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吸淤車及其吸淤管收放系統,特別適用于大直徑管道。提供的吸淤管收放系統包括套裝于吸淤罐體上的卷揚筒,吸淤管卷繞在卷揚筒上并且平行排布,可充分利用吸淤車的空間,大大減小了吸淤管的存放空間。同時,在吸淤罐體的端部設置有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可驅動卷揚筒轉動,在排管器的作用下,吸淤管自動排布在卷揚筒上,或者從卷揚筒上脫離,整個過程自動完成,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管道疏通設備
,特別是用于管道疏通的吸淤車的吸淤管 收放系統以及采用該系統的吸淤車。
技術介紹
目前,城市下水管道,特別是大直徑管道的機械化疏通,離不開專業的管道疏通設 備。現有的管道疏通設備一般通過大口徑吸淤管將管道中的淤泥、垃圾等堵塞物吸至吸淤 罐體內,現有的管道疏通設備一般將吸淤管人工卷繞后放置于設備上。但是,由于管道往往 較長,因而,吸淤管需要有足夠的長度才能夠完成吸淤過程,而又由于吸淤管的口徑較大, 將吸淤管直接存放于設備上不僅占用較大空間,而且人工收放費時費力。同時,由于吸淤管 的口徑較大,因而一般的卷揚設備并不能夠完成吸淤管的收放和儲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淤管收放系統,解決了現有吸淤管存放占用空間 大,收放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為達到解決上述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吸淤管收放系統,所述收放系統包 括套裝在吸淤罐體上的卷揚筒、安裝在吸淤罐體端部的卷揚動力驅動機構以及與卷揚筒配 合的排管器,所述卷揚筒通過定位轉輪與吸淤罐體配合,所述卷揚動力驅動機構與卷揚筒 相接并帶動卷揚筒轉動以使吸淤管卷繞在卷揚筒上或脫離卷揚筒,所述吸淤管的一端與吸 淤罐體相接,所述排管器通過行走輪安裝于卷揚筒軸向方向上的行走支架上,所述卷揚筒 上螺旋狀地排布有排管器軌道,排管器通過軌道輪與排管器軌道相接,所述排管器上設置 有吸游管導向輪。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吸淤管導向輪包括兩組,一組位于卷揚筒軸向 方向上,一組位于卷揚筒徑向方向上,實現了吸淤管的導向作用,同時實現吸淤管收放方向 卷繞方向的轉化。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包括卷揚筒支撐裝置和安裝 于吸淤罐體上的卷揚電機,所述卷揚筒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架和支撐軸,所述支撐架與卷揚 筒相接,所述支撐軸與支撐架固接,支撐軸上固裝有鏈輪,所述鏈輪通過定位轉輪與吸淤罐 體相接,所述卷揚電機和鏈輪通過鏈條傳動。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吸淤管通過曲型連接管與吸淤罐體相接。基于上述吸淤管收放系統的設計,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了一種吸淤車,所述吸淤車包括 車體和位于車體上的吸淤管以及吸淤管收放系統,收放系統包括套裝在吸淤罐體上的卷揚 筒、安裝在吸淤罐體端部的卷揚動力驅動機構以及與卷揚筒配合的排管器,所述卷揚筒通 過定位轉輪與吸淤罐體配合,所述卷揚動力驅動機構與卷揚筒相接并帶動卷揚筒轉動以使 吸淤管卷繞在卷揚筒上或脫離卷揚筒,所述吸淤管的一端與吸淤罐體相接,所述排管器通 過行走輪安裝于卷揚筒軸向方向上的行走支架上,所述卷揚筒上螺旋狀地排布有排管器軌道,排管器通過軌道輪與排管器軌道相接,所述排管器上設置有吸淤管導向輪。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吸淤車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過真空泵吸 管與吸淤罐體頂部的真空泵吸口相接,真空泵對吸淤罐體抽真空,從而將管道內的堵塞物 從吸淤管吸入吸淤罐體。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真空泵吸口處設置有浮球以及浮球觸動按鈕, 所述浮球觸動按鈕控制真空泵的啟停,當吸淤罐體內的物質較多時,將浮球頂起,浮球接觸 浮球觸動按鈕,則控制真空泵停止工作,以免對真空泵造成損壞。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上設置有吸淤管防漲轉軸,保證吸淤管平 行均勻的排布在卷揚筒上。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上設置有吸淤管牽引裝置,方便吸淤管位 置的移動。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吸淤管牽引裝置包括卷揚裝置,卷揚裝置的鋼 絲繩與吸淤管的吸淤部相接,通過鋼絲繩帶動放出的吸淤管移動。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特別適用于大直徑管道。提供的吸淤管收放系統包 括套裝于吸淤罐體上的卷揚筒,吸淤管卷繞在卷揚筒上并且平行排布,可充分利用吸淤車 的空間,大大減小了吸淤管的存放空間。