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干化處理污泥的方法,該方法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原泥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本發明專利技術工藝技術簡單、穩定、成熟,周期短,不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相關配套設備設施少,建設占地面積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該方法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原泥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
技術介紹
城市污泥的處理,尤其是經過污水廠污水凈化處理后產生的污泥的處理,目前是國內外環境保護領域面臨的難題之一。多數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辦法是將污泥經適當濃縮運至垃圾填埋廠或直接堆放 ,一方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污泥中含有許多有益成份,不加利用造成資源浪費。隨著污水廠的興建,污泥的產生量將會大幅度增加,如何合理處置污泥已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污泥常用的主要處置方式是填埋處理、污泥焚燒、直接土地利用等,這些處置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環境標準的更加嚴格化,其存在的問題就暴露出來。A.填埋處理豊土地填埋是指把污泥運到限定的區域內(山間、峽谷、平地和廢礦坑內)鋪開壓實成薄層,至一定厚度在其上覆蓋惰性土壤,已封閉的填埋場覆以由粘性土壤組成的最終覆蓋層, 上面可以種綠色植物。污泥的土地填埋始于20世紀60年代,是在傳統填埋的基礎上從保護環境角度出發,經過科學選址和必要的場地防護處理,有嚴格管理制度、科學的操作方法。 污泥即可單獨填埋,也可與生活垃圾和工業廢物一起填埋,具有投資少、容量大、見效快特點。豊土地填埋存在許多問題,如填埋坑中的滲出液和氣體會破壞環境,據美國環保局估計, 今后幾十年內,美國將關閉近5000個填埋場。歐盟各國1992年填埋處理約占40%,到2005 年減至17%,而且規定所填埋的物質僅限于有機物含量< 50g/kg。由于污泥填埋對污泥的土力學性質要求較高,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大量的運輸費用,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等,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占比例越來越小。污泥填埋并未最終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產生的時間,例如,有害成分的滲漏可能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場廢氣排放等,這都決定了土地填埋從多方面講都不是處置污泥可以長久依賴的方法。B.污泥焚燒以焚燒為核心的處理方法是最徹底的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將脫水污泥直接送焚燒爐焚燒,另一類是將脫水污泥先干化再焚燒。與其他的污泥處置方法相比較, 焚燒的優點在于其產物為無菌、無臭的無機殘渣,迅速實現了無菌化和減量(減少60%)的目的。但污泥在焚燒前必須脫水,從目前技術水平看,機械脫水成本比較高,自然脫水雖然成本低,但時間長,占地大,受氣候影響,而且在晾曬期間污染周圍空氣。另外焚燒處理一般要求其熱值在1000kJ/kg以上,焚燒時產生二氧化硫、二惡英等有害氣體,污泥中的重金屬也會隨著煙塵的擴散而污染空氣;焚燒成本是其他處理工藝的2 4倍。C. 土地利用豊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具有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有機部分可轉化成土壤改良劑成分等優點,主要應用于農田、菜地、果園、草地、市政綠化、育苗基質及嚴重擾動的土地修復與重建等。污泥含有豐富的有機營養成分如氮、磷、鉀等和植物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如Ca、 Mg、Cu、Zn、Fe等,其中有機物的濃度一般為40% 70%,其含量高于普通農家肥,因此能夠改良土壤結構,增加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如能合理利用,將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但污泥成分及來源相當復雜,在含有營養成分同時,不可避免的也會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蟲(卵),以及銅、砷、鉛、鋅、鋁、汞等重金屬和多氯聯苯、二惡英等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及放射性核素等,如不經處理就利用,將會導致土壤或水體污染。為了克服傳統方法的缺陷,利用生物方法對污泥進行干化是國內外的最新發展趨勢。國內外有些企業通過微生物發酵使物料升溫,完成污泥的徹底發酵、腐熟、滅菌、除臭過程;再經十幾天的快速脫水、滅殺雜草種籽和穩定化的過程。但是,該方法需要的時間長, 占用的場地面積大,且干化、除臭的效果不明顯。所以,目前在污泥處理中需要一種時間短, 節省占地面積,干化、除臭效果明顯的污泥干化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該方法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原泥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本專利技術工藝技術簡單、穩定、成熟,周期短,不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相關配套設備設施少,建設占地面積小。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 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原泥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發酵菌劑激活將第一批生物菌劑與所述的雞糞、蚯蚓糞與混合后,進行激活處理,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B.激活輔料制備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與第二批生物菌劑、輔料用原泥混合后,得到激活輔料,儲存備用;C.干化處理將所述的激活輔料與待處理的原泥混合后,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本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工藝技術簡單、穩定、成熟,周期短;2.本專利技術的干化過程中不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3.用于本專利技術的相關配套設備設施少,投資較少。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該方法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 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所述的生物菌劑的商品名為SKHZYESLW_300,購自北京四方恒信咨詢有限公司樂陽柯蘭分公司;所述的污泥原泥為污水凈化處理后產生的污泥;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發酵菌劑激活將第一批生物菌劑與所述的雞糞、蚯蚓糞與混合后,進行激活處理,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所述的激活處理在發酵池中進行,溫度為20 40°C,時間為5 36小時,通風量為正常通風,每隔4 8小時翻拋一次;B.激活輔料制備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與第二批生物菌劑、輔料用原泥混合后,得到激活輔料,儲存備用;將所述的激活輔料取樣后置于顯微鏡下檢測,可以觀察到大量活性菌群;C.干化處理將所述的激活輔料與待處理的原泥混合后,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 所述的干化處理在發酵池中進行,溫度為20 40°C,時間為7 9天,通風量為正常通風,每隔4 8小時翻拋一次;所述的輔料用原泥、待處理的原泥的含水量均為90%;所述的干化污泥的含水量為 30 40% ;所述的干化污泥的重量為所述的待處理的原泥與激活輔料的總重量的50 75% ;所述的激活輔料制備和干化處理過程中,均無惡臭產生;該方法中各個原料的用量為A步驟中,所述的第一批生物菌劑、雞糞、蚯蚓糞與的重量比為O. 2 1. 5 25 150 10 60 ;B步驟中,所述的第二批生物菌劑與活性生物菌混合物、輔料用原泥的重量比為O. 5 2.5 30 250 5000 12000 ;C步驟中,所述的激活輔料與待處理的原泥的重量比為5 15 15 100。本實施例的單位為千克,也可以為噸;本實施例中的干化污泥的各個參數符合國家標準GB/24188 200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所述的干化污泥用途廣泛,如綠化肥料、用于水泥廠燃煤的替代品、制磚、做為垃圾填埋場的覆蓋土等。本實施例的雞糞由北京油雞食用常規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化處理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雞糞、蚯蚓糞對生物發酵菌劑進行激活處理后,得到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再將所述的活性生物菌混合物制備成為激活輔料;再利用所述的原泥激活輔料對污泥原泥進行干化處理,得到干化污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繼國,許春江,
申請(專利權)人:孫繼國,許春江,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