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體,于反射膜基體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反射膜的性能是通過膜內的微孔來實現的,然而,微孔數目過多,還會導致反射膜在雙向拉伸的過程中斷裂,降低了生產的穩定性,并且,當微孔的數目達到一定量之后,反射率已經不能再提升。因此,無法通過微孔數量來進一步提高反射率。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涂布擴散粒子層,通過擴散粒子層中包含有的擴散粒子將照射于反射膜上的光線進行擴散,通過擴散粒子對光線進行擴散作用,可以使光線分得更加均勻、柔和,并能夠使反射膜正面的輝度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均勻性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反射膜
本技術涉及液晶顯示設備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反射膜。
技術介紹
隨著數字時代的來臨,液晶顯示器(LCD)已經成為了當今最普遍的顯示技術。因為LCD具有綠色環保,耗能低,低輻射,畫面柔和等優點,所以LCD將會是未來幾十年內主流的顯示技術。LCD為非發光性的顯示裝置,須要借助背光源才能達到顯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壞除了會直接影響LCD顯像質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塊的3-5%,所消耗的電力更占模塊的75%,是LCD模塊中相當重要的零組件。高精細、大尺寸的LCD,必須有高性能的背光技術與之配合,因此當LCD產業努力開拓新應用領域的同時,背光技術的高性能化亦扮演著幕后功臣的角色。背光源體系的主要構件包括光源、導光板、各類光學膜片。目前光源主要有EL、 CCFL以及LED三種類型,依照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可分為側光式和直下式兩種。隨著LCD模組不斷向更亮、更輕、更薄方向發展,側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為目前背光源發展的主流。背光源體系中光學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擴散膜和增亮膜三種。反射膜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學表面的反射率,將漏出導光板底部的光線高效率且無耗損地反射,從而降低光耗損,減少用電量,提高液晶顯示面的光飽和度。擴散膜的主要作用是將從導光板透出的光,透過擴散粒子來達到霧化光源的效果。當光線在經過擴散層時,會于折射率相異的介質中穿過,此不同折射率以及入射角度不同就會使得光發生許多折射、反射和散射現象,可修正光線成均勻面光源達到光學擴散的效果。然而,常規的反射膜不具有擴散性能,這將導致顯示平面上光亮程度的不均性。綜上所述,如何對反射膜進行結構優化,從而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的均勻性,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反射膜,該反射膜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實現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均勻性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體,所述反射膜基體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優選地,所述擴散粒子層中包含有擴散粒子,所述擴散粒子為丙烯酸粒子或碳酸鈣粒子。優選地,所述反射膜基體為具有微孔洞結構的白色反射膜。優選地,所述反射膜基體為由微孔洞的聚酯薄膜、微孔洞的聚丙烯薄膜或微孔洞的薄膜三種薄膜任意組合疊層設置構成。優選地,所述擴散粒子的平均粒徑為O. I μ m-15 μ m。優選地,所述擴散粒子層的厚度為O. 5 μ m-40 μ m。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反射膜,應用于液晶顯示屏上,通過對其結構的優化設計, 能夠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的均勻性。為此,本技術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在包括反射膜基體的結構基礎上,于反射膜基體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反射膜的性能是通過膜內的微孔來實現的,然而,微孔數目過多,會導致反射膜在雙向拉伸的過程中斷裂,降低了生產的穩定性,并且,當微孔的數目達到一定量之后,反射率已經不能再提升。因此,無法通過微孔數量來進一步提高反射率。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涂布擴散粒子層,通過擴散粒子層中包含有的擴散粒子將照射于反射膜上的光線進行擴散, 通過擴散粒子對光線進行擴散作用,可以使光線分得更加均勻、柔和,并能夠反射膜正面的輝度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均勻性的目的。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反射膜的結構示意圖;圖I中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反射膜基體I ;擴散粒子層2。