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球形接頭,包括:具有開口部(20)的外殼(11);具有軸部(30)和球部(31)的球銷(12);收納在外殼(11)中的球形密封件(13),其具有凹球面(50)、外伸部(51)及斜面部(52),其中,所述凹球面供球部(31)插入,所述外伸部的內徑比球部(31)的外徑小,以阻止球部(31)從凹球面(50)脫離,所述斜面部形成在供軸部(30)插通的孔部(21)上,且呈內徑從外伸部(51)朝向開口部(20)擴大的形狀;以及鉚接部(80),該鉚接部使形成于外殼(11)的開口部(20)的端壁的突出部(25)朝球形密封件(13)的端面側彎曲,并與球形密封件(13)的端面重疊配置,其朝向外伸部(51)延伸而與斜面部(52)相對,該球形接頭不僅能可靠地防止球形密封件(13)脫離外殼(11),而且能可靠地進行球形密封件(13)相對于外殼(11)在上下及徑向上的定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可用在各種設備等的可動部分上的球形接頭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 涉及能可靠地進行球形密封件相對于外殼在上下及徑向上的定位的技術。
技術介紹
球形接頭由外殼、具有球部的球銷、收納在外殼中的球形密封件及防塵罩等構成。 在球形密封件的內部形成有能自由旋轉地與上述球部嵌合的凹球面。在球形密封件上形成有外伸部,以阻止球部從凹球面脫離。外伸部的內徑比球部的外徑小。因此,在將球部插入凹球面時,對球銷施加軸線方向上的載荷,從而在利用球部使外伸部強行擴張的同時,將球部插入凹球面。在日本專利特許第3168229號公報所公開的球形接頭中,作為將球形密封件固定于外殼的方法,在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球形密封件的底部形成突起,并在外殼的底部形成孔,通過將上述突起插入該孔中,并使突起的前端部受熱而變形(熱鉚接),從而將球形密封件固定于外殼。
技術實現思路
在上述中,存在如下問題。即,在使設于球形密封件一部分上的突起從外殼的底部的孔突出并通過熱鉚接來進行固定的球形接頭中,例如在外殼的底部與飛石等障礙物發生碰撞時、或是在遭遇強酸等腐蝕性液體時,合成樹脂制的突起可能會發生損傷,而使球形密封件的固定發生松弛。此外,由于突起朝外殼的底部突出,因此,還存在外殼在軸線方向上的尺寸較大、很難將桿構件(系桿等)固定在外殼的底部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球形密封件是樹脂材料制成的,因此,存在剛性低、當固定在外殼內時很難固定位置這樣的問題。若無法使球形密封件正確地定位在外殼內,則球部的擺動中心會偏離規定的位置,而可能無法發揮預期的性能。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球形接頭及其制造方法,該球形接頭不僅能可靠地防止球形密封件脫離外殼,還能可靠地進行球形密封件相對于外殼在上下及徑向上的定位。(I)本專利技術的球形接頭的特征是,包括金屬制的外殼,該外殼具有開口部;球銷, 該球銷具有軸部和球部;球形密封件,該球形密封件是收納在上述外殼中的合成樹脂制的球形密封件,并具有凹球面、外伸部及斜面部,其中,上述凹球面供上述球部插入,上述外伸部的內徑比上述球部的外徑小,以阻止上述球部從上述凹球面脫離,上述斜面部形成在供上述軸部插通的孔部上,且形成內徑從上述外伸部朝向上述開口部擴大的形狀;以及鉚接部,該鉚接部使形成于上述外殼的上述開口部的端壁的突出部朝上述球形密封件的端面側彎曲,并且與上述球形密封件的端面重疊配置,其朝向上述外伸部延伸而與上述斜面部相對。(2)本專利技術的球形接頭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將球銷的球部插入球形密封件的凹球面的工序;將插入有上述球部的上述球形密封件插入至外殼中的工序;通過對形成于上述外殼的開口部的端壁上的突出部施加朝向球銷的軸部的、沿徑向的載荷,來使上述突出部以朝斜內側傾斜的方式塑性變形的第一鉚接工序;以及通過對上述突出部施加沿著斜面部的載荷,來使上述突出部塑性變形,從而利用上述突出部夾住球形密封件的端面的第二鉚接工序,其中,上述斜面部形成在供形成于上述球形密封件的上述軸部插通的孔部上,且形成內徑從上述外伸部朝向上述開口部擴大的形狀。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球形接頭的剖視圖。