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閥裝置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差平衡閥。包括先導閥和主閥,通過壓力設定螺釘設定閥門開啟時上游介質與下游介質之間的壓力差。當壓差大于設定值時,先導閥開啟進而主閥開啟,將上游高壓介質泄放到下游,使壓差減小直至等于設定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壓差平衡閥結構設計合理、便于后期維護、使用壽命長、運行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壓差平衡閥
[0001 ] 本技術屬于閥裝置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壓差平衡閥。
技術介紹
壓差平衡閥是通過調節,將上游管路壓力與下游管路壓力的差值維持在設定值的常用閥門。壓差平衡閥通常配置先導閥使用,即包括用于控制的先導閥和用于動作的主閥。 現有技術中,壓差平衡閥的內部結構復雜,故障率高不利于后期維護。同時,其結構的復雜性也決定了運行的可靠性較低,使用壽命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構造合理、便于后期維護、使用壽命長、運行可靠的壓差平衡閥。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壓差平衡閥包括先導閥和主閥;所述先導閥包括先導閥上閥體和先導閥下閥體;所述先導閥上閥體的頂端設有內螺紋部,該內螺紋部中穿設有壓力設定螺釘;所述先導閥下閥體由帶有中心孔的橫板分為上閥室和下閥室,所述下閥室又由帶有中心孔的隔板分為上腔體和下腔體,在上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上游管路,在上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上游管路,在先導閥上閥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下游管路,在下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下游管路,所述第一上游管路和第二上游管路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上游總管,在所述第一上游管路上還連接有分管,所述匯聚點與分管連接點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節流孔板,所述第一下游管路與第二下游管路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下游總管;還包括位于中心線上的聯動關閉系統,該系統包括穿設于所述橫板中心孔中的中心桿,在所述中心桿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先導閥彈簧、先導閥膜片和擋片,所述先導閥彈簧套設于中心桿的上端,所述先導閥膜片由夾塊固定于中心桿的中部、其邊緣夾設于所述先導閥上閥體和先導閥下閥體之間,所述擋片固定于中心桿底端、正對所述隔板的中心孔;在所述先導閥彈簧的頂端還設有壓塊,所述壓力設定螺釘的底端抵在所述壓塊上;所述主閥包括主閥上閥體和主閥下閥體;所述主閥上閥體的上端設有中心導孔,其頂端設有閥蓋,在所述主閥上閥體的側壁上還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 ;所述主閥下閥體的兩端設有用于連接上游和下游的法蘭,其內部相應地設有高壓區和低壓區,兩者的交界處設有圓筒狀的閥座,所述閥座上通過多個支撐體設有定位座,該定位座上設有中心導孔,在所述主閥下閥體高壓區和低壓區的側壁上還分別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 ;還包括關閉系統,該系統包括上端和下端分別穿過所述主閥上閥體和主閥下閥體上中心導孔的閥桿,在所述閥桿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主閥膜片和工字形體,所述主閥膜片和工字形體采用上夾板和下夾板固定于所述閥桿中部,所述主閥膜片的邊緣夾設于所述主閥上閥體與主閥下閥體之間,所述工字形體的下表面邊緣處設有與所述閥座上邊緣配合的密封墊;所述上游總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下閥體高壓區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所述下游總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下閥體低壓區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所述分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上閥體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其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先導閥對主閥進行精確、便捷的控制,使整個壓差平衡閥具有優異的性能。模塊化的主閥內部結構、先導閥與主閥之間的連接管路保證了閥門較高的運行精度、可靠的密封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同時,本壓差平衡閥也便于清潔和維護。優選地所述先導閥膜片和主閥膜片均為高強度橡膠材質。優選地所述內螺紋部為固接于所述先導閥上閥體頂部的螺母。優選地在所述上夾板與所述主閥上閥體之間還設有用于緩沖的主閥彈簧。優選地所述支撐體為三個,沿周向等角度分布。優選地在所述上游總管上設有球閥、分管上設有球閥、下游總管上設有球閥。