同時,在吸淤罐體的端部設置有卷揚動力驅動機 構,可驅動卷揚筒轉動,在排管器的作用下,吸淤管自動排布在卷揚筒上,或者從卷揚筒上 脫離,整個過程自動完成,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吸淤車上吸淤管收放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吸淤管收放系統的側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吸淤車上吸淤管收放系統的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圖1A處的放大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吸淤管牽引裝置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如圖所示吸淤管收放系統包括卷揚筒2、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和排管器。卷揚筒2套裝 在吸淤罐體I上,卷揚筒2通過定位轉輪4與吸淤罐體I配合,在卷揚動力驅動機構的帶動 下可繞吸淤罐體I轉動。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安裝在吸淤罐體I的端部,包括卷揚筒支撐裝 置和安裝于吸淤罐體I上的卷揚電機7。其中,卷揚筒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架8和支撐軸9, 支撐架8與卷揚筒2相接,用于支撐卷揚筒2,支撐軸9的一端與支撐架8固接,支撐軸9上 固裝有鏈輪10,鏈輪10上固裝有定位轉輪11,定位轉輪11與吸淤罐體I的頸部24相接, 可繞其頸部24轉動。同時,鏈輪10通過鏈條12與卷揚電機7實現傳動。卷揚電機7帶動 鏈輪10轉動,鏈輪10帶動支撐軸9、支撐架8,從而帶動卷揚筒2轉動。吸淤管5通過曲型 連接管13與吸淤罐體I相接。排管器3通過行走輪31安裝于卷揚筒2軸向方向上的行走 支架32上,行走支架32固裝在吸淤車上,卷揚筒2上螺旋狀地排布有排管器軌道6,排管器 3通過軌道輪33與排管器軌道6相接,排管器3上設置有吸淤管導向輪34。吸淤管導向輪34包括兩組,一組位于卷揚筒2軸向方向上,一組位于卷揚筒2徑向方向上,實現吸淤管收 放方向和卷繞方向的轉化。 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卷揚筒2轉動以使吸淤管5卷繞在卷揚筒2上或脫離卷揚筒2, 具體實現過程如下收吸淤管時,啟動卷揚電機7正向運轉,卷揚電機帶動鏈條12、鏈輪10、支撐軸9、支撐 架8運轉從而帶動卷揚筒2轉動,則排管器3的軌道輪33與卷揚筒2上的排管器軌道6發 生相對運動,吸淤管5在排管器3的作用下被逐漸纏繞卷揚筒2上,平行地排布至兩個排管 器軌道6之間,排管器3在排管器軌道6和軌道輪33的作用力下,通過行走輪31在行走支 架32上向左(圖示方向)移動。放吸淤管時,啟動卷揚電機7反向運轉,卷揚電機帶動鏈條12、鏈輪10、支撐軸9、 支撐架8運轉從而帶動卷揚筒2轉動,則排管器3的軌道輪33與卷揚筒2上的排管器軌道 6發生相對運動,吸淤管5在排管器3的作用下逐漸與卷揚筒2脫離。排管器3在排管器軌 道6和軌道輪33的作用力下,通過行走輪31在行走支架32上向右(圖示方向)移動。同時,本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吸淤車,吸淤車包括車體14和位于車體14上的吸淤 管5以及吸淤管收放系統。吸淤管收放系統包括卷揚筒2、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和排管器。卷 揚筒2套裝在吸淤罐體I上,卷揚筒2通過定位轉輪4與吸淤罐體I配合,在卷揚動力驅動 機構的帶動下可繞吸淤罐體I轉動。卷揚動力驅動機構安裝在吸淤罐體I的端部,包括卷 揚筒支撐裝置和安裝于吸淤罐體I上的卷揚電機7。其中,卷揚筒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架8和 支撐軸9,支撐架8與卷揚筒2相接,用于支撐卷揚筒2,支撐軸9的一端與支撐架8固接, 支撐軸9上固裝有鏈輪10,鏈輪10上固裝有定位轉輪11,定位轉輪11與吸淤罐體I的頸 部24相接,同時,鏈輪10通過鏈條12與卷揚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吸淤管收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系統包括套裝在吸淤罐體(1)上的卷揚筒(2)、安裝在吸淤罐體(1)端部的卷揚動力驅動機構以及與卷揚筒配合的排管器(3),所述卷揚筒(2)通過定位轉輪(4)與吸淤罐體(1)配合,所述卷揚動力驅動機構與卷揚筒(2)相接并帶動卷揚筒(2)轉動以使吸淤管(5)卷繞在卷揚筒(2)上或脫離卷揚筒(2),所述吸淤管(5)的一端與吸淤罐體(1)相接,所述排管器(3)通過行走輪(31)安裝于卷揚筒(2)軸向方向上的行走支架(32)上,所述卷揚筒(2)上螺旋狀地排布有排管器軌道(6),排管器(3)通過軌道輪(33)與排管器軌道(6)相接,所述排管器(3)上設置有吸淤管導向輪(3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仁光,張仁壽,
申請(專利權)人:張仁光,張仁壽,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