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傾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桿,立柱、底盤和底座,橫桿安裝在立柱側面,立柱套設在底盤上,底盤設置在底座上;立柱中設有拉緊裝置,上述拉緊裝置的上端連接在立柱上,拉緊裝置的下端穿過底盤和底座并連接在底座上,將立柱、底盤和底座拉緊。本護欄在受到撞擊時可以傾斜錯位,避免剛性損壞和倒塌,撞擊后可輕易地復位護欄,降低了維修時間和成本,減少了維修的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護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撞的公路隔離欄或公路護欄。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城市道路管理已日顯重要。各城市越來越多地采用護欄分道維護交通秩序,規范交通行為。現有的護欄一般都是固定連接排列成行,當車輛與護欄有少許碰撞時,就會撞落、撞壞反光輪廓標、立柱蓋帽,固定連接部件以及護欄會因碰擦導致變形、甚至損壞。機動車輛越來越多,日常的輕微碰撞會時有發生,實難避免,無論追責還是維修成本都很高。破損的護欄存在安全隱患,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維修作業,無論從安全,還是經濟角度考慮,都是大問題。若不及時維修,殘缺、破損的護欄會喪失其本來規范交通行為的功能,同時也會影響城市的形象。現有的護欄在底座與立柱及立柱與柵欄棒桿之間部采用剛性固定連接,這種結構在遇外力沖擊式,會直接損壞連接件和護欄,甚至造成整排護欄的傾倒、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一種可傾式防撞護欄,護欄受到撞擊時可以傾斜,傾斜過程中延長了撞擊時間,減少了瞬時沖擊力避免護欄被損壞,事后護欄可自動復位,或者很容易地被扶正。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傾式防撞護欄,包括橫桿,立柱、底盤和底座,橫桿安裝在立柱側面,立柱套設在底盤上,底盤設置在底座上;立柱中設有拉緊裝置,上述拉緊裝置的上端連接在立柱上,拉緊裝置的下端穿過底盤和底座并連接在底座上,將立柱、底盤和底座拉緊。優化的,所述拉緊裝置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上拉環和下拉環,上拉環由穿過的上支撐桿連接在立桿上,下拉環由穿過的下支撐桿連接在底座上。優化的,所述的上支撐桿為螺栓,螺栓同時將護欄橫桿固定在立柱上。優化的,所述的底座與底盤接觸面為相互配合的凹凸型。優化的,所述的底盤與立柱連接部位的橫截面為矩形,立柱的橫截面為矩形。優化的,所述的橫桿端部設有回復裝置,所述回復裝置包括彈簧、螺栓、壓板和蓋板,螺栓壓縮彈簧后穿過壓板連接在蓋板,彈簧和螺栓置于橫桿內,壓板與橫桿固定連接,蓋板設有用于固定在立柱上安裝孔。優化的,所述壓板設有卡部,卡部嵌入橫桿內并由螺栓固定連接在橫桿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護欄在受到撞擊時可以傾斜錯位,避免剛性損壞和倒塌,撞擊后可輕易地復位護欄,降低了維修時間和成本,減少了維修的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可傾式防撞護欄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可傾式防撞護欄的實施例結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1是可傾式防撞護欄的結構圖,以下結合附圖1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護欄的材料一般為中空結構,比如空心鋼管、鋁合金等。一種可傾式防撞護欄,包括橫桿5、立柱1、底盤2和底座3。橫桿5安裝在立柱I側面,橫桿5 —般是兩根上下平行地安裝在立柱I間,起連接立柱I和隔斷路面的作用,橫桿5之間還可安裝數根垂直欄桿。立柱I為中空的套筒型,底盤2的上部設有與立桿I中空配合的銜接部,立柱I套設在底盤2上。底座3周面設有安裝孔,可以固定在地面上,可以鋼釘固定,也可以用膨脹螺栓固定。底盤2和底座3為兩個獨立的部件,底盤2中空,底盤2底面安放在底座3上部,底盤2底面開有通孔,立柱I中的拉緊裝置可以穿過通孔與底座3連接,當然底座3上也可開設與底盤2 —樣的通孔,以方便立桿I中的拉緊裝置穿過底盤2、底座3安裝。立柱I中設有拉緊裝置4,拉緊裝置4的上下端有拉環或者其連接部件,上述拉緊裝置4的上端連接在立柱I上,譬如立柱I內側面設有掛鉤,掛鉤可以鉤住拉緊裝置4上端的環;底盤2底面開有通孔,拉緊裝置4下端可以穿過底盤2,拉緊裝置4下端的拉環或者其他連接部件與底座3的連接部件相連,起到限制或者固定拉緊裝置4下端的作用;底座3也可開設與底盤2底面上一樣的通孔,拉緊裝置4的下端可以穿過底盤2和底座3,在底座3的下端面將拉緊裝置4的下端固定,拉緊裝置將立柱1、底盤2和底座3拉緊,防撞護欄實現要求的使用形態。