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端子接頭,其目的是防止矩形管部的不當變形。所述端子接頭(T)包括:鎖定板部分(19),其從橫向側板部分(17)延伸;穩定件(22),其從橫向側板部分(18)凸出;切口(35),其形成在鎖定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并且構造為通過與穩定件接合而限制鎖定板部分和橫向側板部分的相對移位;第一聯接部分(27),其將所述基板部分(16)和第一板狀接觸片(23)聯接;第二聯接部分(28),其將橫向側板部分(18)和第二板狀接觸片(24)聯接;以及限制部分(36),其形成在鎖定板部分上,并且構造為限制第二板狀接觸片在遠離第一板狀接觸片的方向上的移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端子接頭。
技術介紹
日本未審專利公開No. 2005-005109中所披露的陽性端子接頭包括矩形管部和突片,矩形管部形成有鎖定部分,突片從矩形管部向前凸出,并且在陽性端子接頭從后方插入端子容納室中的狀態下,通過鎖定部分與外殼的端子容納室的鎖定矛桿的接合限制陽性端子接頭的移位。矩形管部由基板部分、成對的側板部分以及鎖定板部分組成,所述成對的側 板部分大體從所述基板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兩者以直角延伸,所述鎖定板部分從一個側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大體以直角延伸。一個側板部分、基板部分和另一個側板部分經由大體直角的折線部分接連地連接到鎖定壁部分的橫向邊緣,并且基板部分和成對的側板部分形成三板部分。所述三板部分中的基板部分連接到呈開放筒的形式的電線壓接部分的底壁部分。當固定到電線壓接部分的電線被向后拉動時,因為三板部分連接到電線壓接部分和鎖定板部分,通過與鎖定矛桿的接合鎖定板部分的向后移位被限制,所以向后的拉力作用在三板部分上,而由于在三板部分之間的相對移位,該端子接頭的矩形管部可能不適當的變形。作為克服此的措施,注意這樣的事實從矩形管部向外凸出的板狀穩定件形成在形成三板部分的一個側板部分上,所述板狀穩定件被認為實現設計變化,使得待與鎖定矛桿接合的鎖定部分形成在吊線板部分上而不直接連接到鎖定板部分,該吊線板部分從三板部分中的另一個側板部分延伸,并且形成在吊線板部分的橫向邊緣處的切口與穩定件在前后方向上接合。如果切口和穩定件以這種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接合,則吊線板和三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對移位被限制,由此能夠防止矩形管部的不適當變形。然而,在穩定件和切口的接合部分中,力在使穩定件和切口彼此在穩定件的板厚方向上相對遠離地移動的方向上作用。穩定件在板厚方向上的接合余量相比穩定件在凸出方向上的接合余量是非常小的。因而,當電線拉力強時,穩定件和切口可能脫離并且矩形管部可能不適當地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鑒于以上情況而完成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防止管部的不適當變形。根據本專利技術該目的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解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端子接頭,所述端子接頭具有管部,所述管部形成有能夠與連接器外殼的端子容納室的鎖定矛桿相接合的鎖定部分,所述端子接頭包括突片,所述突片包括成對的板狀接觸片,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大體以一個在另一個上方的方式設置,同時沿著折線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聯接,并且從所述管部大體向前延伸;以及電線連接部分,所述電線連接部分從所述管部大體向后延伸;其中,所述管部包括基板部分;成對的側板部分,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從所述基板部分凸出;鎖定板部分,所述鎖定板部分形成有所述鎖定部分,并且從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的一個側板部分凸出;以及至少一個穩定件,所述至少一個穩定件大體呈從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的另一個側板部分向外地凸出的板形;其中,第一聯接部分將所述基板部分的前端和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的一個板狀接觸片的后端聯接;第二聯接部分將另一個側板部分的前端和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的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的后端聯接;并且限制部分形成在所述鎖定板部分、所述一個側板部分和所述基板部分中的任一個上,所述限制部分被構造為通過與所述第二聯接部分和/或另一個板狀接觸片中的至少一個相接觸,從而限制另一個板狀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板狀接觸片的方向上的移位。具體而言,當作用在基板部分上的拉力較強時,另一個側板部分可能在開口方向上向外傾斜,并且穩定件可能從切口脫離。為避免管部的不當變形,另一個側板部分經由第 二聯接部分一體地或整體地連接到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當另一個側板部分在開口方向上移位時,另一個側板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側板接觸片的方向上移位。注意這個構造另一個板狀接觸片與另一個側板部分一體地或整體地移位,并且通過形成在板部分上、而不是形成在另一個側板部分上的限制部分來限制另一個板狀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板狀接觸片的方向上的移位。如果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的移位被限制,則另一個側板部分在開口方向上的移位也被限制,因此避免管部的不當變形。