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為圓筒狀由外依次為電機外殼、定子鐵芯、定子壓線槽、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工字形轉子、轉子燕尾槽、瓦狀永磁體、電機軸、軸承、軸承端蓋。定子鐵芯外壁為圓筒狀由硅鋼片堆疊或用非導磁材料制作,定子內壁兩側設置壓線槽,與壓線槽垂直應對面設有通風槽,工字形轉子對稱設置一對瓦狀永磁體,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嵌入一邊壓線槽內從定子上端部和下端部半圓狀繞過轉子嵌入應對另一邊的壓線槽內形成軸向環狀集中繞組。多用途永磁發電機與皮帶輪連接通過原動機可作旋轉發電。與連桿連接在瓦狀永磁體應對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的兩個邊時,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可作為往復或振動發電機使用。其利用率高,成本低,重量輕,加工制作方便,應用范圍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發電機制造
,具體的說是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
技術介紹
現有的發電機普遍采用旋轉磁場,主要包括外殼、轉子和定子,轉子安裝在轉子軸上。轉子表面設有永磁體,定子固定在電機外殼內壁,定子上纏繞有繞組線圈。轉子在定子內轉動產生旋轉磁場,定子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電動勢,得到電能。這種發電機存在效率低,造價聞,制造工藝復雜等缺點。如何設計一種具有效率高,應用范圍廣等優點的發電機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結構緊湊、效率高,應用范圍廣。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發電機為圓筒狀由外依次為電機外殼、定子鐵芯、定子壓線槽、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工字形轉子、轉子燕尾槽、瓦狀永磁體、電機軸、軸承、軸承端蓋。定子鐵芯為圓筒狀由硅鋼片堆疊或用非導磁材料制作,內壁兩側按定子鐵芯內孔半圓狀軸向設置一對定子壓線槽,與定子壓線槽垂直應對面軸向設有一對通風槽,環狀集中繞組線圈一邊嵌入定子壓線槽內各為對半扎數從定子鐵芯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半圓狀繞過工字形轉子嵌入應對另一邊的定子壓線槽內形成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環狀集中繞組線圈中部嵌入定子壓線槽內通過槽楔將環形集中繞組固定在定子壓線槽內,兩端部半圓狀設置在定子鐵芯的上下端部,環狀集中繞組線圈中部的兩個邊應對工字形轉子外壁的兩個邊。轉子軸向設有燕尾槽永磁體插入工字形轉子燕尾槽內與工字形轉子粘合固定形成一對磁極,在永磁體垂直對稱位置設置一對通風槽形成工字形轉子,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在瓦狀永磁體應對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的兩個邊時,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可作為往復或振動發電機使用。轉子與定子之間均有間隙,定子鐵芯外壁穿入電機外殼內孔與電機外殼固定連接,工字形轉子可由硅鋼片堆疊或用非導磁材料制作,瓦狀永磁體、極性為反極性,轉子內孔設有鍵槽,電機軸穿過工字形轉子內孔通過鍵與工字形轉子固定連接,電機軸靠近工字形轉子兩端部一側設置臺階另一側設置彈簧擋圈防止工字形轉子軸向移動,電機軸兩端部設有軸承臺階,電機軸兩端部穿過軸承內孔與軸承固定連接,兩軸承外壁穿入兩軸承端蓋內側設置的軸承孔內,與兩軸承端蓋固定連接,兩軸承端蓋外側設有與電機外殼連接孔,通過螺絲與電機外殼端部設置的螺孔固定連接。所述電機外殼外側底部設置固定座。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專利技術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定子內壁兩側設置壓線槽,與定子壓線槽垂直應對面設有通風槽,工字形轉子對稱位置設置一對瓦狀永磁體,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嵌入一邊定子壓線槽內從定子上端部和下端部半圓狀繞過工字形轉子嵌入應對另一邊的定子壓線槽內形成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2、本專利技術多用途永磁發電機與皮帶輪連接通過原動機可作為旋轉發電使用。與連桿連接,在瓦狀永磁體應對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的兩個邊時,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可作為往復或振動發電機使用。其利用率高,成本低,重量輕,加工制作方便,應用范圍廣。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多用途永磁發電機軸向剖視圖。圖2為圖1、A-A視圖。