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用于使導光板入光側的微結構快速成型,其包含:一熱壓印機,包含一基座及設在基座內的電熱體,該電熱體并以電導線與電源連接;一模具,設于熱壓印機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的基體及設于該基體上的傳導體,該傳導體與熱壓印機的電熱體貼觸以使模具的設定微結構得以產生熱高溫;一定位座,與熱壓印機相對應配置,包含一由動力單元連動移位的供固設數導光板且使導光板入光側端面朝上設置的托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模具上具有設定高溫的微結構,供導光板入光側端面對應壓合,使該導光板入光側端面受溫塑形產生反向的微結構,以解決傳統導光板在加工上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
一種導光板入光側V-Cut產生結構,特別指一種具快速、干凈的導光板入光側加工結構。
技術介紹
導光板的作用,用以引導自光源發出光束的傳輸方向,將線光源或點光源轉換成面光源而均勻出射。為提高光線出射的均勻性,通常會在導光板的入光側端面,形成具有導正光源均勻效果的V溝或各種形狀的微結構,用以散射光源以提高導光板出射光束的均勻性。按一般導光板入側微結構的成型方式,通常采切割成型,利用刀盤架設刀具,以高速旋轉刀具切削出微結構,由于導光板的材質以壓克力板所制,經切削加工、極易產生切屑、除造成環境臟亂及設備成本較高外,微結構的精準度更易因切屑堆積的影響而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結構簡單,使制作過程更加干凈整潔,避免臟亂,且生產效率高,速度快,成品優良。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熱壓印機,包含一基座及設在基座內的電熱體,該電熱體并以電導線與電源連接;一模具,設于熱壓印機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的基體及設于該基體上的傳導體,該傳導體與熱壓印機的電熱體貼觸以使模具的設定微結構得以產生熱高溫;一定位座,與熱壓印機相對應配置,包含一由動力單元連動移位的供固設數導光板且使導光板入光側端面朝上設置的托盤。其中,微結構為直線。其中,微結構為半圓形。其中,微結構為連續曲線型態。通過上述結構,本技術的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利用模具上預先形成所需的微結構,并使其具有設定高溫,成型時,將導光板以入光側端面直接朝模具推頂壓合,該導光板入光側端面經受溫,會依據模具的形狀塑形產生反向的微結構,始完成導光板入光側微結構的加工,制作的歷程皆呈干凈,制作更加快速,效率更高,且具有不同形狀(如直線、半圓、曲線、連續式形狀)的微結構供其選擇替換,提升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I :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 :本技術的平面分解圖。圖3:本技術的定位座剖視圖。圖4:本技術的動作示意圖。圖5:本技術的加工完成圖。圖6:本技術的導光板微結構示意圖。圖7:本技術的直線微結構示意圖。圖8:本技術的圓弧狀微結構示意圖。圖9:本技術的連續曲線狀微結構示意圖。圖10 :本技術的定位座的調整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2所示,本技術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主要于一機臺上設置有一熱壓印機1、一結合在熱壓機I上的模具2以及供導光板3固置的定位座4 ;其中該熱壓印機1由動力單元10連動,包含一基座11、一結合在基座11上的電熱體12、經電導線通電提供熱能;該模具2結合在熱壓印機I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20的基體21及設置在基體21上的傳導體22,該基體21以固定螺絲23結合在熱壓印機1上,并使傳導體22 與熱壓印機1的電熱體12貼觸而接受熱能傳導,使模具的微結構20可以產生高溫;該定位座4包含第一基座40及第二基座41,該第一基座40及第二基座41于內側均形成相同的缺槽400,藉以組合構成一供導光板3容置的容置槽,于容置槽內另配置有一頂板31,且由外端連接一調整螺絲32控制調整頂板31的松緊;又該第一基座40及第二基座41外側各具有一基準缺口 401,可供熱壓印機I與其互相對準結合。該定位座4,固設在一由動力單元5帶動的托盤50上,藉使定位座4可受動力單元 5連動,向上朝模具2移位壓合(如圖2 )。參閱圖3至圖6所示,說明本技術的加工流程,首先,將預先加工的導光板3 數量,放置入定位座4形成的容置槽內,再利用調整螺絲32推動頂板31前進而將全部導光板3固定并使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向上凸露(如圖3);隨即啟動定位座4的動力單元5,使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朝熱壓印機I對應壓合(如圖4),因模具2的微結構20已具有高溫, 當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壓觸模具2的微結構20時,會受溫而塑形成所需的反向微結構30 (如圖5),再經由冷卻降溫即完成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微結構的加工(如圖6),制作的歷程皆呈干凈,快速的加工效果。再參閱圖7至圖9為本技術為提升加工效率,特別將模具2設為可活動的更換形態,并模具2將預先制成直線6、角錐狀或圓弧狀7及連續曲線狀8的微結構,供安裝在熱壓印機1上,可各別經由模具微結構高溫的壓合塑形,令各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成型為所需的微結構型態。如圖10所示,本技術為因應不同導光板3數量厚度所呈現的調整示意圖,利用調整螺絲32調整頂板31移位而固置預定數量的導光板3,方便對導光板3入光側端面進行熱壓印加工。權利要求1.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熱壓印機,包含一基座及設在基座內的電熱體,該電熱體并以電導線與電源連接;一模具,設于熱壓印機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的基體及設于該基體上的傳導體,該傳導體與熱壓印機的電熱體貼觸以使模具的設定微結構得以產生熱高溫; 一定位座,與熱壓印機相對應配置,包含一由動力單元連動移位的供固設數導光板且使導光板入光側端面朝上設置的托盤。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微結構為直線。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微結構為半圓形。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微結構為連續曲線型態。專利摘要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用于使導光板入光側的微結構快速成型,其包含一熱壓印機,包含一基座及設在基座內的電熱體,該電熱體并以電導線與電源連接;一模具,設于熱壓印機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的基體及設于該基體上的傳導體,該傳導體與熱壓印機的電熱體貼觸以使模具的設定微結構得以產生熱高溫;一定位座,與熱壓印機相對應配置,包含一由動力單元連動移位的供固設數導光板且使導光板入光側端面朝上設置的托盤。本技術利用模具上具有設定高溫的微結構,供導光板入光側端面對應壓合,使該導光板入光側端面受溫塑形產生反向的微結構,以解決傳統導光板在加工上問題。文檔編號B29C59/02GK202805647SQ20122043536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0日專利技術者林炳騰 申請人:富昱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光板入光側熱壓印加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熱壓印機,包含一基座及設在基座內的電熱體,該電熱體并以電導線與電源連接;一模具,設于熱壓印機上,包含一具有設定微結構的基體及設于該基體上的傳導體,該傳導體與熱壓印機的電熱體貼觸以使模具的設定微結構得以產生熱高溫;一定位座,與熱壓印機相對應配置,包含一由動力單元連動移位的供固設數導光板且使導光板入光側端面朝上設置的托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炳騰,
申請(專利權)人:富昱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