根據具體的實施例,基板部分大體平行于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并且連接到所述電線連接部分的基壁部分。具體地,至少一個穩定件大體呈板形,其從另一個側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向所述管部的外部凸出,并且大體平行于另一個側板部分。此外具體地,所述管部還包括至少一個切口或凹槽,所述至少一個切口或凹槽形成在所述鎖定板部分中,并且被構造為通過與所述穩定件相接合來限制所述鎖定板部分與另一個側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對移位。此外具體地,通過使所述鎖定板部分的所述延伸端邊緣凹入,從而形成所述至少一個切口或凹槽。根據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端子接頭,所述端子接頭具有矩形管部,所述矩形管部形成有鎖定部分;突片,所述突片由成對的板狀接觸片形成,成對的板狀接觸片以一個在另一個上方的方式放置,同時沿著折線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聯接,并且從所述矩形管部向前延伸;以及電線連接部分,所述電線連接部分從所述矩形管部大體向后延伸;所述端子接頭插入到通過將鎖定部分與端子容納室的鎖定矛桿接合而保持的端子容納室中,所述端子接頭包括基板部分,所述基板部分形成矩形管部,基板部分大體平行于成對的板狀接觸片,并且連接到電線壓接部分的底壁部分;成對的側板部分,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形成矩形管部,并且從基板部分的左邊緣和右邊緣大體以直角延伸;鎖定板部分,所述鎖定板部分形成有鎖定部分,并且通過從一個側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大體以直角延伸,從而形成矩形管部;穩定件,所述穩定件大體呈板形,其從另一個側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向所述管部的外部凸出,且大體平行于另一個側板部分;切口,所述切口通過使所述鎖定板部分的延伸端邊緣凹入而形成,并且所述切口被構造為通過與所述穩定件相接合來限制所述鎖定板部分與另一個側板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對移位;第一聯接部分,所述第一聯接部分將所述基板部分的前端和一個板狀接觸片的后端聯接;第二聯接部分,所述第二聯接部分將另一個側板部分的前端和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的后端聯接;以及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形成在所述鎖定板部分、所述一個側板部分和所述基板部分中的任一個上,并且所述限制部分被構造為通過與所述第二聯接部分和另一個板狀接觸片中的至少一個相接觸,從而限制另一個板狀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板狀接觸片的方向上的移位。當向后的拉力經由電線壓接部分作用在基板部分上時,另一個側板部分的、直接連接到基板部分的穩定件和鎖定板部分的切口接合,通過與鎖定矛桿相接合來限制鎖定板部分的向后移位。因而,防止了由鎖定板部分相對于另一個板部分的向前移位而導致的矩形管部的不當變形。當作用在基板部分上的向后拉力較強時,另一個側板部分可能在開口方向上向外 傾斜,并且穩定件可能從切口脫離。采取以下措施克服該問題。另一個側板部分經由第二聯接部分一體地或整體地連接到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當另一個側板部分在開口方向上移位時,另一個側板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側板接觸片的方向上移位。注意這個構造另一個板狀接觸片與另一個側板部分一體地移位,另一個板狀接觸片在遠離所述一個板狀接觸片的 方向上的移位由限制部分來限制,在本專利技術中,限制部分形成在板部分上,而不是形成在另一個側板部分上。如果另一個板狀接觸片的移位被限制,則另一個側板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端子接頭(T),所述端子接頭(T)具有管部(10),所述管部(10)形成有鎖定部分(20),所述鎖定部分(20)能夠與連接器外殼(30)的端子容納室(31)的鎖定矛桿(32)相接合,所述端子接頭(T)包括:突片(11),所述突片(11)包括成對的板狀接觸片(23、24),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23、24)大體彼此疊置,同時在前后方向上沿著折線部分(25)聯接,并且所述突片(11)從所述管部(10)大體向前延伸;以及電線連接部分(12),所述電線連接部分(12)從所述管部(10)大體向后延伸;其中,所述管部(10)包括:?基板部分(16);?成對的側板部分(17、18),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17、18)從所述基板部分(16)凸出;?鎖定板部分(19),所述鎖定板部分(19)形成有所述鎖定部分(20),并且從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17、18)的一個側板部分(17)凸出;以及?至少一個穩定件(22),所述至少一個穩定件(22)大體呈板狀,且從所述成對的側板部分(17、18)的另一個側板部分(18)向下凸出;其中,第一聯接部分(27)將所述基板部分(16)的前端和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23、24)的一個板狀接觸片(23)的后端聯接;第二聯接部分(28)將另一個側板部分(18)的前端和所述成對的板狀接觸片(23、24)的另一個板狀接觸片(24)的后端聯接;并且所述鎖定板部分(19)、所述一個側板部分(17)和所述基板部分(16)中的任一個上形成有限制部分(36),并且所述限制部分(36)被構造為:通過與所述第二聯接部分(28)和/或另一個板狀接觸片(24) 中的至少一個相接觸,從而限制另一個板狀接觸片(24)在遠離所述一個板狀接觸片(23)的方向上的移位。...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平林修,岡本道明,野呂豐,平澤大輔,水谷嘉宏,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