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污物排放裝置和包括該污物排放裝置的吸糞車,其中,該污物排放裝置包括排放管(20)、鉸接于排放管的出口處的排放門(30)和用于使排放門樞轉的驅動機構(40),污物排放裝置包括安裝于排放管的出口處的安裝部(21),排放門的上端鉸接于安裝部,驅動機構為可伸縮結構,驅動機構的上端鉸接于安裝部,排放門的下端設置有突出部(32),該突出部設置有通孔,驅動機構的下部具有導向部(43),該導向部的下端設置有止動件(44),導向部的長度大于通孔的長度并能夠穿過通孔。驅動機構能夠使排放門樞轉,以打開和關閉排放門,省時省力。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污物排放裝置無需人工操作,從而避免弄臟操作人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物處理,具體地,涉及一種污物排放裝置和包括該污物排放裝置的吸糞車。
技術介紹
污物處理時,經常涉及將污物排放到指定位置的問題。以吸糞車的污物排放為例,如圖I所示,吸糞車包括污水罐10、與污水罐10連通的排放管(通常為彎管)20和安裝在排放管20端部的排放門30’。其中,排放門30’通過安裝件31’鉸接于排放管20上側的安裝座A,排放門30’的下端通過螺桿70連接于位于排放管20下側的固定座B。螺桿70的端部具有把手71,使用時,通過人工旋轉把手71,使得螺桿70旋松,然后人工使排放門30’繞鉸接點樞轉以打開排放門30’并排放污物;排放完污物之后,人工使排放門30’反向樞轉并 關閉排放門30’,然后人工反向旋轉把手71,使得螺桿70旋緊并將排放門30’壓緊在排放管20的端部。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打開和關閉排放門30’均需要人工操作,費時費力。另外,當排放門30’打開時,污物會傾瀉而出,難免弄臟操作人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自動打開和關閉排放門的污物排放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污物排放裝置,其中,該污物排放裝置包括排放管、鉸接于所述排放管的出口處的排放門和用于使所述排放門樞轉的驅動機構,所述污物排放裝置包括安裝于所述排放管的出口處的安裝部,所述排放門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所述驅動機構為可伸縮結構,所述驅動機構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所述排放門的下端設置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設置有通孔,所述驅動機構的下部具有導向部,該導向部的下端設置有止動件,所述導向部的長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長度并能夠穿過所述通孔。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排放門外側。優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氣缸,所述氣缸的一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導向部。優選地,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和所述導向部的上端通過銷軸鉸接。優選地,所述排放門的下方設置有鎖板,所述鎖板安裝在所述安裝部上,所述鎖板上形成有允許所述止動件的下端插入的鎖孔。優選地,所述止動件的下端具有斜面,該斜面與所述鎖板所在平面的夾角小于20度。優選地,所述排放門的下端設置有用于接納露出的污物的接漏兜板。優選地,所述接漏兜板包括垂直相交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的邊緣連接于所述排放門的下端,所述第二板部平行于所述排放門向上延伸。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吸糞車,該吸糞車包括污水罐,其中,所述吸糞車還包括本技術的污物排放裝置,所述排放管連接與所述污水罐連通。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驅動機構能夠使排放門樞轉,以打開和關閉排放門,省時省力。另外,本技術的污物排放裝置無需人工操作,從而避免弄臟操作人員。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說明現有技術的吸糞車的排放管和排放門的連接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說明本技術的污物排放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 :污水罐20:排放管21 :安裝部30 :排放門31 :第一樞軸32 :突出部30’ 現有技術的排放門31’ 安裝件40 :驅動機構 41 :氣缸42 :第二樞軸 43 :導向部44 :止動件44a :斜面 45 :銷軸50 :接漏兜板 51 :第一板部52 :第二板部60 :鎖板61 :鎖孔70 :螺桿71 :把手A:安裝座B:固定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在本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污物排放裝置,其中,該污物排放裝置包括排放管20、鉸接于所述排放管20的出口處的排放門30和用于使所述排放門30樞轉的驅動機構40。