當立桿I傾斜時,立桿I帶動底盤2 —起傾斜,而底座3被固定在地面上不能移動,使得底盤2與底座3分離發生位移,底盤2相對于立柱I上不會位移或者錯位,而拉緊裝置4拉緊這立柱I和底座3,當拉緊裝置4被拉伸時復力增大。當迫使立柱I傾斜的外力消失時,拉緊裝置4的回復力拉動立柱I復位,實現了護欄的自動復位。不同彈性系數的拉緊裝置4可以根據需要選取。附圖1所示的實施例,就是拉緊裝置4上、下端設有拉環,支撐桿41可以穿過拉環孔,將拉環的上、下端固定在特定位置。優選的實施例,所述拉緊裝置4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分別設有上拉環和下拉環,上拉環由穿過地上支撐桿41連接在立柱I上,下拉環由穿過的下支撐桿41連接在底座3上。附圖1所示的實施例,拉緊裝置4為拉簧,拉簧的上、下端設有拉環,支撐桿41可以闖過拉環孔,將拉環的上下端固定在特定位置。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的上支撐桿41為螺栓,螺栓同時將護欄橫桿5固定在立柱I上。橫桿5亦需要與立柱I連接,實踐中,橫桿5與立柱I可焊接,也可卡接;附圖1實施例的支撐桿41為螺栓,橫桿5的端部設有蓋板54,蓋板54—側設有安裝部可與橫桿5通過螺栓連接,同時蓋板54的板面也有安裝孔,螺栓穿過立柱I的蓋板54,將橫桿5固定在立柱I上。當然,蓋板54與橫桿5、立柱I的連接方式不限于螺栓51連接,也可以柱銷等可拆卸式連接。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的底座3與底盤2接觸面為相互配合的凹凸型。凹凸型配合方便底盤2與底座3的定位,更加方便安裝,以及立柱I更好的自動回位。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的底盤2與立柱I連接部位的橫截面為矩形,立桿I的橫截面為矩形。立桿I外形為立柱1,即立桿I的側面都是平面,可以方便橫桿5的安裝。圖2是橫桿5帶有回復裝置的優化實施例,以下結合附圖2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優化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優選的實施例,所述的橫桿5端部設有回復裝置,所述回復裝置包括彈簧52、螺栓51、壓板53和蓋板54,螺栓51穿過彈簧52、壓板53、蓋板54后連接在蓋板54上,彈簧52和螺栓51置于橫桿5內,壓板53與橫桿5固定連接,蓋板54設有與立柱I連接的安裝孔。螺栓51的栓體上套設彈簧52,螺栓51穿過壓板53和壓蓋后壓縮彈簧52,螺帽安裝在螺栓51的螺紋上,將上述的彈簧52、螺栓51、壓板53和蓋板54組成一體,在彈簧52的彈力作用下相互壓緊。壓板53在蓋板54和橫桿5中間,壓板53與橫桿5固定連接,起固定或者限制橫桿5位置作用。固定連接方式可以為焊接,或者是卡接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當橫桿5相對立柱I發生傾斜時,橫桿5帶動壓板53 —同運動,壓板53與蓋板54發生相對位移,但在螺栓51和彈簧52作用下,壓板53與蓋板54只能有限位移,在外力解除后,壓板53與蓋板54在彈力回復原位,橫桿5與立柱I回復原位。上述回復裝置的安裝步驟是,將螺栓51的栓體依次穿過彈簧52、壓板53、蓋板54后安裝螺帽,然后將回復裝置置于橫桿5中并將橫桿5與壓板53固定,固定的方式有焊接、卡接等。固定橫桿5和立桿I時,將橫桿5上回復裝置的蓋板54置于立柱I合適位置,然后固定連接,如焊接、鉚接等。圖2的實施例,蓋板54與立桿I是螺栓連接,螺栓51將橫桿5緊固在立桿I上,并起連接拉緊裝置4的作用。優選的實施例,所述壓板53設有卡部,卡部嵌入橫桿5內并由螺栓51固定連接在橫桿5上。橫桿5與壓板53采用螺栓連接,便于拆卸以及重復利用。與現有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傾式防撞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桿(5),立柱(1)、底盤(2)和底座(3),橫桿(5)安裝在立柱(1)側面,立柱(1)套設在底盤(2)上,底盤(2)設置在底座(3)上;立柱(1)中設有拉緊裝置(4),上述拉緊裝置(4)的上端連接在立柱(1)上,拉緊裝置(4)的下端穿過底盤(2)和底座并(3)連接在底座(3)上,將立柱(1)、底盤(2)和底座(3)拉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康偉,
申請(專利權)人:周康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