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對一待換油容器進行換油的快速換油系統,其包括用于由所述待換油容器內抽出舊油的抽吸舊油單元、用于將新油加入所述述待換油容器內的加注新油單元、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和所述加注新油單元動作的控制系統、接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抽吸出來的舊油的舊油儲油容器、給所述加注新油單元提供新油的供油單元、連接于所述加注新油單元的新油管路及連接于所述抽吸舊油單元的舊油管路。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快速換油系統在所述控制系統的控制下,能夠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回收舊油及加注新油,節約了時間,提高換油效率,并降低了舊油對新油的污染程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快速換油系統。
技術介紹
在機械設備及交通運輸工具中,都使用著潤滑油、液壓油及液力傳動油,機械潤滑系統的作用就是在機械工作時連續不斷地將數量足夠、溫度適中的機油輸送到全部傳動部件的摩擦表面,在所有摩擦表面之間形成連續的油膜,實現液體摩擦,從而減小摩擦阻力、 減輕機件磨損、降低功率消耗,以達到提高發動機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另外,機油在循環流動的過程中流經機件的工作表面,可以降低機件的溫度,帶走摩擦所產生的金屬碎末。與此同時,形成的油膜還可以起到密封防漏和防止機件發生銹蝕的作用。隨著機械設備的使用,各種油長時間在高溫、高壓、高速的環境中工作,很容易發生變質,其一方面是因為油在高溫下被空氣氧化,導致其物理化學性能發生改變,影響機油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機械件相對運動所產生的金屬碎屑以及來自于外界環境的灰塵和雜質,混雜在油中,也是導致油變質的一大原因。油變質之后,其對機件保護作用也會大幅度削弱,變質的油不僅起不到潤滑、冷卻、清洗的作用,反而會加劇機件磨損、增加消耗,嚴重時甚至有可能破壞機器的正常運轉,因此,需要定期對油進行更換。以交通運輸工具汽車換機油為例,汽車使用潤滑油以來,換油都是使用人工換油的方法,將汽車舉升后,打開發動機護板,擰開發動機底部油底殼螺栓放油,此時,將舊油放入接油盆中,排完舊油后再擰回放油螺釘,更換機油濾清器后,再從發動上部機油孔處加入新機油。隨著社會的發展,汽車越來越多,當車主前往售后服務站維修換油時,經常需要排隊等待,車主得不到及時服務,導致浪費車主的時間。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維修換油工位不夠是引起車主等待的重要原因之一。售后服務站為減少客戶的等待時間,需要在有限的場地提高維修換油工位的利用率,從而解決維修換油工位不夠的問題,傳統的手工放油換油, 唯一提高效率辦法是縮短換油時間,但縮短時間就會使舊的潤滑油沒有流干凈就擰上油底殼螺栓,加入新油時就會與殘留的舊油混合,如此會導致新油污染,從而影響換油質量,影響機件性能,對機件造成磨損,弓I起客戶的不滿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換油系統,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手工換油時間長且舊油放不干凈而使舊油污染新油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快速換油系統,用于對一待換油容器進行換油, 所述快速換油系統包括用于由所述待換油容器內抽出舊油的抽吸舊油單元、用于將新油加入所述述待換油容器內的加注新油單元、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和所述加注新油單元動作的控制系統、接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抽吸出來的舊油的舊油儲油容器、給所述加注新油單元提供新油的供油單元、連接于所述加注新油單元的新油管路及連接于所述抽吸舊油單元的舊油管路。進一步地,所述抽吸舊油單元包括真空發生器、真空泵、電動油泵或氣動油泵。進一步地,所述加注新油單元包括電動油泵、氣動油泵或帶壓力的供油系統及用于切斷油液流動的氣控截止閥、電控截止閥或手動截止閥,所述帶壓力的供油系統為外置集中式供油系統。進一步地,所述快速換油系統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新油管路上且對加入所述待換油容器內的新油進行計量的新油計量傳感器及設置于所述舊油儲油容器內的舊油油量傳感器,所述新油計量傳感器與所述舊油油量傳感器電性連接至所述控制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新油計量傳感器為容積式流量計、葉輪式流量計、差壓式流量計、 變面積式流量計、動量式流量計、沖量式流量計、電磁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流體振蕩式流量計或質量流量計。進一步地,所述舊油油量傳感器為浮子式油位傳感器、光電式油量傳感器、超聲式油位傳感器或稱重式油量傳感器。進一步地,所述待換油容器內設置有油標尺導管,所述新油管路的自由端和所述舊油管路的自由端可根據系統中進行新油加注動作還是舊油抽吸動作來選擇地由所述油標尺導管插入所述待換油容器內。