優選地在所述上游總管上設有過濾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先導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主閥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節流孔板;2、過濾器;3、球閥;4、球閥;5、先導閥;5_1、第一上游管路; 5-2、第二上游管路;5-3、螺母;5-4、先導閥上閥體;5-5、先導閥膜片;5_6、壓力設定螺釘; 5-7、壓塊;5-8、先導閥彈簧;5-9、第一下游管路;5-10、第二下游管路;5_11、先導閥下閥體;5-12、隔板;5-13、擋片;6、球閥;7、主閥;7_1、閥蓋;7_2、閥桿;7_3、主閥彈簧;7_4、閥座;7-5、主閥上閥體;7-6、主閥膜片;7-7、關閉系統;7-8、密封墊;7_9、主閥下閥體。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見圖1,本技術包括先導閥5和主閥7,先導閥5起到控制主閥7響應動作的作用,主閥7用于從上游向下游泄放介質。兩者之間通過管路連接,在這些管路上還設有過濾器和球閥等多個裝置,實現過濾和手動控制功能。圖2是先導閥的結構示意圖。先導閥5包括對接在一起的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0。先導閥上閥體5-4優選為圓錐體形狀,在其頂端設有內螺紋部用于穿設壓力設定螺釘5-6,本實施例中,內螺紋部為固接在圓錐體頂端的螺母5-3。先導閥下閥體5-10由帶有中心孔的橫板分為上閥室和下閥室,下閥室又由帶有中心孔的隔板5-11分為上腔體和下腔體。其中,在上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上游管路 5-2,在上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上游管路5-1,在先導閥上閥體5-4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下游管路5-9,在下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下游管路5-10,第一上游管路5-1和第二上游管路5-2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上游總管,在第一上游管路5-1上還連接有分管,匯聚點與分管連接點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節流孔板I。第一下游管路5-9與第二下游管路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下游總管。還包括位于中心線上的聯動關閉系統。該系統包括穿設于橫板中心孔中的中心桿,此處橫板同時起到穩固支撐中心桿的作用。在中心桿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先導閥彈簧5-8、先導閥膜片5-5和擋片5-12,其中先導閥彈簧5-8套設于中心桿的上端,先導閥膜片5-5由夾塊固定于中心桿的中部、其邊緣夾設于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0 之間,此處先導閥膜片5-5為高強度橡膠材質,擋片5-12固定于中心桿底端、正對隔板5-11 的中心孔。在所述先導閥彈簧5-8的頂端還設有壓塊5-7,壓力設定螺釘5-6的底端抵在壓塊 5-7 上。圖3是主閥的結構示意圖。主閥7包括主閥上閥體7-5和主閥下閥體7-9。主閥上閥體7-5的上端設有中心導孔、其頂端設有閥蓋7-1,該閥蓋7-1應該具有螺紋連接部,可以用于安裝排氣閥等閥門,將內部氣體排出。在主閥上閥體7-5的側壁上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主閥下閥體7-9的兩端設有用于連接上游和下游的法蘭,其內部相應地設有高壓區和低壓區。高壓區和低壓區的交界處設有圓筒狀的閥座7-4,該閥座7-4上通過三個周向等角度分布的支撐體設有定位座,該定位座上設有中心導孔。在主閥下閥體7-9高壓區和低壓區的側壁上還分別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還包括關閉系統7-7,該系統包括上端和下端分別穿過主閥上閥體7-5和主閥下閥體7-9上中心導孔的閥桿7-2,在閥桿7-2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高強度橡膠材質的主閥膜片7-6和金屬材質的工字形體。主閥膜片7-6和工字形體采用上夾板和下夾板固定于閥桿7-2中部,主閥膜片7-6的邊緣夾設于主閥上閥體7-5與主閥下閥體7-9之間。工字形體的下表面邊緣處設有與閥座7-4上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壓差平衡閥,其特征在于:包括先導閥(5)和主閥(7);所述先導閥(5)包括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1);所述先導閥上閥體(5?4)的頂端設有內螺紋部,該內螺紋部中穿設有壓力設定螺釘(5?6);所述先導閥下閥體(5?11)由帶有中心孔的橫板分為上閥室和下閥室,所述下閥室又由帶有中心孔的隔板(5?12)分為上腔體和下腔體,在上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上游管路(5?2),在上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上游管路(5?1),在先導閥上閥體(5?4)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下游管路(5?9),在下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下游管路(5?10),所述