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柵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氧化層和形成在所述氧化層表面的半導體薄膜;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表面的圖案層,所述圖案層具有第一開口;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的側墻;去除所述圖案層;在去除所述圖案層后,刻蝕所述半導體薄膜、形成與所述側墻相對應的犧牲層;形成位于所述犧牲層的兩側的鰭部。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形成的鰭部的特征尺寸小,器件的性能好,形成工藝簡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半導體
,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工藝節點逐漸減小,后柵(gate-last)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來獲得理想的閾值電壓,改善器件性能。但是當器件的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進一步下降時,即使采用后柵工藝,常規的MOS場效應管的結構也已經無法滿足對器件性能的需求,多柵器件作為常規器件的替代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in FET)是一種常見的多柵器件,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一 種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半導體襯底10,所述半導體襯底10上形成有凸出的鰭部14,鰭部14 一般是通過對半導體襯底10刻蝕后得到的;介質層11,覆蓋所述半導體襯底10的表面以及鰭部14的側壁的一部分;柵極結構12,橫跨在所述鰭部14上,覆蓋所述鰭部14的頂部和側壁,柵極結構12包括柵介質層(圖中未示出)和位于柵介質層上的柵電極(圖中未示出)。對于Fin FET,鰭部14的頂部以及兩側的側壁與柵極結構12相接觸的部分都成為溝道區,即具有多個柵,有利于增大驅動電流,改善器件性能?,F有技術的,包括請參考圖2,提供基底20,在所述基底20表面形成有圖形化的光刻膠層21。請參考圖3,以所述圖形化的光刻膠層21為掩膜,刻蝕所述基底20,形成凸出的鰭部23。然而,現有技術形成的多柵器件的鰭部23的特征尺寸較大,器件性能改善不大。更多關于請參考專利號為“US7868380B2”的美國專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形成具有更小特征尺寸的鰭部、器件性能好的。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氧化層和形成在所述氧化層表面的半導體薄膜;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表面的圖案層,所述圖案層具有第一開口 ;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的側墻;去除所述圖案層;在去除所述圖案層后,刻蝕所述半導體薄膜、形成與所述側墻相對應的犧牲層;形成位于所述犧牲層的兩側的鰭部??蛇x地,所述半導體薄膜的材料為SiGe或SiC??蛇x地,所述鰭部的材料為Si??蛇x地,所述鰭部的特征尺寸為l_8nm??蛇x地,所述鰭部的形成工藝為選擇性外延生長工藝??蛇x地,所述選擇性外延生長工藝的參數為壓力0. 1-0. 3Torr,溫度1500-1800°C,流量為 150-300sccm 的 SiH2Cl2,流量為 20_50sccm 的 HCl,流量為 10-20SLM的H2。可選地,所述側墻的寬度為4_20nm??蛇x地,所述圖案層的材料為SiON??蛇x地,所述圖案層的形成工藝為等離子體沉積工藝?!た蛇x地,所述側墻的材料為SiN或多晶硅。可選地,還包括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表面的硬掩膜層,所述圖案層形成在所述硬掩膜層表面。可選地,所述硬掩膜層的材料為氧化硅??蛇x地,所述硬掩膜層的形成工藝為熱氧化工藝或化學氣相沉積工藝。可選地,還包括在所述鰭部形成后,去除所述硬掩膜層和犧牲層。可選地,去除所述犧牲層采用的工藝為刻蝕工藝,所述刻蝕工藝的參數為溫度600-800°C,壓力為I個大氣壓,流量為150-300sccm的HC1,流量為15-30SLM的H2??蛇x地,還包括對所述鰭部進行氧化工藝和退火工藝??蛇x地,所述氧化工藝的參數范圍為在溫度為600°C -800°C的環境下,通入02,氧化時間為2_4min??蛇x地,所述退火工藝的參數范圍為在溫度為600°C -800°C的環境下,通入N2,退火時間為2_4min。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在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形成側墻,在后續工藝中形成與所述側墻相對應的犧牲層,之后再形成位于所述犧牲層的兩側的鰭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以犧牲層作為支撐,在犧牲層的兩側形成鰭部,避免了現有技術刻蝕形成鰭部時出現的斷裂或移動等問題,形成的所述鰭部的寬度可以更小,形成的多柵器件的性能好。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采用選擇性外延生長工藝在所述犧牲層兩側形成鰭部,不僅避免了現有技術刻蝕形成鰭部時出現的斷裂或移動等問題,形成的鰭部不僅寬度小,并且采用選擇性外延生長工藝,所述犧牲層兩側形成的鰭部的表面平整,節省了工藝步驟,且進一步提高了多柵器件的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的鰭形場效應管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圖3是現有技術的多柵器件的形成過程的剖面結構示意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的流程示意圖;圖5-圖1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多柵器件的形成過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正如
技術介紹
所述,現有技術的中,形成的多柵器件的鰭部的特征尺寸較大,不利于提高多柵器件的驅動電流,限制了多柵器件的性能。經過研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在形成特征尺寸較小的鰭部時,鰭部的兩側沒有支撐,極易發生斷裂或移動。因此,形成的鰭部的特征尺寸受到限制。經過進一步研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專利技術人提供了一種。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專利技術。但是本專利技術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專利技術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專利技術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其次,本專利技術利用示意圖進行詳細描述,在詳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時,為便于說明,表示器件結構的剖面圖會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圖只是實例,其在此不應限制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此外,在實際制作中應包含長度、寬度及深度的三維空間尺寸?!ふ垍⒖紙D4,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的流程示意圖。步驟S201,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氧化層和形成在所述氧化層表面的半導體薄膜;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表面的圖案層,所述圖案層具有第一開口 ;步驟S203,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的側墻;步驟S205,去除所述圖案層;步驟S207,在去除所述圖案層后,刻蝕所述半導體薄膜、形成與所述側墻相對應的犧牲層;步驟S209,形成位于所述犧牲層的兩側的鰭部。請參考圖5-圖11,圖5-圖1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多柵器件的形成過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5,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氧化層300和形成在所述氧化層300表面的半導體薄膜301 ;所述半導體薄膜301表面形成有硬掩膜層303 ;所述硬掩膜層303表面形成有圖案層305,所述圖案層305具有第一開口 306。所述基底用于為后續工藝提供工作平臺。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為使得多柵器件的電路設計更加簡單,更易實現集成化,所述基底為絕緣體上硅。其中,所述氧化層300的材料為氧化硅(oxide);所述半導體薄膜301用于后續形成犧牲層,所述半導體薄膜301的厚度至少等于后續形成的鰭部的厚度。所述半導體薄膜301的材料為SiGe或SiC。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所述半導體薄膜301的材料為SiGe。所述硬掩膜層303用于后續工藝中保護半導體薄膜301不受損壞,所述硬掩膜層303的材料為氧化硅。所述硬掩膜層303的形成工藝為化學氣相沉積工藝(CVD)或者熱氧化工藝。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在所述半導體薄膜301表面形成硬掩膜層303,而是直接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301表面的圖案層305。所述圖案層305具有第一開口 306,所述第一開口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柵器件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氧化層和形成在所述氧化層表面的半導體薄膜;形成位于所述半導體薄膜表面的圖案層,所述圖案層具有第一開口;形成位于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的側墻;去除所述圖案層;在去除所述圖案層后,刻蝕所述半導體薄膜、形成與所述側墻相對應的犧牲層;形成位于所述犧牲層的兩側的鰭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三重野文健,
申請(專利權)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