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包括支撐架、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支撐架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側移機構由馬達、齒輪、齒條和導軌組成,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和升降支架組成,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安裝快捷、檢修方便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升降側移架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
技術介紹
表面拋丸處理工藝在公路、機場、橋梁等大型基建工程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其主要處理設備是移動式拋丸機。移動式拋丸機的操控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扶式,在施工時,操作員手扶拋丸機的操控手把與拋丸機一起行走,以控制拋丸機的行走路徑;另一種是車載式,車載式拋丸機的操作員坐在駕駛式內,通過控制卡車的方向盤,來控制拋丸路徑。手扶式拋丸機一般為中小型拋丸機,其特點是操作靈活,但效率偏低。車載式拋丸機配置大型的拋丸機頭,單次拋丸的寬度大,使得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已有文獻中提到的車載拋丸機組,根據拋丸機放置的位置不同,分為前置型、后置型和側置型拋丸機組。但這種設計存在一個明顯的不足,即當拋丸機安裝于固定的某個位置后,拋丸機頭不能左右移動,施工過程中無法調整,靈活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安全可靠、安裝快捷、檢修方便的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包括支撐架、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支撐架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與工程車上的掛板相連接,支撐整個升降側移架;側移機構由馬達、齒輪、齒條和導軌組成,實現拋丸機的側向移動;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和升降支架組成,實現拋丸機的起升和降落動作;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左、右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的極限距離,中間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支撐架進行起升動作的中間位置。 所述的側移機構連接在支撐架的內部,其中,所述馬達設在支撐架的中部,所述的齒條和導軌與支撐架的長邊平行設置,所述的馬達經齒輪與齒條嚙合連接。所述的齒條設在支撐架的中部,所述的導軌設在支撐架的上下兩側。所述的升降支架與支撐架活動連接,經液壓油缸控制位置及角度。利用液壓驅動油缸實現拋丸機頭的升降,驅動油馬達實現拋丸機的左右移動。上述升降側移架裝置在其左、中、右三個位置配置一個位置傳感器。左、右位置的傳感器用于限定左右滑移的范圍,當滑架滑移到左(或右)位置的傳感器時,傳感器會發出一個信號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立即停止滑架的滑移,此時滑架位于最左(或最右)邊的位置。當滑架需要抬起升高時,滑架必須位于中間位置,否則滑架及拋丸機設備有可能傾覆,因此滑架在中間點處裝有中間位置傳感器,當滑架滑移到中間位置時,會觸發一個信號,控制系統接收到此信號后,可控制滑架的抬起升高動作,否則,滑架無法進行抬起升高的操作,從而保證作業安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一、安全可靠本專利技術裝置的主結構采用鋼制方管、槽鋼等焊接而成,保證機械結構的強度;采用電磁閥控制液壓回路,動作可靠。二、安裝快捷本專利技術裝置安裝方便快捷,拋丸車到達施工工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把升降裝置、拋丸機頭安裝完畢,進入施工狀態。三、檢修方便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液壓電氣元件均采用標準元器件,拆裝檢修、維護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拋丸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與拋丸機連接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與拋丸機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支撐架,2為位置傳感器,3為滑架,4為活動支架,5為液壓油缸,6為升降支架,7為液壓馬達,8為齒條,9為導軌,10為齒輪,11為支撐軸承,12為拋丸機,13為連接支架,14為高強調節螺桿組,15為掛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結構如圖1-3所示,包括支撐架1、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支撐架I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與工程車上的掛板15相連接,支撐整個升降側移架。側移機構由液壓馬達7、齒輪10、齒條8和導軌9組成,實現拋丸機的側向移動。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5和升降支架6組成,實現拋丸機的起升和降落動作。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2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左、右的位置傳感器2限定側移的極限距離,中間的位置傳感器2限定側移支撐架進行起升動作的中間位置。側移機構連接在支撐架I的內部,液壓馬達7設在支撐架I的中部,齒條8和導軌9與支撐架I的長邊平行設置,液壓馬達7經齒輪10與齒條8嚙合連接,其中,齒條10設在支撐架I的中部,導軌9設在支撐架I的上下兩側。升降支架6與支撐架I活動連接,經液壓油缸5控制位置及角度。該裝置與拋丸機12連接的結構如圖5-6所示,其中,拋丸機12的結構如圖4所示,利用高強調節螺桿組14以及升降支架6與拋丸機12以及拋丸機上設置的連接支架13相連接。升降側移架裝置通過支撐架I與工程車上的掛板15相連接,起到支撐整個升降側移架的作用。側移機構由實現拋丸機的側向移動。起升機構由實現拋丸機的起升和降落動作。限位定位裝置由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2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左和右的位置傳感器2可以限定側移的極限距離,當側移支架移動到左側(或右側)觸碰到左側的位置傳感器2(或右側的位置傳感器2)時,側移支架立即停止移動;當要起升時,由于拋丸機等設備重量較大,為了避免傾翻,側移支撐架必須回到中間位置方能進行起升動作,此中間位置由中間的位置傳感器2確定。利用液壓油缸5實現拋丸機頭的升降,液壓馬達7實現拋丸機的左右移動。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支撐架、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 支撐架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與工程車上的掛板相連接,支撐整個升降側移架; 側移機構由馬達、齒輪、齒條和導軌組成,實現拋丸機的側向移動; 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和升降支架組成,實現拋丸機的起升和降落動作; 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左、右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的極限距離,中間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支撐架進行起升動作的中間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移機構連接在支撐架的內部,其中, 所述馬達設在支撐架的中部,所述的齒條和導軌與支撐架的長邊平行設置,所述的馬達經齒輪與齒條嚙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條設在支撐架的中部,所述的導軌設在支撐架的上下兩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支架與支撐架活動連接,經液壓油缸控制位置及角度。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包括支撐架、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支撐架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側移機構由馬達、齒輪、齒條和導軌組成,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和升降支架組成,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安全可靠、安裝快捷、檢修方便等優點。文檔編號E01C19/43GK102995526SQ20121055023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專利技術者羅智 申請人:上海拋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車載式拋丸機的升降側移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支撐架、側移機構、升降機構及限位定位機構,其中,支撐架:由方管以桁架結構焊接而成,與工程車上的掛板相連接,支撐整個升降側移架;側移機構:由馬達、齒輪、齒條和導軌組成,實現拋丸機的側向移動;升降機構:由液壓油缸和升降支架組成,實現拋丸機的起升和降落動作;限位定位機構:由設置在支撐架頂部左、中、右三個位置傳感器及相關連接元件組成,左、右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的極限距離,中間的位置傳感器限定側移支撐架進行起升動作的中間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智,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拋丸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