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電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導軌架、曳引機和鋼絲繩;曳引機上設置有曳引輪;轎架上設置有轎廂輪;導軌架上設置有轎廂導軌、對重導軌和對重架;它還包括繩頭板;繩頭板與曳引輪分別位于轎廂兩側;轎廂輪為兩個;轎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兩個轎廂輪的底座;鋼絲繩一端固定于繩頭板上,鋼絲繩從繩頭板依次繞過兩個轎廂輪、曳引輪和對重輪。本結構也大大提高了主機的能效與電梯運行舒適感,降低電梯故障率。本結構使用了2個轎廂輪,排布更加自由,通過2個轎廂輪的斜排,也可大大提高曳引機的排布的靈活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電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梯結構。
技術介紹
電梯為了提高井道利用率,美觀或特殊的井道結構等某些情況下需要將所有導軌都安裝在一側,如部分家用電梯的背包架結構。需要專利技術一個合理的排布方式提高電梯舒適感和能效,降低故障率。當電梯轎廂架采用背包架結構時,由于懸掛中心與轎廂重心偏差很大,轎廂通過導靴對導軌層面有一個很大的壓力。在 電梯運行過程中,因為這個壓力使導靴和導軌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特別是在小載重電梯,此摩擦力將達到電梯額定載重的很大比例。一方面此摩擦力大大降低了電梯的能效,另一方面,因為導軌摩擦系數的變化等原因引起摩擦力變化造成電梯舒適感下降。在電梯靜止時,由于此壓力始終通過導靴局部作用在導軌上(因為壓力很大為降低摩擦力普遍采用滾動導靴降低摩擦系數),引起導靴局部變形,長時間靜止后(如一夜未用,白天外出工作回來時),導靴局部變形已經積累到一個較大程度,第一次使用時導靴滾動的每個周期都會有一個很明顯震動大大降低電梯舒適感,隨使用次數增加變形會逐漸減小,震動也趨于不明顯,若電梯使用頻率較低,如家用電梯,變形很難靠頻繁使用恢復,在大多情況下,震動一直較明顯。由于懸掛點在轎廂一側,為了使懸掛中心盡量與轎廂重心連線與轎壁平行以提高舒適感,降低故障率和運行成本,主機排布位置有較大限制,因而主機尺寸也受到了制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新型電梯結構。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所述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導軌架、曳引機和鋼絲繩;所述曳引機上設置有曳引輪;所述轎架上設置有轎廂輪;所述導軌架上設置有轎廂導軌、對重導軌和對重架;所述對重架上設置有對重輪;所述轎架與所述轎廂導軌通過導靴連接;它還包括繩頭板;所述繩頭板與所述曳引輪分別位于轎廂兩側;所述轎廂輪為兩個;所述轎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兩個轎廂輪的底座;所述鋼絲繩一端固定于所述繩頭板上,所述鋼絲繩從繩頭板依次繞過兩個轎廂輪、曳引輪和對重輪。作為優選,所述底座呈條狀,所述底座一端位于轎廂靠近繩頭板一側的邊上,另一端位于轎廂靠近曳弓I輪一側的邊上。作為優選,所述轎廂輪設置于所述底座的兩端;所述轎廂輪軸向方向與所述底座長度方向垂直。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位于轎廂的頂部或底部。作為優選,所述底座長度方向與所述底座兩端所在的轎廂邊垂直。當轎廂導向輪安裝在轎廂底時,同樣通過更改轎架結構增加轎廂輪底座,將轎廂輪安裝在底座上。要求2轎廂輪外邊緣在轎廂之外。鋼絲繩由曳引機一側向下繞過靠近曳引機一側轎廂輪,再繞過另一側轎廂輪固定在上方的繩頭板上。當轎廂導向輪安裝在轎廂頂時,同樣通過更改轎架結構增加轎廂輪底座,將轎廂輪安裝在底座上。鋼絲繩由曳引機一側向下繞過靠近曳引機一側轎廂輪,再繞過另一側轎廂輪固定在上方的繩頭板上。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鋼絲繩繞過轎廂上的兩個轎廂輪連接到繩頭板,使電梯導軌全部設置在轎廂一偵牝也能夠使轎廂懸掛中心與轎廂重心重合,從而基本消除對轎廂導軌側面的壓力,降低了對轎廂導軌的要求,導靴摩擦系數要求大大降低可采用滑動導靴,消除了導靴變形引起的震動同時導靴體積降低。2、本結構也大大提高了主機的能效與電梯運行舒適感,降低電梯故障率。3、本結構使用了 2個轎廂輪,排布更加自由,通過2個轎廂輪的斜排,也可大大提高曳引機的排布的靈活性。附圖說明圖1是底座與轎廂邊垂直的結構示意 圖2是底座與轎廂邊不垂直的斜排結構示意 圖3是轎廂輪位于轎廂頂部的結構示意 圖4是轎廂輪位于轎廂底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 一轎廂,2 一轎架,3 一轎廂導軌,4 一對重導軌,5 —曳引輪,6 —導軌架,7 一轎廂輪,8 —繩頭板,9 一對重架,10 —對重輪,11 一底座,12 —鋼絲繩,13 —導靴。