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不僅能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而且能容易地進行鎖定解除。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具有:第一插入構件(31),該第一插入構件(31)插入齒輪(25)的齒槽(25m)中,能對齒(25z)的齒面(25e)進行按壓;第二插入構件(32),該第二插入構件(32)插入另一齒槽(25m)中,能對另一齒(25z)的齒面(25e)進行按壓;以及致動器,該致動器構成為使第一插入構件(31)和第二插入構件(32)插入各自對應的齒槽(25m)中、或使第一插入構件(31)和第二插入構件(32)從齒槽(25m)中拉出,在第一插入構件(31)對齒(25z)的齒面(25e)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正轉,在第二插入構件(32)對另一齒(25z)的齒面(25e)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反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對齒輪的旋轉進行鎖定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
技術介紹
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與之相關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專利文獻I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是在螺紋式夾具中使用的機構。如圖10所示, 上述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包括切換齒條114和將該切換齒條114保持在第一位置(參照圖 10)與第二位置的滾珠117及彈簧118。此外,上述滾珠117對切換齒條114的第一支承面 114a進行按壓,并在該切換齒條114的第一突起115與齒輪102嵌合的狀態(第一位置) 下,禁止手柄110相對于旋轉體100朝右方(箭頭B)旋轉。即,能利用手柄110使旋轉體 100朝右方(箭頭B)旋轉。此外,在這種狀態下,可允許手柄110相對于旋轉體100朝左旋轉(箭頭A),能在將旋轉體100保持于被緊固構件(未圖示)的狀態下,使手柄110朝左旋轉(箭頭Α) ο此外,若將切換齒條114切換到第二位置,即滾珠117對切換齒條114的第二支承面114b進行按壓而使第二突起116與齒輪102嵌合的位置,則與上述情況相反地,禁止手柄110相對于旋轉體100朝左旋轉(箭頭A),而允許克服彈簧118朝右旋轉(箭頭B)。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 - 188510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在上述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中,無法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在此,作為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的結構,如圖11所示,可考慮利用蝸桿120與蝸輪122的嚙合作用的結構。即,通過使用電動機124來使蝸桿120停止,就能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蝸輪122進行鎖定。但是,在這種結構中,例如存在如下問題若因電動機124的故障等而使蝸桿120保持在停止狀態下,則無法解除蝸輪122的旋轉鎖定。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不僅能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而且能容易地進行鎖定解除。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上述技術問題能通過各技術方案的專利技術得以解決。技術方案I的專利技術的特征是,具有第一插入構件,該第一插入構件插入齒輪的齒槽中,能對構成該齒槽的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第二插入構件,該第二插入構件插入上述齒輪的另一齒槽中,能對構成該齒槽的另一齒的齒面進行按壓;以及致動器,該致動器構成為使上述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插入各自對應的齒槽中、或使上述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從上述齒槽中拉出,上述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構成為在上述第一插入構件對上述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上述齒輪的正轉,在上述第二插入構件對上述另一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上述齒輪的反轉。根據本專利技術,通過利用致動器的動作來將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插入各自對應的齒槽中,就能使用第一插入構件對齒的齒面進行按壓,并使用第二插入構件對上述另一齒的齒面進行按壓。藉此,可禁止齒輪的正轉和反轉。即,能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此外,通過利用致動器的動作,來將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從各自對應的齒槽中拉出,就可容易地解除齒輪的鎖定。根據技術方案2的專利技術,其特征是,第一插入構件與第二插入構件以彼此交叉的方式配置,交叉部分通過連接銷連接成能相對轉動,通過以使上述第一插入構件的前端部與第二插入構件的前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式使兩個插入構件相對轉動,就能將上述第一插入構件的前端部和上述第二插入構件的前端部插入至上述齒輪的對應的齒槽中。這樣,由于第一插入構件與第二插入構件經由連接銷連接,因此,能使用一個致動器來同時使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動作。根據技術方案3的專利技術,其特征是,在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上形成有供連接銷插通的長孔狀的凸輪孔,在上述連接銷與上述凸輪孔的作用下,來設定上述第一插入構件的前端部與第二插入構件的前端部的移動軌跡。