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促進全雄羅非魚生長和/或改善魚體營養組成的養殖方法,涉及水產養殖學領域和水生動物生理生態學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養殖方法采用流水刺激誘導羅非魚進行逆流運動鍛煉,設計最佳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組合,包括高強度—長時間、高強度—短時間和低強度—長時間等方式進行間歇性流水養殖。與現行的養殖方法相比,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養殖方法,可以顯著提高羅非魚的生長率,提高肌肉蛋白質含量,并且顯著降低肝臟脂肪含量,防止脂肪肝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學領域和水生動物生理生態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羅非魚是我國引進的淡水養殖優良品種,目前許多育苗場通過雜交或其他技術可以生產全雄羅非魚種苗。其通常的養殖方式有池塘、水泥池、網箱養殖等,養殖過程一般多為靜水或微流水,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養殖密度大,產量高。但由于高密度養殖條件下環境擁擠,活動空間小,不但影響其生長速度,且養殖產品往往體態肥胖、品質不佳,很容易產生脂肪肝等疾病。利用適當的水流刺激誘導養殖魚類進行逆流游泳運動,可以促進養殖魚類的攝食和代謝,從而達到提高生長和養殖產品品質的目的。但不同魚類的體型、生理和生態特征不同,其游泳能力和耐流能力也不同,所以達到最佳運動鍛煉效果所需的運動量大小要求也不同,一旦運動過度反而影響其正常的生長。即使是同一種魚類,由于不同生長發育階段 (如幼魚、成魚、繁殖期)以及不同性別(雌魚、雄魚)的魚類其生理生態特征不同,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反應也不同(正面或負面),因而這種養殖方法只適合性腺尚未發育、雌雄性狀尚未明顯分化的幼魚,而一旦性腺開始發育,不同性別魚類對水流刺激的生理生態反應不同, 流水養殖的條件設定無法同時滿足雌魚和雄魚的需要,因而養殖效果將出現明顯的性別差異,生長和體質情況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目前的流水刺激只關注運動強度,對日運動時間長短對養殖魚類生長及營養代謝的影響則缺乏考慮,因而無法根據養殖對象的生長階段和 生理生態特性以及養殖者的調控目的(主要是促進生長還是改善養殖魚類的營養組成和經濟價值)設計合理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組合和最佳的運動方案,因而不能取得最好的養殖魚類運動訓練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促進全雄羅非魚生長和 /或改善魚體營養組成的養殖方法。本專利技術的養殖方法不僅適用于幼魚養殖,而且可用于之前采用通常方法養成的、性腺已開始發育的成體在養殖后期上市之前進行游泳鍛煉處理, 以改善養殖產品品質,提高經濟價值和養殖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包括如下步驟以水流速度誘導和調節羅非魚逆流游泳鍛煉的運動強度(為方便比較和量化不同大小規格的魚體的相對運動強度,逆流游泳鍛煉的運動強度以水流速度對實驗魚體長的比值表示,單位bl/s,以下簡稱逆流運動強度),以水流刺激時間控制羅非魚每天運動時間長短(單位 h)進行間歇性的流水養殖;養殖期間每天投喂羅非魚配合飼料2次。已知在一定的流速范圍內,全雄羅非魚能保持逆流游泳狀態,其運動代謝強度隨流速的增大而增加,故可以在限定的流速范圍內,通過水流速度誘導和調節羅非魚逆流游泳鍛煉的運動強度。所述的羅非魚配合飼料優選為包含如下以質量百分比計的成分粗蛋白彡32%、 粗纖維彡8%、粗灰分彡15%、鈣O. 4 1. 5%、總磷彡1. 0%、總賴氨酸彡1. 5%、水分彡12. 5%。投喂配合飼料時間優選為每天07:30和15:30。所述的促進全雄羅非魚生長的養殖方法,優選包括如下步驟采用低強度、長時間即1. Obl/s逆流運動強度、每天運動12h的方式進行間歇性流水養殖。所述的間歇性流水養殖是指I天運動2次,運動時間分別為8:30-14:30,17:00-23:00,其余時間停止水流刺激。所述的促進全雄羅非魚生長的養殖方法,優選包括如下步驟采用高強度、短時間即1. 5bl/s逆流運動強度、每天運動6h的方式進行間歇性的流水養殖。所述的間歇性流水養殖是指I天運動2次,運動時間分別為9:30-12:30,18:00-21:00,其余時間停止水流刺激。所述的改善全雄羅非魚營養組成的養殖方法,優選包括如下步驟采用高強度、長時間即1. 5bl/s逆流運動強度、每天運動12h的方式進行間歇性流水養殖。所述的間歇性流水養殖是指I天運動2次,運動時間分別為8:30-14:30,17:00-23:00,其余時間停止水流刺激。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本專利技術針對不同的目的,設計最佳的“運動強度一運動時間”組合方案,使羅 非魚在養殖條件下得到適當的逆流游泳運動鍛煉,達到促進生長和改善魚體營養組成的目的。