進一步地,所述快速換油系統還包括用于安裝于所述待換油容器上的流體更換裝置,所述流體更換裝置包括流體更換部件和放流公接頭部件;所述流體更換部件包括連接于所述待換油容器上的本體,所述本體上開設有用于供流體流出的出液通道;所述本體上還設有第一彈性件和可彈性封堵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彈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一端抵頂于所述本體,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彈性密封件;所述放流公接頭部件包括可抵頂于所述彈性密封件且可使所述出液通道導通的頂針體,所述頂針體上開設有可與所述出液通道連通的過液通道,所述頂針體的外側滑動套設有可彈性抵頂于所述本體的密封滑套,所述密封滑套與所述頂針體之間設置有第二彈性件。進一步地,所述新油管路的自由端和所述舊油管路的自由端可根據系統中進行新油加注動作還是舊油抽吸動作來選擇地接入所述流體更換裝置的頂針體的過液通道內。進一步地,所述快速換油系統還包括二位三通閥,所述二位三通閥具有第一油口、 第二油口及第三油口,所述快速換油系統還包括連接所述二位三通閥的第一油口與所述待換油容器的連接管路,所述舊油管路連接所述二位三通閥的第二油口與所述抽吸舊油單元,所述新油管路連接所述二位三通閥的第三油口與所述加注新油單元。通過所述控制系統的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將所述待換油容器內的舊油抽吸至所述舊油儲油容器。所述加注新油單元將由所述供油單元提供的新油加入至所述待換油容器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快速換油系統在所述控制系統的控制下,能夠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回收舊油及加注新油,節約了時間,提高換油效率,并降低了舊油對新油的污染程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快速換油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圖I的快速換油系統的流體更換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2的流體更換裝置的流體更換部件的剖面示意圖。圖4是圖2的流體更換裝置的放流公接頭部件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快速換油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對一待換油容器90進行換油的快速換油系統100,其包括用于由所述待換油容器90內抽出舊油的抽吸舊油單元30、用于將新油加入所述述待換油容器90內的加注新油單元40、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和所述加注新油單元40動作的控制系統80、接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抽吸出來的舊油的舊油儲油容器50、給所述加注新油單元40提供新油的的供油單元60、連接于所述加注新油單元40的新油管路72及連接于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的舊油管路71。通過所述控制系統80的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將所述待換油容器90內的舊油抽吸至所述舊油儲油容器50。所述加注新油單元40將由所述供油單元60提供的新油加入至所述待換油容器90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快速換油系統100在所述控制系統的控制下,能夠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回收舊油及加注新油,節約了時間,提高換油效率,并降低了舊油對新油的污染程度。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所述待換油容器90以發動機油底殼為例,但本專利技術不局限于此,任何需要換油的裝置均可適用。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包括真空發生器、真空泵、電動油泵或氣動油泵。所述抽吸舊油單元30可以產生負壓抽吸舊油,作用是將所述待換油容器90內的舊油抽吸干凈徹底。本專利技術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換油系統,用于對一待換油容器進行換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換油系統包括用于由所述待換油容器內抽出舊油的抽吸舊油單元、用于將新油加入所述述待換油容器內的加注新油單元、控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和所述加注新油單元動作的控制系統、接收所述抽吸舊油單元抽吸出來的舊油的舊油儲油容器、給所述加注新油單元提供新油的供油單元、連接于所述加注新油單元的新油管路及連接于所述抽吸舊油單元的舊油管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勇華,張湘云,陽勇,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車安達汽保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