使用本技術的污物排放裝置,通過驅動機構40可以自動使排放門30樞轉,以打開排放門30并通過排放管20排放污物。由于驅動機構40能夠自動驅動排放門30樞轉,無需人工操作,因而能夠省時省力地打開和關閉排放門30。另外,操作人員可以遠程控制驅動機構40的操作,避免了被弄臟的可能性。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污物排放裝置包括安裝于所述排放管20的出口處的安裝部21,所述排放門30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21,所述驅動機構40設置在所述排放門30外側。例如,排放門30的上端通過第一樞軸31鉸接于安裝部21。由此,打開和關閉排放門30時,排放門30繞上端樞轉,有利于污物排出,并能夠避免弄臟排放門30的外側。另夕卜,由于驅動機構40設置在排放門30的外側,因而能夠避免被污物弄臟和腐蝕。本技術中,驅動機構40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結構,只要能夠驅動排放門30樞轉即可。例如,在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機構40為可伸縮結構,所述驅動機構40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21 (例如通過第二樞軸42鉸接于安裝部21),所述排放門30的下端設置有突出部32,該突出部32設置有通孔,所述驅動機構40的下部具有導向部43,該導向部43的下端設置有止動件44,所述導向部43的長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長度并能夠穿過所述通孔。由此,導向部43能夠沿通孔移動,并通過止動件44限定導向部43沿通孔向上移動的范圍。使用時,驅動機構40的收縮使得導向部43能夠在所述限定的范圍內向上移動。當導向部43的移動被止動件44限制時,驅動機構40能夠通過止動件44帶動排放門30樞轉,以打開排放門30 ;驅動機構40伸長時,導向部43沿通孔向下移動,排放門30能夠在自重作用下反向樞轉,直到排放門30壓緊到排放管20的出口。其中,止動件44可以是各種結構,只要能夠止擋導向部43完全穿過通孔即可。例如,可以形成為外向尺寸大于通孔的孔徑的環形凸緣。 其中,驅動機構40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結構以實現伸長和收縮。例如,由于吸糞車上安裝有其他氣動元件,因而可以采用氣動形式來實現驅動機構40的伸長和收縮。具體地,所述驅動機構40可以包括氣缸41,所述氣缸41的一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21,另一端鉸接于所述導向部43。顯然,本技術的驅動機構4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實現伸長和收縮,在此不作限定。在使用氣缸41的情況下,所述氣缸41的活塞桿的端部和所述導向部43的上端可以通過銷軸45連接,從而能夠通過銷軸45實現活塞桿和導向部43的剛性連接并密封保護活塞桿的端部。如上所述,可以通過驅動機構40將排放門30保持在關閉位置。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排放門30的下方可以設置有鎖板60,所述鎖板60安裝在所述安裝部21上,所述鎖板60上形成有允許所述止動件44的下端插入的鎖孔61。由此,可以通過鎖板60將驅動機構40鎖止在使得排放門30關閉的位置,從而使排放門30可靠地關閉。為便于止動件44插入鎖孔61,所述止動件44的下端可以具有斜面44a。為避免晃動、輕微撞擊導致止動件44從鎖孔61跳出,優選地,斜面44a與所述鎖板60所在平面的夾角小于20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物排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污物排放裝置包括排放管(20)、鉸接于所述排放管(20)的出口處的排放門(30)和用于使所述排放門(30)樞轉的驅動機構(40),所述污物排放裝置包括安裝于所述排放管(20)的出口處的安裝部(21),所述排放門(30)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21),所述驅動機構(40)為可伸縮結構,所述驅動機構(40)的上端鉸接于所述安裝部(21),所述排放門(30)的下端設置有突出部(32),該突出部(32)設置有通孔,所述驅動機構(40)的下部具有導向部(43),該導向部(43)的下端設置有止動件(44),所述導向部(43)的長度大于所述通孔的長度并能夠穿過所述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新桂,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