙烯與乙烯基塑性體共混樹脂,其熔融指數為1. 6 7. 5g/min,密度為O. 85 O. 92g/cm3 ;所述G層的厚度為10 μ m 40 μ m。所述乙烯基塑性體為聚乙烯塑性體,聚氯乙烯塑性體或聚四氟乙烯塑性體。所述F層中乙烯基塑性體的重量百分數為50 87% ;優選60 75% ;所述G層中乙烯基塑性體的重量百分數為20 50% ;優選30 35%。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樹脂可采用本領域常用的方法制備,如將不同樹脂經過螺桿共混機共混或采用適當溶液將不同組分共混等。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聚丙烯/聚乙烯醫用包裝膜采用共擠法生產,特別選用下吹水冷法共擠吹膜法實現,如可采用下述方法進行按各層薄膜組份分別在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然后在七層共擠流延膜機生產線上,將各層原料分別進行混合熔融塑化,通過劑量共擠出流延,得到高阻隔共擠薄膜。所述混合反應的時間可為12 20h ;所述熔融,可用雙螺桿擠出機熔融擠出造粒,所述雙螺桿擠出機的9區加熱溫度可分別為170 180°C,180 200°C,200 220°C,210 220°C, 210 220°C, 200 210°C, 190 210°C, 190 200°C, 180 190°C。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熱封層采用熔指高的茂金屬聚乙烯(mLLDPE )和乙烯丙烯酸甲酯(EMA)共混改性樹脂,茂金屬聚乙烯具有線性聚乙烯結構,比普通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有更高的抗拉強度、延伸性、低溫熱封性和抗污染性,適用于制備共擠薄膜,其薄膜平整性、干復性、印刷性、熱封性極佳;經過EMA改性后,EMA卓越的熱穩定性、優異的填充性、出色的柔韌性和彈性、良好的聚合物相容性、突出的粘結性、優秀的密封易撕性和低溫熱封性進一步強化了茂金屬聚乙烯的抗拉強度、延伸性、低溫熱封性和抗污染性,并具有更好的熱穩定性、填充性、柔韌性和彈性、以及粘結性和低溫熱封性性能,保證膜與無涂膠透氣紙能夠良好熱合;聚丙烯的耐高溫性能,解決了很多材料中熱封時會碰到的困難。而且聚丙烯不但透明度和透光率好,還有著良好的阻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丙烯/聚乙烯復合醫用包裝膜,為七層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從包裝膜橫截面開始從外到內包括:第一層為熱封層A,其成分是茂金屬聚乙烯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混改性樹脂;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樹脂的熔融指數為1.0~5.7g/10min,密度為0.92~1.2g/cm3;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為20?35wt%;所述茂金屬聚乙烯的用量占共混改性樹脂總量的20~70wt%;所述熱封層A的厚度為20μm~50μm;第二層為B層,其成分是熔融指數為1.8~5.0g/min,密度為0.90~0.91g/cm3的均聚聚丙烯;所述B層的厚度為10μm~40μm。第三層為C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述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為1.3~2.5g/min,密度為0.89~0.91g/cm3;所述C層的厚度為10μm~40μm;第四層為D層,其成分是均聚的聚丙烯;其熔融指數為2.0~5.5g/min,密度為0.90~0.92g/cm3;所述D層的厚度為10μm~50μm;第五層為E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用材料的熔融指數為1.3~2.5g/min,密度為0.89~0.91g/cm3;所述E層的厚度為10μm~20μm;第六層為F層,其成分是聚丙烯與乙烯基塑性體共混樹脂;其熔融指數為1.6~7.5g/min,密度為0.85~0.92g/cm3;所述F層的厚度為10μm~50μm;第七層為G層,其成分為聚丙烯與乙烯基塑性體共混樹脂,其 熔融指數為1.6~7.5g/min,密度為0.85~0.92g/cm3;所述G層的厚度為10μm~40μm;所述D層為熔融指數為3.2~4.8g/10min,密度為0.91~0.92g/cm3的均聚聚丙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聚丙烯/聚乙烯復合醫用包裝膜,為七層復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從包裝膜橫截面開始從外到內包括 第一層為熱封層A,其成分是茂金屬聚乙烯和乙烯丙烯酸甲酯共混改性樹脂;其中,所述共混改性樹脂的熔融指數為I. O 5. 7g/10min,密度為O. 92 I. 2g/cm3 ;所述乙烯丙烯酸甲酯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為20-35wt% ;所述茂金屬聚乙烯的用量占共混改性樹脂總量的20 70wt% ;所述熱封層A的厚度為20 μ m 50 μ m ; 第二層為B層,其成分是熔融指數為I. 8 5. Og/min,密度為O. 90 O. 91g/cm3的均聚聚丙烯;所述B層的厚度為10 μ m 40 μ m。第三層為C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述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的熔融指數為I. 3 2. 5g/min,密度為O. 89 O. 91g/cm3 ;所述C層的厚度為10 μ m 40 μ m ; 第四層為D層,其成分是均聚的聚丙烯;其熔融指數為2. O 5. 5g/min,密度為O. 90 O.92g/cm3 ;所述D層的厚度為10 μ m 50 μ m ; 第五層為E層,其成分為經馬來酸酐接枝的聚丙烯;所用材料的熔融指數為I. 3 2.5g/min,密度為O. 89 O. 91g/cm...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亦鋒,魯聽,徐建立,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華豐包裝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