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為提供一種反射膜,該反射膜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實現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均勻性的目的。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反射膜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反射膜,應用于液晶顯示屏上,通過對其結構的優化設計, 能夠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的均勻性。為此,本技術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在包括反射膜基體I的結構基礎上,于反射膜基體I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2。反射膜的性能是通過膜內的微孔來實現的,然而,微孔數目過多,會導致反射膜在雙向拉伸的過程中斷裂,降低了生產的穩定性,并且,當微孔的數目達到一定量之后,反射率已經不能再提升。因此,無法通過微孔數量來進一步提高反射率。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涂布擴散粒子層2,通過擴散粒子層2中包含有的擴散粒子將照射于反射膜上的光線進行擴散,通過擴散粒子對光線進行擴散作用,可以使光線分得更加均勻、柔和,并能夠反射膜正面的輝度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提高顯示平面光亮程度均勻性的目的。具體地,擴散粒子層2中包含有擴散粒子,所述擴散粒子為丙烯酸粒子或碳酸鈣粒子。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擴散粒子不僅限于上述兩種粒子,主要是提出分別以丙烯酸粒子為代表的有機粒子,還可以為亞克力顆粒、聚硅氧烷顆粒、聚苯乙烯粒子等;以碳酸鈣粒子為代表的無機粒子,還可以為二氧化硅、硫酸鋇、二氧化鈦等。具體地,反射膜基體I為具有微孔洞結構的白色反射膜。在此對白色反射膜進行具體限定,反射膜基體I為由微孔洞的聚酯薄膜、微孔洞的聚丙烯薄膜或微孔洞的薄膜三種薄膜任意組合疊層設置構成。上述三種結構膜可以為單層結構,也可以是AB型結構,也可以是ABA或ABC或更多層結構。具體地,在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擴散粒子的平均粒徑為 O. I μ m-15 μ m。具體地,在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擴散粒子層2的厚度為 O. 5 μ m-40 μ m。本技術的擴散反射膜可以作為側光式或直下式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的背光源用,也可以作為各種面光源如燈罩、燈箱的反射板。在技術中,反射膜是具有較高的反光能力的薄膜,比如多孔的未經拉伸或經雙向拉伸聚丙烯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要求其對可見光的反射率越高越好,一般要求在95 %以上,優選在97 %以上。作為構成膜的熱塑性樹脂,如果是聚酯時,可以由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物質聚合而成,二元羧酸可以為芳香族二羧酸,如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5-硫酸鈉、鄰苯二甲酸、聯苯甲酸等以及它們的酯衍生物;也可以為脂肪族二羧酸,如己二酸、癸二酸、 十二烷二酸、二聚酸、1,4_環己烷二羧酸以及它們的聚酯衍生物。而二元醇可以為乙二醇、 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環己烷二甲醇等以及它們的聚醚衍生物。如果考慮所制造的聚酯膜的機械強度、耐熱性、制造成本等,優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的擴散層是在黏結劑中含有光擴散劑,該黏結劑可以使用丙烯酸類樹脂、聚酯樹脂、聚氨酯樹脂、聚酯酰胺樹脂、聚烯烴樹脂及它們的共聚物、混合物。粘合劑中除了上述粘合劑外,還可以配合異氰酸酯類、三聚氰胺類、環氧類交聯劑進行交聯。所含的擴散粒子可以是有機粒子如丙烯酸粒子、亞克力顆粒、聚硅氧烷顆粒、聚苯乙烯粒子等,或者是無機粒子如二氧化硅、硫酸鋇、氧化鋁、二氧化鈦、碳酸鈣、氧化鋅、 碳酸鉛等。其中,二氧化鈦有金紅石型和銳鈦型兩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基體(1)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基體(I)上涂布有擴散粒子層⑵。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粒子層(2)中包含有擴散粒子,所述擴散粒子為丙烯酸粒子或碳酸鈣粒子。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基體(I)為具有微孔洞結構的白色反射膜。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培棟,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東旭成化學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