第一上游管路(5?1)和第二上游管路(5?2)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上游總管,在所述第一上游管路(5?1)上還連接有分管,所述匯聚點與分管連接點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節流孔板(1),所述第一下游管路(5?9)與第二下游管路(5?10)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下游總管;還包括位于中心線上的聯動關閉系統,該系統包括穿設于所述橫板中心孔中的中心桿,在所述中心桿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先導閥彈簧(5?8)、先導閥膜片(5?5)和擋片(5?13),所述先導閥彈簧(5?8)套設于中心桿的上端,所述先導閥膜片(5?5)由夾塊固定于中心桿的中部、其邊緣夾設于所述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1)之間,所述擋片(5?13)固定于中心桿底端、正對所述隔板(5?12)的中心孔;在所述先導閥彈簧(5?8)的頂端還設有壓塊(5?7),所述壓力設定螺釘(5?6)的底端抵在所述壓塊(5?7)上;所述主閥(7)包括主閥上閥體(7?5)和主閥下閥體(7?9);所述主閥上閥體(7?5)的上端設有中心導孔,其頂端設有閥蓋(7?1),在所述主閥上閥體(7?5)的側壁上還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所述主閥下閥體(7?9)的兩端設有用于連接上游和下游的法蘭,其內部相應地設有高壓區和低壓區,兩者的交界處設有圓筒狀的閥座(7?4),所述閥座(7?4)上通過多個支撐體設有定位座,該定位座上設有中心導孔,在所述主閥下閥體(7?9)高壓區和低壓區的側壁上還分別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還包括關閉系統(7?7),該系統包括上端和下端分別穿過所述主閥上閥體(7?5)和主閥下閥體(7?9)上中心導孔的閥桿(7?2),在所述閥桿(7?2)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主閥膜片(7?6)和工字形體,所述主閥膜片(7?6)和工字形體采用上夾板和下夾板固定于所述閥桿(7?2)中部,所述主閥膜片(7?6)的邊緣夾設于所述主閥上閥體(7?5)與主閥下閥體(7?9)之間,所述工字形體的下表面邊緣處設有與所述閥座(7?4)上邊緣配合的密封墊(7?8);所述上游總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下閥體(7?9)高壓區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所述 下游總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下閥體(7?9)低壓區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所述分管連接至所述主閥上閥體(7?5)側壁上的控制管路連接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壓差平衡閥,其特征在于包括先導閥(5)和主閥(7); 所述先導閥(5)包括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1);所述先導閥上閥體(5-4)的頂端設有內螺紋部,該內螺紋部中穿設有壓力設定螺釘(5-6);所述先導閥下閥體(5-11)由帶有中心孔的橫板分為上閥室和下閥室,所述下閥室又由帶有中心孔的隔板(5-12)分為上腔體和下腔體,在上閥室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上游管路(5-2),在上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上游管路(5-1),在先導閥上閥體(5-4)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一下游管路(5-9),在下腔體的側壁上連接有第二下游管路(5-10),所述第一上游管路(5-1)和第二上游管路(5-2)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上游總管,在所述第一上游管路(5-1)上還連接有分管,所述匯聚點與分管連接點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節流孔板(1),所述第一下游管路(5-9)與第二下游管路(5-10)的末端匯聚于一根下游總管;還包括位于中心線上的聯動關閉系統,該系統包括穿設于所述橫板中心孔中的中心桿,在所述中心桿上由上至下依次穿設有先導閥彈簧(5-8)、先導閥膜片(5-5)和擋片(5-13),所述先導閥彈簧(5-8)套設于中心桿的上端,所述先導閥膜片(5-5)由夾塊固定于中心桿的中部、其邊緣夾設于所述先導閥上閥體(5-4)和先導閥下閥體(5-11)之間,所述擋片(5-13)固定于中心桿底端、正對所述隔板(5-12)的中心孔;在所述先導閥彈簧(5-8)的頂端還設有壓塊(5-7),所述壓力設定螺釘(5-6)的底端抵在所述壓塊(5-7)上; 所述主閥(7)包括主閥上閥體(7-5)和主閥下閥體(7-9);所述主閥上閥體(7-5)的上端設有中心導孔,其頂端設有閥蓋(7-1),在所述主閥上閥體(7-5)的側壁上還設有控制管路連接口 ;所述主閥下閥體(7-9)的兩端設有用于連接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征,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易泰柯自動控制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