根據技術方案4的專利技術,其特征是,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是在長邊方向的端面上承受齒輪的旋轉力的結構,所述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配置成使該齒輪的旋轉力朝第一插入構件或第二插入構件的長邊方向施加。S卩,在第一插入構件或第二插入構件上,施加有齒輪的旋轉力,以從長邊方向對該第一插入構件、第二插入構件進行按壓。因此,能利用第一插入構件或第二插入構件的強度最大的部分承受齒輪的旋轉力,能使第一插入構件、第二插入構件薄壁化來實現輕量化。根據技術方案5的專利技術,其特征是,致動器包括將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始終朝插入方向施力的彈 性體。因此,能使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克服彈性體的彈性力而朝拉出方向移動,在上述致動器發生故障時也能解除鎖定。根據技術方案6的專利技術,其特征是,致動器包括螺線管,該螺線管使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克服彈性體的彈性力朝拉出方向移動。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齒輪進行鎖定。此外,也能容易地進行鎖定解除。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包括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齒條一小齒輪(rack and pinion)機構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工作臺滑動機構的示意側視圖。圖3(A)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側視圖,圖3(B)是其 局部剖切側視圖。圖4是圖3⑷的IV — IV向視剖視圖。圖5是表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鎖定解除動作的示意側視圖。圖6是表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正常的鎖定動作的示意側視圖。圖7是表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正常的鎖定動作的示意側視圖。圖8是表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可鎖定動作的示意側視圖。圖9是表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可鎖定動作的示意側視圖。圖10是表示現有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側視圖。圖11是表示現有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的局部剖切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方式I]以下,基于圖1至圖9,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進行說明。本 實施方式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是用于對在工作臺滑動機構中使用的齒條一小齒輪機構 的小齒輪的旋轉進行鎖定的機構。在此,圖中所記載的前后左右及上下對應于工作臺滑動機構的前后左右及上下。<關于工作臺滑動機構10 >首先,在對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進行說明之前,對工作臺滑動機構10進行簡單 說明。如圖2的示意圖所示,工作臺滑動機構10是用于使水平的可動工作臺12相對于 工作臺支承架臺14前后滑動的機構。工作臺滑動機構10包括齒條一小齒輪機構20,來作 為使可動工作臺12前后滑動的驅動機構。如圖1、圖2所示,齒條一小齒輪機構20由齒條 22、小齒輪25及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構成,其中,上述齒條2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 固定在上述可動工作臺12的下表面上,上述小齒輪25固定在電動機及減速器24(以下稱 為“電動機24”)的輸出軸24p上,該電動機及減速器24固定在工作臺支承架臺14 一側, 上述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對小齒輪25的旋轉進行鎖定。<關于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 >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是用于在正轉和反轉兩個方向上對小齒輪25進行鎖定的 機構。如圖1、圖3(A)、圖3(B)所示,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30由第一插入構件31、第二插入 構件32、連接機構34、螺線管36及螺旋彈簧38構成。第一插入構件31是禁止小齒輪25朝左旋轉(正轉)的構件,其如圖3(A)等所示 形成為前端側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12.21 JP 2010-2845571.一種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插入構件,該第一插入構件插入齒輪的齒槽中,能對構成該齒槽的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第二插入構件,該第二插入構件插入所述齒輪的另一齒槽中,能對構成該齒槽的另一齒的齒面進行按壓;以及致動器,該致動器構成為使所述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插入各自對應的齒槽中、或使所述第一插入構件和第二插入構件從所述齒槽中拉出,所述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構成為在所述第一插入構件對所述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所述齒輪的正轉,在所述第二插入構件對所述另一齒的齒面進行按壓的狀態下禁止所述齒輪的反轉。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的旋轉鎖定機構,其特征在于,第一插入構件與第二插入構件以彼此交叉的方式配置,交叉部分通過連接銷連接成能相對轉動,通過以使所述第一插入構件的前端部與第二插入構件的前端部彼此靠近的方式使兩個插入構件相對轉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稻熊幸雄,堀口賢治,板東伸幸,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車體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