具體的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本專利技術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實施例,包括軸承1、軸承端蓋2、電機外殼3、電機軸4、鍵5、通風槽6、定子鐵芯7、電機外殼連接螺孔8、工字形轉子9、定子壓線槽10、瓦狀永磁體11、轉子通風槽12、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定子鐵芯7、內壁兩側設有定子壓線槽10、與定子壓線槽10垂直應對面設有通風槽6、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嵌入一邊定子壓線槽10內,從定子鐵芯7上端部和下端部半圓狀繞過工字形轉子9嵌入應對另一邊的定子壓線槽內,形成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定子鐵芯7、外壁穿入電機外殼3、內孔與電機外殼3固定連接。工字形轉子9,軸向設有燕尾槽,瓦狀永磁體11、插入工字形轉子9、軸向燕尾槽內與工字形轉子9粘合固定,形成一對磁極。電機軸4、穿過工字形轉子9、內孔通過鍵5、與工字形轉子9固定連接,電機軸4、靠近工字形轉子9、兩端部一側設置臺階另一側設置彈簧擋圈防止工字形轉子9軸向移動。電機軸4兩端設有軸承臺階、兩端穿過軸承1、內孔與軸承I固定連接。兩軸承I外壁穿入電機兩軸承端蓋2,內側設置的軸承孔內與兩軸承端蓋2固定連接。兩軸承端蓋2,外側設有與電機外殼連接孔,通過螺絲與電機外殼3端部設置的螺孔8固定連接。所述電機外殼3外側底部設置固定座。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工作原理在原動機通過皮帶輪與電機軸4連接帶動工字形轉子9旋轉時,工字形轉子9產生旋轉磁場,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的兩個邊同時切割磁力線,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多用途永磁發電機通過連桿與電機軸4連接時在永磁體11應對軸向環狀集中繞組13的兩個邊時,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可作為往復或振動發電。電流經環狀集中繞組線圈13端接出的電源線與控制器連接。其利用率高,成本低,重量輕,加工制作方便,應用范圍廣。當然。上述專利技術并非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本專利技術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發電機為圓筒狀由外依次為電機外殼、定子鐵芯、定子壓線槽、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工字形轉子、轉子燕尾槽、瓦狀永磁體、電機軸、軸承、軸承端蓋。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鐵芯外壁為圓筒狀由硅鋼片堆疊或用非導磁材料制作。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鐵芯內壁兩側按定子鐵芯內孔半圓狀軸向設置一對定子壓線槽,與定子壓線槽垂直應對面軸向設有一對通風槽。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集中繞組線圈一邊嵌入定子壓線槽內各為對半扎數從定子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半圓狀繞過工字形轉子嵌入應對另一邊的定子壓線槽內形成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環狀集中繞組線圈中部兩個邊嵌入定子壓線槽內,通過槽楔將環形集中繞組線圈固定在定子壓線槽內,兩端部半圓狀設置在定子鐵芯的上下端部。5.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集中繞組中部的兩個邊應對工字形轉子外壁的兩個邊。轉子軸向設有燕尾槽永磁體插入工字形轉子燕尾槽內與工字形轉子粘合固定形成一對磁極。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永磁體垂直對稱位置設置一對通風槽形成工字形轉子。7.按照權利要求5或6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在永磁體應對軸向環狀集中繞組線圈的兩個邊時,在一定的角度范圍內可作為往復或振動發電機使用。8.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與定子之間均有間隙,定子鐵芯外壁穿入電機外殼內孔與電機外殼固定連接。9.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形轉子可由硅鋼片堆疊或非導磁材料制作,瓦狀永磁體、極性為反極性,轉子內孔設有鍵槽,電機軸穿過工字形轉子內孔通過鍵與轉子固定連接。10.按照權利要求8或9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軸靠近工字形轉子兩端部一側設置臺階另一側設置彈簧擋圈防止工字形轉子軸向移動。11.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軸兩端部設有軸承臺階,電機軸兩端部穿過軸承內孔與軸承固定連接。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多用途永磁發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軸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用途永磁發電機。發電機為圓筒狀由外依次為電機外殼、定子鐵芯、定子壓線槽、環狀集中繞組線圈、工字形轉子、轉子燕尾槽、瓦狀永磁體、電機軸、軸承、軸承端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魯榮,
申請(專利權)人:安魯榮,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