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株暗雙孢AGR0073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與應用,屬微生物農藥技術領域。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的活性成分為暗雙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該微生物制劑可以通過試管種培養、菌株液體種子培養、菌株液體發酵培養得到。含有該菌株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具有顯著的離體和活體防效,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孢子的萌發抑制率達到100%;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徑平均為20.48mm,盆栽活體試驗結果表明: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的平均防治效果達到91.7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株暗雙孢真菌及其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的微生物制劑的制備方法和應用,屬微生物農藥
技術介紹
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又稱煤紋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簇生長螺孢菌VHelminthospriumtorulosum (Syd) Ashby]侵染引起的一種香蕉生產上較為嚴重葉部病害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區普遍發生,70年代我國的臺灣、廣東、海南、云南等蕉區亦普遍發現。主要為害葉片引起蕉葉干枯,葉片的光合作用面積明顯減少,導致植株早 衰,影響果實充實,可減產30%以上。此外,病株的果實品質欠佳、不耐貯藏,容易腐爛。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水果的遠距離銷售和人員流動的增加,擴大了病害轉播的途徑,使病害的傳播更為迅速和廣泛,也給研究者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目前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的防治尚無有效方法。在農業防治方面主要采用合理密植、清除園內雜草、合理施肥等技術提高植株抗病力外,對該病的控制主要還是集中在化學藥劑防治。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銅制劑、有機硫類殺菌劑和敵力脫、抑霉唑等抑制留醇類殺菌齊U,但是施藥要求做好病害的監測和預測預報工作,否則防效不理想,造成浪費和對環境造成污染,提高成本,而且僅局限在小范圍內控制病害的發生與蔓延。研究者們認為,在探討香蕉小竇氏葉斑病發生規律的基礎上,研究切實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當前研究工作的重點。隨著病原菌生理小種的變異和抗藥性產生,生物防治因環境和防治成本的要求而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重視。有研究表明,從香蕉葉面上篩選到具有拮抗活性的細菌菌株,其在培養基條件下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表現出拮抗作用,但很難在香蕉葉面繁殖,防病能力有限。目前,尚無抗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田間應用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暗雙孢菌株及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專利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株暗雙抱菌株是暗雙抱ffl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2、一種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 (I)試管種培養 將暗雙孢(Cbrifeft3 ffl 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接種到試管固體培養基斜面上,于28°C下培養120h,獲得試管種;所述的固體培養基的配方為馬鈴薯200g,蔗糖20g,瓊脂 15g,蒸餾水 1000ml, pH 7. O ;(2)液體種子培養米用二角瓶搖瓶培養,方法是①配制液體種子培養基,按液體種子培養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體種子培養基,所述的液體種子培養基的配方是馬鈴薯200g,蔗糖20. 0g,酵母浸膏5. Og, 蒸餾水 1000ml, pH 7. O ;②在每個三角瓶中裝入IOOml所述的液體種子培養基,121°C滅菌20min,冷卻后接入 Icm2的試管種,28°C下于轉速為220 r · mirT1的搖床上培養72h得液體種子;(3)制備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米用二角瓶搖瓶培養,方法是①配制液體發酵培養基,按液體發酵培養基配方所述的各成分及其含量混合而成液體發酵培養基,液體發酵培養基配方是馬鈴薯200g,蔗糖20. 0g,酵母浸膏5. 0g,蒸餾水 1000ml, pH 7. O ;②在每個三角瓶中裝入200ml液體發酵培養基,121°C滅菌20min,冷卻后接入IOml步驟(2)培養得到的液體種子,28°C下于轉速為220 r ^mirT1的搖床上培養120h得發酵液;③在發酵液中加入等體積的以質量分數計的100%丙酮,經搖床振蕩12h后,用轉速為 4000r mirT1的離心機離心15min,取上清液并在旋轉蒸發儀上25°C蒸發去除丙酮,用水稀釋到原發酵液體積,即得到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3、一種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含有暗雙孢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4、一種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按上述技術方案2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5、上述技術方案 I 所述的暗雙抱(ffl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在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中的應用。6、上述技術方案3或4所述的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在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中的應用。將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含有暗雙孢ffl 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生物制劑,采用孢子萌發抑制法、菌絲生長抑制法及盆栽活體試驗三種方法,試驗該制劑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的防治作用表明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含有暗雙孢(Cbri/aaa W5ae)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的微生物制劑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具有顯著的離體和活體防效,防治香蕉小竇氏葉斑病效果顯著,可用于香蕉作物上小竇氏葉斑病的防治。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暗雙抱(Cbrt/afl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在孢子萌發抑制法試驗中,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孢子的萌發抑制率達到100% ;在菌絲生長抑制法試驗中,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菌絲生長的抑菌圈直徑平均為20.48mm (5次重復),兩項試驗結果表明本專利技術暗雙孢musae ) KGWQl , CGMCC No. 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對香蕉小竇氏葉斑病菌生長具有很強的抑制活性。盆栽活體試驗結果表明本專利技術暗雙孢(Cbrt/afla musae) AGR0073 CGMCC No.6644菌株及其抗香蕉小竇氏葉斑病微生物制劑對盆栽香蕉的小竇氏葉斑病表現出了顯著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達到91. 71%。本專利技術具有原料成本低、生產工藝簡單、防治效果好等優點,具有較好的應用前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Cordana 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 菌株于 2012 年 09 月 29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保藏號是CGMCCNo. 6644,該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各實施例所用的各種試劑均為常規試劑,這些試劑及其它試驗材料均可從商業渠道購買到。以下各實施例無特別說明為常規方法。實施例1 暗雙孢fiMAsadAGROOTS CGMCC No. 6644 菌株的獲得、鑒定和培養。1、暗雙孢CGMCC No. 6644 菌株的獲得。1.1 材料1.1來源 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暗雙抱musae) AGR0073 CGMCC No. 6644菌株是從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動捧鎮一株巴西蕉(M/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根部分離得到。1.2培養基 培養基配方:馬鈴薯200g ;蔗糖20 g ;蒸餾水1000m I ;pH7. O。1. 3 方法 樣品消毒處理預先取巴西蕉健康植株根部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水分后,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表面消毒0. 2%升汞消毒30s,無菌水沖洗后75%乙醇消毒60s,最后再用無菌水沖洗、晾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暗雙孢(Cordana?musae)AGR0073?CGMCC?No.?6644菌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佩文,曾莉,番華彩,郭志祥,李元廣,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