如對于處于生長發育盛期的幼魚,采用低強度、長時間或采用高強度、短時間的運動訓練模式,通過運動鍛煉可使全雄羅非魚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和增重率分別提高將近17. 0%和 26. 0%,同時降低了肝臟脂肪含量,防止脂肪肝的發生;而對于即將上市的成魚,可采用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模式,通過運動鍛煉可使魚體蛋白質含量提高將近20%,而肝臟脂肪含量降低60%以上,從而顯著提高養殖產品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1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組合鍛煉后羅非魚生長率的比較圖。圖2是實施例1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組合鍛煉后羅非魚增重率的比較圖。圖3是實施例2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組合鍛煉后羅非魚肌肉蛋白質含量的比較圖。圖4是實施例3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組合鍛煉后羅非魚肝臟脂肪含量的比較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羅非魚膨化配合飼料購自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其成分為粗蛋白彡32%、粗纖維彡8%、粗灰分彡15%、鈣O. 4 1. 5%、總磷彡1. 0%、總賴氨酸彡1. 5%、水分(12. 5%,所述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附圖的柱狀圖誤差線上字母有相同的表示兩者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字母不同則表示兩者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如a與a、b與b、b與be、c與be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a與 b、a與C、a與be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實施例1以濕體重(91. 32±3. 07) g、體長(13. 80±0. 46) cm的全雄羅非魚為試驗材料,設靜水對照組(C)、高強度(1. 5bl/s) 一長時間(12h)運動組(H-L)、高強度(1. 5bl/s) 一短時間(610運動組(!1-5)、低強度(1.0131/8) —長時間(12h)運動組(L-L)和低強度(1. Obl/ s) —短時間(6h)運動組(L-S),共進行28天養殖試驗。試驗期間每天07:30和15:30投喂羅非魚膨化配合飼料(水溫為(24± I) °C)。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表明高強度(1. 5bl/s) —短時間(6h)運動組(H-S)與低強度(1. Obl/s) 一長時間(12h)運動組(L-L)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和增重率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均顯著高于其余3組包括靜水對照組(C)、高強度(1. 5bl/s) 一長時間(12h)運動組(H-L)和低強度(1. Obl/s) 一短時間(6h)運動組(L-S),而后3組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H-S組和L-L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和增重率分別提高了 14. 3 16. 7%和17.7 25. 7%。實施例2以濕體重(331. 3 + 49. 2) g、體長(331. 3 + 49. 2) cm的全雄羅非魚為試驗材料,設靜水對照組(C)、高 強度(1. 5bl/s) 一長時間(12h)運動組(H-L)、高強度(1. 5bl/s) 一短時間(610運動組(!1-5)、低強度(1.0131/8) —長時間(12h)運動組(L-L)和低強度(1. Obl/ s) —短時間(6h)運動組(L-S),共進行2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促進全雄羅非魚生長和/或改善魚體營養組成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以水流速度誘導和調節羅非魚逆流游泳鍛煉的運動強度,以水流刺激時間控制羅非魚每天運動時間長短進行間歇性的流水養殖;養殖期間每天投喂羅非魚配合飼料2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小濤,李丹,衣萌萌,朱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暨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