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實施例一 如附圖1和3所示,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I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2、導軌架6、曳引機和鋼絲繩12 ;曳引機上設置有曳引輪5 ;轎架2上設置有轎廂輪7 ;導軌架6上設置有轎廂導軌3、對重導軌4和對重架9 ;對重架9上設置有對重輪10 ;轎架2與轎廂導軌3通過導靴13連接,它還包括繩頭板8 ;繩頭板8與曳引輪5分別位于轎廂I兩側;轎廂輪7為兩個;轎架6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兩個轎廂輪7的底座11 ;鋼絲繩12 —端固定于繩頭板8上,鋼絲繩12從繩頭板8依次繞過兩個轎廂輪7、曳引輪5和對重輪10。底座11呈條狀,底座11 一端位于轎廂I靠近繩頭板8 一側的邊上,另一端位于轎廂I靠近曳引輪3 —側的邊上。轎廂輪7設置于底座的兩端;轎廂輪7軸向方向與底座11長度方向垂直。底座11位于轎廂I的頂部。底座11長度方向與底座11兩端所在的轎廂I邊垂直。鋼絲繩12由曳引機一側向下繞過靠近曳引機一側轎廂輪7,再繞過另一側轎廂輪7固定在上方的繩頭板8上。實施例二 如附圖1和4所不,和實施例一的不同的是底座11位于轎廂I的底部。實施例三 如附圖2和3所示,和實施例一的不同的是底座11長度方向與底座11兩端所在的轎廂I邊不垂直。實施例四 如附圖2和4所不,和實施例一的不同的是底座11位于轎廂I的底部,底座11長度方向與底座11兩端所在的轎廂I邊不垂直。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I)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所述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2)、導軌架(6)、曳引機和鋼絲繩(12);所述曳引機上設置有曳引輪(5);所述轎架(2)上設置有轎廂輪(7);所述導軌架(6)上設置有轎廂導軌(3)、對重導軌(4)和對重架(9);所述對重架(9)上設置有對重輪(10);所述轎架(2)與所述轎廂導軌(3)通過導靴(13)連接,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繩頭板(8);所述繩頭板(8)與所述曳引輪(5)分別位于轎廂(I)兩側;所述轎廂輪(7 )為兩個;所述轎架(6 )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兩個轎廂輪(7 )的底座(11);所述鋼絲繩(12) —端固定于所述繩頭板(8)上,所述鋼絲繩(12)從繩頭板(8)依次繞過兩個轎廂輪(7 )、曳引輪(5 )和對重輪(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呈條狀,所述底座(11) 一端位于轎廂(I)靠近繩頭板(8)—側的邊上,另一端位于轎廂(I)靠近曳引輪(3)一側的邊上。3.根據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轎廂輪(7)設置于所述底座(11)的兩端;所述轎廂輪(7)軸向方向與所述底座(11)長度方向垂直。4.根據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位于轎廂(I)的頂部或底部。5.根據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長度方向與所述底座(11)兩端所在的轎廂(I)邊垂直。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屬于電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導軌架、曳引機和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電梯結構,它包括轎廂(1)和轎廂曳引承重系統,所述轎廂曳引承重系統包括轎架(2)、導軌架(6)、曳引機和鋼絲繩(12);所述曳引機上設置有曳引輪(5);所述轎架(2)上設置有轎廂輪(7);所述導軌架(6)上設置有轎廂導軌(3)、對重導軌(4)和對重架(9);所述對重架(9)上設置有對重輪(10);所述轎架(2)與所述轎廂導軌(3)通過導靴(13)連接,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繩頭板(8);所述繩頭板(8)與所述曳引輪(5)分別位于轎廂(1)兩側;所述轎廂輪(7)為兩個;所述轎架(6)上設置有用于安裝兩個轎廂輪(7)的底座(11);所述鋼絲繩(12)一端固定于所述繩頭板(8)上,所述鋼絲繩(12)從繩頭板(8)依次繞過兩個轎廂輪(7)、曳引輪(5)和對重輪(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雪榮,鄭慶輝,董張強,
申請(專利權)人:巨人通力電梯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