圖2是表示上述球形接頭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說明圖。圖3是表示上述球形接頭中的突出部與小徑部的關系的說明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球形接頭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方式的球形接頭10。球形接頭10的用途不受限定,但作為一例,可用在將構成汽車的懸架機構部的穩定器與車體連接的穩定器連桿中。上述球形接頭10包括外殼11、球銷12、球形密封件13、防塵罩14等。在外殼11 上焊接有桿構件15。外殼11例如由碳素鋼等金屬構成,其具有位于圖I中的上側的開口部20、圓筒形的周壁部21、位于與開口部20相反一側的底部22等。在開口部20的端壁20a上,形成有構成后述鉚接部80的厚度為t、長度為L的突出部25。突出部25的厚度t設定為周壁部 21的厚度的40 60%。若不足40%,則變形后的載荷不足,無法高精度地按壓球形密封件 13的端面13a。另外,若超過60%,則鉚接加工會變得困難。此外,突出部25的長度L設定為厚度t的2 4倍。若不足2倍,則在鉚接加工時,不僅所需的鉚接力增大,而且在球形密封件13上的按壓余量不足。另外,若超過4倍,則沖壓加工會變得困難。在周壁部21外表面的開口部20附近形成有防塵罩安裝槽26。防塵罩安裝槽26 在周壁部21的周向上是連續的。球銷12是金屬制的,其具有軸部30和球部31。軸部30與球部31相互成型為一體。在軸部30上形成有陽螺紋部35、第一凸緣部36、第二凸緣部37、小徑部38等。第一凸緣部36的直徑比第二凸緣部37的直徑大。在凸緣部36、37之間形成有防塵罩安裝部39。 防塵罩安裝部39在球銷12的周向上是連續的。球部31的前端面31a成型為平坦的形狀。球形密封件13是合成樹脂制的,其被收納在外殼11的內部。上述球形密封件13 具有供上述球部31插入的凹球面50、構成球部31的防脫部的外伸部51、在將球部31插入凹球面50時對球部31的插入進行導向的斜面部52、在凹球面50周圍形成的側壁部53及底壁部54等。外伸部51、側壁部53和底壁部54相互成型為一體。球部31與凹球面50彼此以能繞球形密封件13的軸線X旋轉的方式嵌合。此外, 上述球部31以使球銷12能相對于球形密封件13的軸線X傾斜、且能在所有方向上搖頭的方式與凹球面50嵌合。外伸部51的內徑Dl比球部31的外徑D2小。利用上述外伸部51,就可阻止插入凹球面50的球部31從凹球面50拔出。斜面部52形成在供球銷12的軸部30插通的球形密封件13的孔部60的內周面上。上述斜面部52呈內徑從外伸部51朝向外殼11的開口部20擴大的錐形形狀。上述斜面部52與球形密封件13的端面13a相連。球形密封件13的底壁部54呈構成與球部31的外周面貼合的球的一部分的形狀。 球形密封件13的底壁部54與外殼11的底部22重疊。在球形密封件13的底壁部54與球部31的前端面31a之間,形成能積存油脂等潤滑劑的空間部61。在外殼11的開口部20上設置有鉚接部80。通過使與外殼11的開口部20的端壁 20a —體形成的突出部25塑性變形,來構成鉚接部80。鉚接部80理想的是設置在外殼11 的整個外周,但只要在強度上沒有問題,也可以設置在外殼11的周向上的一部分。鉚接部80在外殼11的開口部20內側與球形密封件13的端面13a重疊地配置。 突出部25以與球形密封件13的上述斜面部52相對的方式沿著斜面部52朝向外伸部51 延伸。突出部25的內徑D3設定為不會與球銷12擺動時球部31所描出的軌跡發生干涉的尺寸。此外,如圖3所示,突出部25呈在使球銷12擺動到最大角度時與小徑部38貼合的形狀,從而可防止因小徑部38和突出部25發生干涉而減小球銷12的擺動角度。在形成鉚接部80時,首先在第一鉚接工序中,對突出部25施加沿球形密封件13 的徑向的載荷P1。在該徑向的載荷Pl的作用下,突出部25以朝斜內側傾斜45°左右的方式塑性變形。接著,在第二鉚接工序中,對上述突出部25施加沿著球形密封件13的斜面部52 的載荷P2。在該載荷P2的作用下,突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黑田茂,大村修司,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發條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